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锯缘青蟹幼体消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锯缘青蟹幼体消化道随幼体发育逐渐复杂化.食道壁逐渐增厚,肌肉层越来越发达.贲门胃胃磨的结构组成逐渐完善,以适应不同发育时期对饵料的需要,幽门胃内腺滤器的结构逐渐发育形成,以使其过滤功能逐渐完善:ZI只有腺滤器的雏形,ZIV-ZV才出现过滤结构,大眼幼体和仔蟹,壶腹内具有由刚毛组成的纵行嵴,发育更加完善.中肠壁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在幼体不同发育时期存在明显不同.幼体肝胰腺的复杂性逐渐增加.中肠前后盲囊随幼体的发育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
锯缘青蟹胸神经团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锯缘青蟹胸神经团食道下神经节、胸神经节和腹神经节高度愈合而成,胸神经团具有3种类型的神经分泌细胞(NSC),食道下神经节腹面NSC的数量多于背面,胸神经节背面的NSC靠近步足神经分布;腹面的NSC较多,靠近胸动脉孔发布,腹神经节的NSC聚集成群,主要位于腹面,不同类型的NSC通常参杂分布。 相似文献
3.
锯缘青蟹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锯缘青蟹的卵子发生可划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期和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三个时期,卵原细胞核大而圆,卵质稀少,胞器以滑面内质网为主。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核显著膨大,部分核内可见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卵质细密,出现核仁外排物和大量的核糖体,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自噬泡,卵黄发生的卵母细胞核膜上核孔密集;卵质中各种胞器高度发达,参与形成卵黄粒和脂滴;细胞出现微吞饮活动并形成卵黄膜,细胞外围单层滤泡细胞,本 相似文献
4.
锯缘青蟹脑的神经分泌细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组织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子锯缘青蟹脑的神经分泌细胞的各类与分布,依据细胞形态、细胞核、细胞质的特征,将脑神经分泌细胞分为4种类型,并绘制了神经分泌细胞的分布示意图。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学修饰法结合酶的紫外吸收光谱及荧光发射光谱的变化研究锯缘青蟹碱性磷酸酶的功能基团性质,结果表明:色氨酸的吲哚基团、赖氨酸的ε-氨基、组氨酸咪唑基及精氨酸残基是酶活性必需基团,而巯基与酶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6.
钒酸盐和脲对锯缘青蟹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钒酸盐(偏钒酸钠、钒酸钠、偏钒酸铵、联吡啶过氧钒酸钠)和脲作为养殖环境的污染物对锯缘青蟹碱性磷酸酶的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钒酸盐对酶的抑制类型均为竞争性抑制,而脲为非竞争性抑制;在脲浓度低于7.0mol/L时,25℃与脲处理2.5h的酶的抑制失活作用是可逆的。钒酸盐和脲对酶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锯缘青蟹幼体消化酶活力昼夜节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定活性培育条件下,锯缘青蟹幼体「蚤状幼体(Z5)、大眼幼体(M)」4种消化酶(蛋白酶、α-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比活力的昼夜变化,结果表明,青蟹幼体4种消化酶活力表现出昼夜节律,蜕皮后第2天的Z5幼体,其4种消化酶比活力仅表现出一种单相周期型昼夜变化模式为临变态到M的Z5幼体和M幼体,其4种消化酶活力则表现出4种不同的昼夜变化模式,讨论了青蟹幼体消化酶活力昼夜节律可能的调节机制,初步认为,幼体消化酶活力的昼夜节律主要受发育期和蜕皮周期的影响,并通过激素这个中间环节控制的消化酶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8.
锯缘青蟹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锯缘青蟹(Scyllaserrata)卵母细胞的卵黄粒形成是通过多种胞器的共同作用完成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参与卵黄粒和脂滴形成的主要胞器,其演化方式复杂多样:高尔基液泡和胞溶酶体不同程度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粒还可直接在胞质中聚集形成,此外.微吞饮颗粒可参与卵黄合成表明部分卵黄物质也来源于卵母细胞之外.中文讨论了上述结构在卵黄发生中的变化特点和作用。还描述了卵黄粒内一种类似“微管”的微细结构。 相似文献
9.
