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超级连体婴     
珊瑚又像树枝又像花,其实是一种动物。一块珊瑚,往往是上万亿个珊瑚虫的群体,它们是无脊椎腔肠动物。珊瑚虫很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格外真切。它没有眼睛、鼻子,只有灵敏的触手。触手随水流漂动,自由伸缩,捕捉流经附  相似文献   

2.
海神的花园     
左:夜幕下的珊瑚虫美丽非凡———珊瑚虫从石灰质的花萼中伸展开来,用触角捕食浮游生物,绽放出彩虹般的七色光芒。紫红的、褐色的、雪白的、翠绿的、淡蓝的珊瑚就像美丽的鲜花,是腔肠动物门中的食肉目,借助于长满刺细胞的触手捕食各种幼小的生物。并不是所有的珊瑚虫都能形成珊瑚礁。主要的“珊瑚礁建设者”是形态各异而奇特的石珊瑚。属这一类腔肠动物的珊瑚虫群体多呈葵状、球状、片状、团状,还有的呈树状和漏斗状。圆形的石珊瑚非同一般,它被叫做“脑绦虫”(见右图),有时能形成很大的一片。它的表面很像人脑,有许多弯弯曲曲的“脑沟”。…  相似文献   

3.
造礁石珊瑚     
造礁石珊瑚是一类生活于热带浅海底的低等无脊椎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刺胞动物门、珊瑚亚门、六放珊瑚纲、石珊瑚目,其种类繁多。据美国华盛顿史密森研究院Cairns博士与荷兰莱顿国家自然博物馆Hoeksema和Van der Land两位博士共同审定,全球造礁石珊瑚有效种共有656种。我国海域约有300种,接近世界总种数的一半。  相似文献   

4.
珊瑚礁和珊瑚岛大多数极其密集地分布于南纬23度到北纬23度之间,有的座落于大陆沿岸水域,多数分布于浩瀚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中.然而在同一纬度范围内却有大片的海洋连珊瑚的影子都看不见,而个别海域超过23度仍有珊瑚礁分布.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珊瑚礁的建造者——珊瑚虫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珊瑚虫是海洋动物中最为娇气的一类低等的腔肠动物,要求热带海域,水温不低于18℃,不高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2020,(4)
正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众多海洋生物。作为珊瑚的自然天敌,长棘海星捕食珊瑚的行为对珊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而法螺可捕食长棘海星,可保护面临危机的珊瑚。珊瑚从广义上讲是珊瑚虫及其分泌的碳酸钙骨骼的组合体,狭义上讲就是珊瑚虫,是刺胞动物门珊瑚虫纲的一类动物。珊瑚的碳酸钙骨骼不断堆积形成了珊瑚礁,由于颜色多样、形状各异,使珊瑚礁呈现出五彩斑斓、摇曳多变的姿态,把海底营造得美轮美奂,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6.
珊瑚礁素有“海洋热带雨林”的美称。随着世界生态环境的恶化,海底也出现了“沙漠化”现象。珊瑚礁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急需保护。珊瑚是一种海生底栖动物,与海葵、水母等同属腔肠动物门。珊瑚的个体,称为珊瑚虫。珊瑚大多生活在22℃以上的温暖海洋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科技》2007,(7):83-83
日前,长期从事底栖生物生态和珊瑚、水螅刺胞动物分类生态研究工作的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唐质灿和浙江省苍南县水产研究所前所长、浙江省平阳县南麂岛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建章,经过近20年不间断地调查,在浙江省南麂列岛发现了造礁石珊瑚的存在。南麂列岛造礁石珊瑚的发现,在海洋动物地理学上显示出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将我国大陆沿岸造礁石珊瑚的分布北限记录,  相似文献   

8.
绿海葵和海仙人掌分别为珊瑚虫纲中的六放珊瑚和八放珊瑚的代表.它不仅是自然博物馆陈列的代表性标本之一,而且是高等院校生物教学的示教标本和实验材料.由于腔肠动物具有弥散式的神经,身上受一点刺激即全身收缩,如麻醉不当,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现有的1万多种刺胞动物是很原始很低级的一类动物。它们只有内外两个胚层,口和肛门共用一个出入口、与其肠腔相连,所以这类动物过去叫做腔肠动物。后来在显微镜下发现它们的体壁上都夹杂有刺细胞,每个刺细胞都含有一个能放出刺丝的刺胞,所以才改称为刺胞动物。刺胞动物绝大多数生活于海洋中,分属于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防城港白龙半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点样线法(Point Intercept Transect,PIT)和样方法于2020年10月对防城港白龙半岛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造礁石珊瑚群落分布区面积62.1 hm2,根据珊瑚分布的位置,可将其划分3个分布区,其中分布区二面积最大,为54.8 hm2,分布区一和三的面积则分别为2.8,4.5 hm2。鉴定出白龙半岛共有造礁石珊瑚5科8属12种,其中斯氏伯孔珊瑚(Bernardpora stutchburyi)和多孔同星珊瑚(Plesiastrea versipora)为区域优势种;造礁石珊瑚形态主要为表覆状和块状,活珊瑚平均覆盖度为6.6%,平均珊瑚密度为2.12 ind./m2,平均个体大小为170.14 cm2。珊瑚白化率相对较低,平均为0.43%。防城港白龙半岛海域造礁石珊瑚分布面积小,群落种类单一,覆盖度相对较低,尚不成礁。  相似文献   

