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临床工作中,针对一些肾脏疾病患者医生通过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但发现在治疗过程当中,有些病例不能缓解甚至不明原因的加重,无法判断治疗的正确性和预后。目前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是诊断肾脏疾病的金指标,因为肾脏病临床表现与肾脏的组织学改变并不完全一致,我们在工作中,通过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大大的提高了诊断的正确性,确保治疗更加精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提高了治愈率和预后,同时也避免了过度医疗。本文就本院行肾穿刺活检的1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步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段肾脏病患者的病理类型和高危因素,以探索和制定肾脏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肥胖,慢性肾病的幕后推手2007年2月20日,国际肾脏病学会的新闻公告称,目前世界上超过5亿人(每10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的肾脏疾病,每年超过百万人口死于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因的发病状况,证明早期及时治疗原发病对于降低或延缓CRF的重要性。对象和方法:分别从华西附一医院、华西附二医院、四川省医院、成都长城肾脏病医院选取确诊为CRF的700例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得出相应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在已明确的病因中仍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要病因,其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痛风性肾病。  相似文献   

4.
张勉之 《天津科技》2010,37(2):18-19
对"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作用机理、临床研究以及相关复方的中药学及药剂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病理分型、临床类型以及中医辨证分型等多角度验证了补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确切疗效,为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甲状腺激素(PTH)水平变化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筛选CRF患者129例作为CRF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29例为对照组,CRF组患者入院后针对病情给予相应治疗,检测CRF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Cys C、Hcy及PTH水平变化,分析不同分期CRF患者各指标的水平差异,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Scr,BUN与Cys C,Hcy及PTH的相关性.结果 CRF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cr,BUN,Cys C,PTH和Hcy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的CRF组患者血清中各项指标未能达到对照组正常水平.CRF组患者血清各指标随分期发展呈递增趋势,由低到高分别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终末期,各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F组患者的Scr,BUN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其水平分别与Cys C,Hcy,PTH的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Hcy,Cys C及PTH水平可以特异性的反映CRF患者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准确判断患者疾病发展情况,为CRF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细胞和多细胞组分参与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反复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为典型症状,还常伴有气道高反应,且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治疗方案对多数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但该方案对于相当一部分中、重度的哮喘患者的疗效不甚理想。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进展,多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蒲滑散对大鼠慢性肾衰的作用。方法 采用Platt法诱发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观察蒲滑散对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中分子物质(MMS)的作用及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蒲滑散可明显改善大鼠肾脏病变,恢复肾脏功能,纠正高磷低钙血症,抑制PTH和MMS。结论 蒲滑散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药之一,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毒素潴留有关。  相似文献   

8.
 病毒本身和机体免疫应答是影响HBV感染病情进展和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目前免疫学研究及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无法重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因而无法彻底治愈HBV感染。联合新的免疫治疗策略,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实现HBV感染治愈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该院2001至2008年的66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蛄果在66例肾活检病例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44例,继发性肾脏病21例,遗传性肾病1例.其中IgA肾病24例,急性肾衰8例,狼疮肾炎10例.结论肾穿刺活检在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37例患者在原治疗基础上接受螺内酯20mg,1次/d,治疗8周。观察入组时、服药后第8周测以下指标:24h尿蛋白定量,收缩压(SP),舒张压(DP),血清钾,血清钠,血清肌酐(Scr)。结果所有患者经8周治疗后,SP,DP,血清钾,血清钠,Scr,均无明显变化,24h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已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且血压控制良好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加用小剂量螺内酯可减少尿蛋白、抑制肾脏纤维化,从而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4年期间就诊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及其他有关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测评或自评,主要观察指标为生活质量情况、疾病了解程度、参与康复训练及规律用药情况,进行干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结果:系统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明显改善(P 0.01),观察组对疾病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规律用药的比例比健康教育前提高(P 0.01),观察组规律用药及康复训练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规律用药程度、康复训练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疗效,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是近年来发现的由骨细胞产生的一种激素,主要作用是抑制肾小管磷重吸收和1,25(OH)2D循环水平。慢性肾脏疾病(CKD)是世界范围内影响数百万人的公共卫生疾病。FGF23循环水平升高导致的血磷稳态失调是CKD早期和普遍的并发症。本文综述FGF23家族结构、FGF23在调节磷和维生素D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合成和分泌的调控。重点介绍FGF23在CKD中与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作用机制,以及FGF23在评估CKD进展、预测预后中的作用。分析表明,FGF23可能成为慢性肾脏疾病骨和矿物质代谢中的重要诊断标志和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静止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减少为临床症状,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虽然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帕金森病的病因学说,但是只有多巴胺缺失学说得到大多数学者的公认。目前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治疗均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文对相关药物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王秀云  李治庚 《甘肃科技》2013,(21):147-148
病理性蛋白尿的持续存在,临床多由各种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病变引起.很多研究证明,蛋白尿程度与肾功能进展的速率有关,蛋白尿不仅是肾小球机能障碍的一个标志,而且如果长期存在,又能促使肾小球硬化,造成肾脏不可逆的损伤,导致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现代医学多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常常出现激素依赖、停药反弹及很多副作用.因此,若能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药疗法配合激素治疗,不仅能减轻激素的副作用,还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将给肾脏病患者带来福音.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应用祖国传统医学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自拟“清热益肾汤”治疗,通过整体调节,延缓病程进展,具有改善症状,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的作用,用于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蛋白尿,偶获疗效,附验案二则,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进展,不完全可逆。患者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及护理负担。如何做好COPD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延缓疾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将功能性纳米材料及相关体系用于癌症治疗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涉及药物递送系统、疫苗、诊断和成像等领域。目前,部分成果已经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为实时监测、准确评估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能。综述了近年来纳米技术在肿瘤预防、诊断、治疗、诊疗一体化及临床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纳米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及挑战。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功衰竭是多种肾脏病晚期的严重综合症群,因肾脏排泄和调解功能失常,临床出现许多代谢紊乱的表现,常危及生命。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主要归责于牌肾功能的失调,由于各种肾脏疾病在急性期,因肺失宣肃而造成水湿内停,日久不去便可伤及脾肾,致使脾阳不振,难以运化水湿,肾气不足,开合失司、而使水液进一步滞留于体内,湿法内停,郁久化热,阳浊之气上逆,便可出现心悸呕恶,神昏等危象。故此临床护理上大体可将本病分为虚、湿、郁、逆四大类型,依据不同症型而采取辨证施护的积极方法配合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临床分型及施护一、脾肾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中医药口服方,灌肠方,沐浴方及穴位按摩联合运用的四位一体,全方位,多靶点综合干预技术,观察治疗CR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CRF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实施中医药四位一体干预技术组)和对照组(口服西药包醛氧淀粉组):观察二组患者客观症状的改善,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生化指标变化,评定疗效。结果经3个疗程90d的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CRF患者的Scr,Bun,Ccr变化进行比较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结论四位一体综合干预技术防治CRF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意义,为防治IMN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并经肾活检诊断为IMN的71例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病理资料等。结果:71例患者慢性肾脏病(CKD)分期中,CKD 1期30例,CKD 2期30例,CKD 3~5期11例。与CKD 1期患者相比,CKD 2期及CKD 3~5期患者尿素氮水平、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球Fib沉积等临床病理表现上更为严重。结论:IMN患者发病以中老年为主,首发症状多表现为水肿;患者的年龄、尿素氮水平、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肾小球Fib沉积可能是肾功能进展及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尤其应该重视Fib在其中的预后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变化。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香丹等抗炎保肝支持及防治并发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改善等方面与对照组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药联用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缩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程,防治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