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众多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停歇地和补给站.在寒冷的冬季,黄雀、白头鹎、灰喜鹊、小太平鸟、黑尾蜡嘴雀、八哥、北红尾鸲和栗耳短脚鹎等众多鸟类在这里找到了分享美食的“餐桌”. 据《上海常见鸟类图鉴》记载,上海地区冬季有留乌44种、冬候鸟133种、旅鸟197种.由于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相对较低,鸟类的食物资源减少,一些枝头尚挂有果实的灌木和乔木便成了它们的“餐桌”.  相似文献   

2.
北戴河鸟历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这著名的诗句,描写北戴河海滨的风光.这里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休养和避暑胜地,也是候鸟聚集的乐园.世界上大部分鸟类都有随气候迁徙的习性,而鸟类的迁徙大多遵循着固定的路线,风光旖旎的北戴河海滨恰恰处于这样的一条路线上.每年春初秋末都有大量的鸟从北戴河飞过,有些还作短暂的逗留,因此这里是理想的观鸟和研究鸟类的基地.北戴河能见到的鸟类之多,在世界上不  相似文献   

3.
在许多具有季节性迁徙习性的动物中,鸟类的迁徙最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早在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做过有关鸟类迁徙的观察。自二十世纪以来,“环志法”的广泛应用更是将鸟类迁徙的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2003年,法国著名的摄影家雅克佩兰拍摄的纪录片《迁徙的鸟》,轰  相似文献   

4.
1998年3~5月,我参加鸟类迁徙规律的调查,跑遍了上海崇明岛、横沙岛、九段沙、长兴岛、川沙和南汇的海滨滩地。令我瞠目结舌的是,古老的捕鸟业在这里竟然死灰复燃,其人数之多,技艺之精,大有捕尽过往候鸟之趋势。4月16日这天,是候鸟迁徙的高峰。在南汇庙港不足3公里的海滩上,就有来自同一村庄的十余位捕鸟者在张网等候。他们都会吹出多种鸟的叫声,并利用十几只“媒子”(活鸟或标本)引诱,几乎可以将这片滩地上空的鸟类捕尽。据说最多一网可捕150~250只红颈滨鹬或黑腹滨鹬。高峰期一人一天可以捕500~800只。每年  相似文献   

5.
鸟类迁徙是人们极感兴趣的一个生物学问题。我国对候鸟的记载较早,《吕氏春秋》一书就有了对鸟类迁徙观察的记载。在汉末《礼记月令》一书也有过鸟类迁徙的记述,知道燕子和雁等是属于候鸟。在国外,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分辨出候鸟和漂泊鸟。在十八世纪,林奈倡议并建立观察纲,系统地记载鸟类的迁徙。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一直采用环志的方法研究鸟类迁徙。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域广阔,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已记录鸟类1371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5%,其中许多为我国特有种。198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爱鸟周”并决定每年春季在全国开展“爱鸟周”活动。随着今年候鸟迁徙的开始,2011年“爱鸟周”活动正在中国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轰轰烈烈地展开。  相似文献   

7.
在彩云之南美丽、神奇、富饶的土地上,孕育着欢乐、团结、勤劳的各族人民。云南南连中南半岛,北连青藏高原,是古代各民族南北迁徙的走廊。早在秦汉时期,云南就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氏族社会时,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秦汉时总称“西南夷”,后经历代不断的迁徙、分  相似文献   

8.
贾亦飞 《大自然》2021,(4):54-57
白枕鹤种群现状 白枕鹤(Grus vipio),在我国古代被称为"鸽鹤""鸽鸡",因其面颊为红色又被称为"赤颊",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宫乌谱》中亦有其身影.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对白枕鹤有一定的认识.从现代动物分类学的角度来说,白枕鹤是隶属于鹤形目鹤科鹤属的大型涉禽,一种典型的湿地水乌,也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代表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种类要做远近距离的迁徙,总数估计在一百亿只以上.在一些著作中,认为迁徙是鸟类生活中最困难的阶段,面临着很高的死亡率.事实是否如此呢?经过长期研究,对这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迁徙对鸟类只是生活(年)周期中的规律性阶段.  相似文献   

10.
鸟类的迁徙是在很久以前发生的,同时这种迁徙每年都在大规模的进行着,而且一直进行到现在。鸟类的迁徙是鸟类对生活条件的季节变化所形成的稳定性适应能力。这种适应能力使迁徙鸟类能够顺利地渡过一年内恶劣的季节和经受得住生存的斗争,这种适应能力被漫长的迁徙的历史所考验,而其历史的根源是在遥远遥远的地质时代。但是,科学的文献,以及其他很多的科学普及文献,都在支持着把迁徙看成是鸟类生活当中伴随着增加死亡率的最困难的一个阶段的说法。因此他们在描写迁徙时经常强调鸟类在路途中所  相似文献   