11.
石珊瑚起源的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石珊瑚是现代最重要的造礁动物,在地质史的过去和现在都非常重要。石珊瑚的起源一直是珊瑚研究中颇有争议的重大问题:石珊瑚究竟是起源于古生代的皱壁珊瑚、一种石珊瑚形珊瑚,还是一类软体海葵,目前还很难下定论。建立在现代石珊瑚及其化石的形态学特征基础上的传统研究手段和新兴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手段,是研究石珊瑚起源问题的2种主要方法。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了珊瑚的18S rDNA,构建了珊瑚纲珊瑚的系统发育树,对当前国际上争论纷纷的有关石珊瑚起源问题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的比较研究,以期为更好地解决石珊瑚起源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下期预告     
《大自然》2020,(3)
正美丽的珊瑚礁是以造礁石珊瑚的骨架为主,经其他钙化生物产生的碳酸钙不断累积而成的,多分布在温暖清澈的热带海域,即以赤道为中心、南北纬约30°之间。造礁石珊瑚、底栖动物、鱼类和大型藻类等生物共同组成了结构复杂、造型美观、色彩鲜艳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近年来,由于地球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系统失衡、水质污染和生境破坏导致我国珊瑚礁退化严重。面对严峻的现状,我国海洋  相似文献   

13.
“海洋博士,造礁珊瑚和虫黄藻携手创业,这佯造啊造啊,岂不是有一天要把大海全填平了?”不会不会,别看珊瑚虫低等,可娇贵了,要是不能满足它生长的三个条件,哼,它宁肯死(其实是不得不死)! 水温要适宜:水温在23℃-28℃之间是最适  相似文献   

14.
海洋之大,无奇不可。很多人认为海底动物应该是游来游去的,而那些静静地长在礁石上、貌似植物的东西绝对不会是动物。其实,他们大错特错了,有一些海洋动物就是不会“运动”的。当人们潜入海洋深处考察海底岩石时,会看到很多艳丽夺目的“鲜花”,仔细观察它们的动作,你会发现它们竟然是动物。比如海葵,它那貌似娇嫩的“花瓣”,是用来捕捉食物的触手。  相似文献   

15.
广西涠洲岛造礁石珊瑚属种组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7年10月至11月2008年4月至5月采用样条调查法调查广西涠洲岛造礁石珊瑚的属种组成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调查得到涠洲岛共有石珊瑚10科22属46种以及9个未定种,西南部、东北部沿岸海域属种较多,有8科13属,珊瑚种群的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涠洲岛活石珊瑚的平均覆盖度以西北部沿岸、东北部沿岸海域较高,东南部、北部、西南部次之,分别为25.3%、24.58%、17.58%、12.1%、8.45%。涠州岛的西南面和东南面沿岸海域长年受到船舶停靠和输运、过度捕捞、大规模挖礁、岸上及海上养殖等人为干扰胁迫,石珊瑚覆盖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出芽能将自己壮大,新的珊瑚又如何产生呢?珊瑚虫自有妙计——“生”小Baby啦。每到一个季节,千千万万珊瑚虫像约好了似的,集体排出精子和卵子。水流成了精、卵结合的媒婆,不久,一个个小珊瑚幼虫就诞生了。它们随着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71%,在3.62亿平方千米的水域中,生活着18万种千姿百态的各类动物。其中,在较原始的腔肠动物门中有一类海葵,因其在柱状体端部有若干的中空触手,状似菊瓣,故而又称作“海菊花”。海葵生命力极强,在海洋中可活百年以上,室内饲养也可活70余年,真是海洋中百岁长寿菊。据称,全球有海葵5千余种,已研究过的只是少数。我国动物志已记载的海葵有109种,分隶于16科42属。  相似文献   

18.
烟台沿海潮间带腔肠动物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烟台沿海的腔肠动物至今未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研究。最早杜增瑞(1931)在该地区(包括青岛)无椎脊动物采集报告中记载了山东半岛沿海的腔肠动物11属,即水螅类7属,钵水母3属及珊瑚1属,其中只有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鉴定了种。张玺(1935)报导3烟台腔肠动物6属,即钵水母1属,珊瑚5属,其中只橙海葵(Cribrina artimisia)定了种。  相似文献   

19.
当你乘飞机越过澳大利亚东北沿海上空时,你或许会发现海面上有一条长长的白浪带,那就是海涛拍打着遐迩闻名的大堡礁所形成的美丽的雪浪花。大堡礁南北连绵2,100余公里,平均宽约65公里,低潮时水上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由于终年受太平洋的南赤道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那里的平均水温在摄氏20度以上,加之水浅,特别适宜珊瑚的繁衍。大堡礁是一座珊瑚礁,主要是由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和藻类、贝壳等海生物的石灰质构成的。珊瑚虫从深度不超过55米的海底长出海面,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就会死亡,其堆积如山的石灰质残骸就形成了礁石。据说,大堡礁的珊瑚礁多达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断面法对海南大洲岛后港的造礁石珊瑚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后港造礁石珊瑚共有12科22属42种,优势种为风信子鹿角珊瑚、鼻形鹿角珊瑚、佳丽鹿角珊瑚、丛生盔形珊瑚、二异角孔珊瑚、精巧扁脑珊瑚、指状蔷薇珊瑚、脆蔷薇珊瑚、多孔鹿角珊瑚和澄黄滨珊瑚等10种.在对比两年的珊瑚覆盖率、死亡率和硬珊瑚补充量变化时发现,2014年后港珊瑚覆盖率和硬珊瑚补充量较2013年略差,而珊瑚死亡率却较2013年的珊蝴死亡率明显增高,经分析认为:2014年珊瑚死亡率大幅上升很可能与强台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