甲壳动物的视神经节含有性腺抑制激素(Gonad inhibiting hormone, GIH),长期以来视神经节被理解为生殖抑制效应.本研究应用脊椎动物卵泡刺激素(F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体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抗体,从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视神经节的视外髓、视内髓和视端髓检测到FSH和LH免疫细胞化学阳性反应.锯缘青蟹视神经节中的FSH和LH免疫阳性物质,可能参与了生殖神经内分泌调节. 相似文献
10.
在冬季寒潮来临时,对锯缘青蟹越冬温室内外的气温、相对湿度、水温等与热环境相关联的因子进行昼夜连续测试,分析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旨在为锯缘青蟹越冬温室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野生黄缘闭壳龟繁殖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野生黄缘闭壳龟雌雄性比的调查,龟卵受精率和种龟怀卵量的研究发现: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中,随着年龄,体重的增加和性成熟的出现,雌雄龟的性比发生明显变化,300克以下的个体,雌雄比例接近1:1;300-400克的个体,雌雄比为1:0.83;600克以上的个体,雌雄比例为1:0.11,雌龟占绝对优势,野生黄缘闭壳龟的产卵量低于怀卵量,且卵的受率低,这主要是因为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密度过稀,严重影响了黄缘闭壳龟的正常交配和卵受精,导致繁殖力下降。 相似文献
12.
俞诗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4):98-102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ABS丁酮溶液灌注的家兔输卵管的微血管构筑,结果显示输卵管的血液来自生殖动脉的3-5支输卵管支,输卵管支进入管壁后,即在管壁内分支形成3个血管层;浆膜层血管呈网络状,肌层血管丛呈平行树枝状,粘膜血管层呈致密的网状,后者在伞部的密度明显高于近子宫端处。 相似文献
13.
尤永隆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本文报道泽蛙卵母细胞从腹腔进入输卵管直段之后其卵黄膜超微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输卵管直段提取物在体外孵育卵母细胞后卵黄膜结构的变化。腹腔中的卵母细胞的卵黄膜由粗大的纤维束构成。纤维束走向纵横交错。组成纤维束的纤维相互结合成致密状态。卵母细胞进入输卵管直段后,构成卵黄膜的纤维束中的纤维变成松散结合状态。用输卵管直段提取物体外孵育卵母细胞后,构成卵黄膜的纤维束部分地松散开。用Sephadex G-200分离输卵管直段提取物后,可以得到四个蛋白质吸收峰。其中第三峰洗脱液孵育卵母细胞后能使母卵细胞卵黄膜结构产生如同在直段中产生的变化。卵母细胞卵黄膜结构在直段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精子穿越卵黄膜进入卵母细胞中。 相似文献
14.
黄缘闭壳龟属世界珍稀濒危物种,中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20世纪70年代前野生黄缘闭壳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广西、台湾等省和琉球群岛,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仅河南信阳大别山区的分布面积多达39万hm~2,野生种群数量约40万只.但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盗猎强度的加剧,黄缘闭壳龟的分布区和栖息地遭到地毯式的搜索,猎捕手段的多样化及其过度猎捕致使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日益枯竭.目前只在河南大别山区、安徽皖南山区、安徽皖西山区等地还有少量野生个体生存,稳定的黄缘闭壳龟野生种群仅分布于台湾和琉球群岛.导致黄缘闭壳龟野生资源濒危的原因主要是其性成熟周期长、种群繁殖力低、栖息地遭受干扰破坏等因素,另外,人类贪婪无尽地对其野生资源的索取是导致黄缘闭壳龟自然种群濒危灭绝的重要原因.加强黄缘闭壳龟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大打击盗猎行为,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自然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是拯救黄缘闭壳龟濒危灭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产卵期麻鸭为材料,运用结扎输卵管的方法获得漏斗部分泌物,并分析了其中葡萄糖和几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及酶的活力。结果表明,葡萄糖的含量为77.24±28.09mg/100ml,Cl-浓度为90.34±3.10mmol/L,Na、K、Mg、Ca、Fe、Cu等无机元素分别为141.28±5.4mmol/L、205±0.43mmol/L, 0.72±0.15mmol/L,1.84±0.29mmol、60.71±13.78μmol/L和4.25±1.26μmol/L。在漏斗部分泌物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力极微,未能检出。与血清相比,漏斗部分泌物中乳酸脱氢酶及α-淀粉酶的活力较低。