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受善恶果报观影响,我国古代小说多有劝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尤其在明清小说中更是如此。大多明清小说比较直露地宣扬善恶果报观,而《儒林外史》却表现得相对"冷静",甚至还有嘲讽的文笔。这反映了吴敬梓较为复杂的创作心理:一方面受当时社会盛行的民俗文化影响,不自觉地在文中体现着劝善惩恶的立场;另一方面又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持批判态度,对善恶果报观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怀疑与嘲讽。  相似文献   

2.
杨翔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4):187-187,30
庄子的"自然观"思想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自然人性-道之本性:二是返朴归真-道之实现途径;三是天人合一-道之最高境界.庄子"自然观"的教育价值体现在:一是自然人性是人的心灵需求;二是体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三是高扬人、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文字由生僻趋简明 ,《西京赋》从薛综注到李善注、五臣注 ,体现了此通俗化过程。班固《两都赋》引用“五经”“今文家”说 ,张衡《二京赋》宣扬老庄思想 ,东汉中叶又重视《老子》、《庄子》。《毛诗序》流传至少在汉宣帝前 ,河间献王好《毛诗》之说不误。颜延之《赭白马赋》,写作年代李善注与五臣注不同 ,五臣注较胜。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政治思想是他人生哲学思想的外在延伸.庄子竭力主张政治思想的无君论,期盼无君无臣的悠然自得的生活;宣扬统治者一方面要彻底废弃仁义礼智等道德制度,另一方面要保持一种空明的心境,以实行无为而治,讴歌一种“至德之世”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5.
文化异质性在"后"学时代得到充分张扬,而文化固有的同构性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语境下也得到凸显。过度彰显文化异质性的译文因其在译入语环境中的诠释困难导致无效翻译;而过度宣扬同构性的译文因其对于译入语环境异质性的考虑不充分,盲目追寻忠实于原著的神话而演变成"改写"。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原作与译作是差异下的平等补充的关系,译文应充分考虑文化的同构异质性,在与原作、原语环境的同构基础上宣扬文化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正>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这句话的意思是:乾,是天下最刚健者,其德性常常是平易,而作为崇山峻岭。坤,是天下最柔顺者,其德性常常是简约,而作为坑坎险阻。此句话中,"德行"是指功能与效应而言。又有注解,"德"是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行"是常规、规律之意;"恒",永久不变的,固定的。系辞有云:"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卦刚健,所以容易,然后稍有偏差,立即"知险";坤卦柔顺,所以简单,然后一遇状况,立刻"知阻"。  相似文献   

7.
法家从人性的弱点出发,认为法度开始于人不得为非的设定,而不是对人自觉为善的指望。法家强调力量、智慧,主张凝聚民力来发展社会生产,推崇通过功效的追求来保证人的生活;宣扬依照能力来承担具体的社会事务,担当具体的社会角色,在较强的角色意识支撑下司职尽能,而且具有强烈的规范意识;重视智慧,认为既仁且智是最高的境界。由于智慧是人能力的表现,存在个人主观随意性,所以,智慧必须在法度的轨道上运行。这就为智慧行为的实践设定了客观的标准,这些至今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荀子评价“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之说,可从两层蕴义进行剖析和理解.首先,荀子言“天”非指天命,而是指自然;荀子言“蔽”,意为庄子为自然所囿、所局限.但荀子的这种表述,显为并不了解庄子思想自然博大的完整体系所致.其次,荀子言“不知人”非指庄子不懂得人性和人生,而是指庄子不知人事和人治.然而事实上庄子是通达人事和人治的.此由可以从庄子社会性的思想中得到证实.故笔者以为,荀子之言含混而不妥.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念大多认为庄子的思想是消极的,不太关注于现实政治的,其实庄子是非常关注政治生活的,庄子认为人始终是无法逃脱出政治生活的。与此同时,庄子也清楚地认识到了当时政治生活极度黑暗的一面,这和孔子认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庄子的思想则更强调顺应"道"的要求来实进行社会治理,"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庄子政治哲学的核心,表现在具体的政治生活方面便是无为而治,道通为一,柔弱不争等特点。同时庄子这种政治思想也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重"德行"是我国吏治文化的精髓,可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全面、真实地考察干部德却困难重重,既有道德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步性;也有社会转型的客观必然;要破解其困境就必须做到:明晰考德的内容和标准;强化考德结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才是善德国际的根本文化所在。善德国际创办人张晓琴表示:"无论做什么事,你起心动念对了,那么一切都自然对了。"所以,除了以上所述的时尚品牌打造,善德国际在系统建设和市场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紧紧围绕"善、德"而行。因此,在整个善德国际团队建设中,公益慈善活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善德国际在做领导力培训的时候,很关键的一项便是要求大家回馈社会,在慈善公益方面有所作为,以修身养性。多年来,善德国际在慈善领域动态频频。小到团  相似文献   