11.
沈阳地处华北、东北、蒙新三个动物地理区的交汇地带,因此鸟类资源十分丰富.在沈阳市的皇姑区,有一处占地13000平方米的园林,这就是沈阳市的“百鸟公园”.过去这里环境幽静、树木成荫,是鸟类迁徙路线上的一个重要的停歇站.早在清朝统治者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也是我国最具典型热带气候的地方。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乐东黎族自治县与东方市的交界处,是海南岛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中心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亚马逊”。海南岛鸟类资源非常丰富,到目前为止共记录到349种,是单位面积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海南岛特有鸟是海南山鹧鸪和海南柳莺(前者最近被评为海南省的省鸟),在世界范围内只在海南岛有分布。为了保护海南岛的鸟类资源,搞清楚鸟类在海南岛的分布状况,为鸟类环志是研究鸟类的常用手段。同时,鸟类环志是研究鸟类迁徙规…  相似文献   

13.
三甲港地区蠤形目鸟类春季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蠤形目鸟类是河口地区典型的涉禽.长江口地区是亚太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在亚太地区迁徙鸟类的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  相似文献   

14.
鹤类是珍贵的大型鸟类,全世界共有15种,我国有9种,云南有4种即丹顶鹤,黑颈鹤、赤颈鹤、灰鹤。它们在云南的分布,数量及将来的发展状况如何?是自然保护和对鸟类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问题。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笔者曾于1981—1984年冬季沿鹤类在云南的原分布的大部分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量预测,现将结果报道如  相似文献   

15.
纳帕海观鸟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原中甸县)中心镇西北边10多公里外的大草甸中,是一个海拔3300米的高原季节湖泊。由于它正好位于中国西部候鸟迁飞路线上,每年春、秋很多候鸟把这里作为补给站,在此停留休息,吃饱喝足后继续迁徙。黑颈鹤、黑鹳、斑头雁、白尾海雕、喜玛拉雅兀鹫和多种野鸭则在这里越冬。为了保护这块湿地,云南省人民政府1983年批准建立了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黑颈鹤和其他越冬鸟类。去年冬季,我带着几个研究生在这里作了两个星期的鸟类调查,看到不少有趣的鸟类。黑颈鹤与灰…  相似文献   

16.
鸟类迁徙是往返于繁殖地与越冬地的一种季节性行为。在2015年和2016年鸟类迁徙季节里,对广西九万山迁徙鸟类进行调查,2年共记录鸟类107种23 731只,隶属于12目27科。该地迁徙鸟类主要由鹭科Ardeidae、燕科Hirundinidae、杜鹃科Cuculidae等组成,其中优势种(5%)有池鹭Ardeola bacchus(27.44%)、白鹭Egretta garzetta(15.59%)、牛背鹭Bubulcus ibis(11.05%)、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6.42%)。调查发现此通道在迁徙季有大量候鸟经过,部分鸟类有替代型迁徙现象。本文同时补充了九万山迁徙鸟类名录,修订了替代型迁徙鸟类的居留型,并对当地鸟类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迁徙的鸟     
<正>在鸟类迁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能看到万鸟齐翔的盛大场面,年复一年。什么是迁徙?鸟类为什么要迁徙?这些飞翔的精灵又是如何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这场特殊的"运动会"?1什么是迁徙一般我们所说的迁徙是特指部分鸟类按照基本固定的路线在春、秋季往返于繁殖地(北方)和越冬地(南方)的行为。人们一般将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类称为候鸟。迁徙的鸟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1989,(4)
环志,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用来了解鸟类迁徙规律的一种简便方法.自1899年丹麦首次利用这种方法以来,全世界已环志几千万只鸟.开展鸟类环志可以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鸟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发展国民经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证航空安全等都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些科学工作者曾用环志的方法,对一些迁徙鸟类进行过研究.随着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198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鸟类环志工作.1982年建立的"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开展这项工作,收集掌握信息资料及技术咨询服务等.同年12月,  相似文献   

19.
本刊上期所报道的,在我国云南发现的黄腰响蜜鴷,是我国鸟类大家庭的新成员。响蜜鴷是一类什么鸟,它们有哪些习性,为什么称为“响蜜”呢?  相似文献   

20.
春城飞鸥     
春城昆明,以四季如春,风光秀美名闻海内.近年来又新出现了一个冬季奇观:大群红嘴鸥云集市区,飞翔觅食,使当地居民、外地游客为之倾倒.大家都想了解这一现象的成因及现状,笔者根据近年带学生所作调查写成此文.昆明位于高原湖泊滇池的东北面,距湖滨(海埂)十多公里.每年冬季都有一定数量的鸟类迁徙到湖区越冬,但均在湖内活动,从不进入市区.1985年11月中旬,贯穿闹市区的盘龙江上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