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输卵管漏斗部分泌物中的α-淀粉酶同工酶谱与血清中α-淀粉酶同工酶谱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以产蛋期麻鸭(Anas platyrhyncha domestica)为材料,分析了输卵管漏斗部分泌物中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比较了血清、输卵管漏斗部分泌物及输卵管膨大部(magnum)分泌物中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输卵管分泌物通过结扎输卵管的方法获得。实验结果表明:麻鸭输卵管漏斗部分泌物中蛋白质的含量(0.33±0.09g/100ml),远远低于血清中蛋白质的含量(5.11±0.057g/100ml);漏斗部分泌物中各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较低,在所测定的十八种游离氨基酸中,胱氨酸的含量(6.14±1.42μg/ml)最高;漏斗部分泌物中牛磺酸的含量为1.51μg/ml;电泳分析的结果表明,输卵管漏斗部分泌物中蛋白质的电泳图谱与血清蛋白质的电泳图谱很相似,说明漏斗部分泌物中的蛋白质主要的血清蛋白。输卵管膨大部分泌物中蛋白质的电泳图谱与血清蛋白质的电泳图谱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黄缘盒龟的横纹肌、心肌、脾脏和肺等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横纹肌具有明显的明带和暗带结构;心肌的特点是暗带较窄,肌原纤维排列较疏松,其间有大量的线粒体;肺呈海绵状,上皮组织有两类细胞,即Ⅰ型上皮细胞和Ⅱ型上皮细胞;脾脏由白髓和红髓构成,脾窦由单甚扁平细胞覆盖,细胞长杆状,脾内可见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提示黄缘盒龟的横纹肌、心肌、脾脏和肺等4种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与哺乳动物相似.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与PSF共混,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超滤膜,通过扫描电镜考察膜的结构,测试了所制备膜的亲水性和超滤性能;考察了膜的抗污染能力及在含油污水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当PEG的浓度为10 wt%时,水通量达到最大值382.7 L.(m2.h)-1,是不加PEG时的4倍。膜的亲水性也显著提高,从而增强了膜的抗污染能力,并在处理含油废水的实验中,使通量和除油率同时提高,提高了膜的工作效率,延长了膜的使用寿命。研究了PSF/PEG共混超滤膜体系中PEG作用的规律。PEG浓度的增加,改变了PSF/PEG铸膜液体系的相平衡关系,使铸膜液成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加速了相分离的发生。另外,适量添加PEG,提高了膜表面的孔隙率,抑制膜结构中指状孔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黄缘盒龟的肝脏和肾脏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肝实质内结缔组织少,肝小叶分界不清楚;肝细胞具两种形态,即L细胞和D细胞.肾小球由毛细血管构成;肾小囊外壁由扁平细胞构成,内壁可见足细胞附于其上;颈段由单层纤毛立方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核较大,细胞游离面有很多纤毛伸向管腔,细胞核周围排列密集的线粒体;近曲小管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部,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中间段由单层纤毛立方上皮构成;远曲小管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核位于细胞中部,其周围分布有许多线粒体,细胞底部可见丰富的质膜内褶;收集管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胞质内可见较丰富的膜迷路.黄缘盒龟肝脏的超微结构与其他爬行动物相似.肾脏结构与其生态习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浆膜表面埋植双极引导电极、多道电极同时记录法,测定“催乳保健I号”对绵羊皱胃、小肠、大肠、子宫、输卵管肌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催乳保健I号”对皱胃肌电活动的峰值、峰电频率和电活动时程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1);对空肠、回肠、结肠肌电活动的峰电频率和电活动时程也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1),但对峰电峰值无明显影响(P>005);而对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峰电峰值、峰电频率和电活动时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盲肠肌电活动的峰电频率和电活动时程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但对峰电峰值无明显影响(P>005);对子宫体肌电活动的峰电峰值、峰电频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但对电活动时程有明显的增强作用(P<001);对子宫角肌电活动的峰电峰值、峰电频率有明显增强作用,对电活动时程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对输卵管肌电活动的峰电频率、电活动时程(P<001)和峰电峰值(P<005)均有明显增强的作用。“催乳保健I号”对胃肠肌电活动的兴奋作用与M受体有关,对子宫、输卵管肌电活动的兴奋作用与M受体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