12.
庄子寓言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中的寓言与<孟子>、<韩非子>等其它诸子著作及<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中的寓言不同.寓言在庄子及其后学手里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智慧的诗性形式,是体"道"的艺术手段;寓言的艺术功能是"体"、"悟"而不是"比"和"喻".在<庄子>中,"道"和寓言的关系是"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它体现的是"道"的精神和物心交融的审美情趣.<庄子>中提出一整套关于寓言理论即所谓的"卮言"、"重言"、"寓言"."三言"的共同属性就是"顺物自然",是"道法自然"在艺术中的反映,自然的原则使道与寓言联结起来融为一体,<庄子>是诗化哲学,<庄子>寓言是"诗性智慧"的"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13.
"虚无主义人生现""相对主义""不可知论",是现代人对庄子思想的误解和歪曲。庄子思想是对世界智慧地把握。他极力化解人们对利益纷争的执著,提出"道枢"论,不经由世人所谓的"是非"途径而以直接从"道"的高度明察万物本身。庄子向往的物我各有所得、自由和谐以至"至乐"的境界,代表了一种积极的光明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研究文艺思潮,对唯心主义思辨哲学通过宣扬自我意识和绝对理念所表现出来的错误的历史观念、封建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所宣扬的滞后的倒退的历史观念、空想社会主义文化思潮所宣扬的超前的虚幻的历史观念和教条主义的社会文化思潮所宣扬的各种时空错位的历史观念等进行了深刻的解析,对推动历史发展,弘扬历史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生命的思考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永恒主题,尤其在庄子思想中有着较为深刻独特的表述,"道"为根本,"气"化生死,善待生命,顺其自然,超越死亡,在此基础上,庄子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境界,其思想对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德行至上的国家,道德的至善既是人生的目的,又是一个人获取功利名声,建功立业,大有为天下的必由之路,对道德的重视也导致了道德形式主义泛滥,道德形式主义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痼疾,《道德经》里所含的重实质,轻形式的道德真精神对克服自古及今的道德形式主义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善"的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上最富活力的文化创见,它具有和谐的意蕴,且分为三个维度:与己善、与人善、与天善。这些意蕴在当今社会诸多领域都有着现代应用价值。而"和谐之善"又可在个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双管齐下下实现重构,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晚明大儒黄道周的《缁衣集传》,对儒家政治教化思想中工具与目的的关系有详细的论述。在黄道周看来,礼乐制度是使“民有孙心”的正确工具,政治刑赏须在礼乐制度下运行。而礼乐之所以能运行,背后需有美德教化作为支撑,因为君主的德行是众善所归,众善归于君子之德正是民有孙心的体现。黄道周认为这是民众的一种政治需求,即君主须具有德行才能获得民众的信任。“民有孙心”既是黄道周政教思想的教化目的,同时也是通往终极目的——达到易简之政的工具。易简的道理运用于政治运作中,就是达到上下易事易知、明朗通透,不需求助于烦难的政治手段,反映了黄道周在面临晚明时期君民上下隔绝的问题时所作出的思考与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9.
庄子追求的悟道境界是一种"无己"、"丧我"的境界,它需要摒弃自我意识,摆脱主体与客体二分的状态。禅宗认为觅得"无上菩提"需参悟"不二之法",它要追求的是"空"或不执著的境界。庄子的悟道境界建立在对自我否定的基础上,它无法达到真正的"天人合一"。与此相比,禅宗的"不二法门"对于"真我"之网的把握可以说是对主客不分、"天人合一"境界有着更为深层次的领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宠儿"——微文化正在逐步影响当代人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更为突出。微文化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更容易被高校大学生接受,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宣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微文化的传播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