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般认为,性与政治是当代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小说的两大主题。实际上这两者正是昆德拉小说创作意图的起点:由性引出个体情感行为的缺失,由政治引出群体社会行为的缺失。而生命正横亘在性与政治的往返地带,因而这两种缺失恰巧又构成了生命的缺失。昆德拉通过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下简称《生命》)所需说明的是:假如生命没有多少重量的话,爱情也无能为力,从而对爱情的存在质量进行勘  相似文献   

2.
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曾被《纽约时报》评价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书中拥有众多繁复的意向,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生命中许多不能承受的"轻"。不仅如此,与其他在意识形态下创作的小说不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直接讨论了人性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谋而合。书中大量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对性的描述以及对人的本性的深刻探讨,无不带着弗洛伊德式的思辨,非常值得细细研究。  相似文献   

3.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是对存在的追问,为此生存领域中无处不在的对话性成了米兰·昆德拉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结构入手,旨在探讨米兰·昆德拉将对话性融入小说结构中的艺术特征,认为米兰·昆德拉超越传统小说的外在化特征,用内结构的聚合方式将对话性有机融入小说中的建构手法是小说艺术技巧方面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4.
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利用小说叙事构筑了一个"灵"与"肉"冲突下的人文寓言,寓言的形象性决定了阐释的多种可能性。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属于精神理念的人物,特丽莎是肉体的象征。托马斯与特丽莎相遇,流浪被限制了,有了羁绊;而特丽莎的忠贞被限制了,有了裂痕,两人在这样的处境中寻回失去的"人",即作为灵魂与肉体的交织体的人。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昆德拉完成的诗意回归及伦理道德的回归,与他本身的反道德意识形成悖论,这也是福柯等人的最终悖论。  相似文献   

5.
昆德拉小说中有一种"……不是,而是……"的句型,这种句型体现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对昆德拉的影响。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观点主要体现在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中。通过分析昆德拉对《存在与时间》的接受及突破,指出昆德拉并没有局限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而是在海德格尔的基础概念之上,提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人的存在是非本真的,并且人深深地陷入在本真与非本真的矛盾之中,这种矛盾体现的途径则是身体反映。  相似文献   

6.
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喜欢借小说阐释哲理的作家。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关于“轻与重”,关于“灵与肉”,关于生命中的“偶然与必然”,实在是尘世中让人颇感迷惑的命题,虽然人们早已习惯了对它们给予漠视。书中昆德拉用他哲人的深邃,小说家的细腻,把这些人生的坚果一个  相似文献   

7.
米兰.昆德拉是当代世界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存在的诗性思考是昆德拉赋予小说的使命;存在可能性的勘探又是他希望小说家承担的历史责任。他用自己的小说文本实践着自己的小说理论,通过设定人物作为“自我”的存在,使人物以“绽出”形式建构“自我”之在,而为我们提供了人类存在可能性的种种思考。  相似文献   

8.
《慢》是昆德拉小说中篇幅较为短小的作品,因此技巧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他的作品一贯带有很强的哲理内涵,《慢》也不例外。昆德拉在这部作品中运用梦幻叙述、反差对比、游戏讽刺等艺术手法,其目的是对人类的存在处境进行思考,以发现此前从未发现的存在图景,从而引起人们对现代生活状态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米兰·昆德拉小说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提出了“存在”之思的小说观 ,认为小说主题是对“存在”的质询 ,他把作品的重点放在对人的“存在”的阐释上 ,从而形成哲理思辨型小说。昆德拉在小说创作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诸如“彻底剥离”的艺术方式、“对位法式的新艺术”、“专具小说特点的论文式的新艺术”等等 ,都曾被他成功地尝试过。昆德拉善于在言简意赅的叙事中解剖纷至沓来的存在 ,从而形成了自己清新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0.
卡夫卡和昆德拉这两位布拉格作家,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引起世人瞩目.卡夫卡以其生命的沉重,营造了一个似真似幻的梦魇世界;昆德拉则以生存的智慧和幽默,透视了现代工业社会里的芸芸众生.两人气质不同,风格相异,却共同基于对人性的根本洞察,对存在的深层思索.本文拟从其各自主人公的基本姿态——沉重与轻松出发,略析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及作者价值取向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人作为人的存在,不同于动物的存在,人的存在具有价值性,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依据和目标。人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生产者和延续者,教育要以人为本,去延续和传播人类的知识和价值,必然要与人的价值存在相联系。人的存在价值问题也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遗憾的是,在现代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绝大多数的学校和教师确实在这方面存在着视角的盲区。他们只认识到人的"生存问题",看不到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所以现代教育归根到底就是"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这种生存的教育给予人们以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却没有给予人们以生存的理由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及人的全面发展与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思想道德教育对人的本质及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着重论述人的本质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涵义以及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揭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历史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作为人的存在,具有价值性,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依据和目标。人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生产者和延续者,教育要以人为本,去延续和传播人类的知识和价值,必然要与人的价值存在相联系。人的存在价值问题也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以存在价值的视角去解读,能够进一步认识“八荣八耻“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政治深刻性和内涵的理论价值性。  相似文献   

14.
种生命是类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类生命存在的前提,而类生命是种生命的超越精神、智慧和伦理道德、价值观即人文素养,它不断引领、建构和超越种生命。人的本性就是一种超越性的"动物"。学校体育主要是由健康体育和竞技运动教育两个部分组成,健康体育满足了人的种生命需要,而竞技运动教育满足了人的类生命需要。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关系以及人的本性决定了学校体育的基础、前提和保障是健康体育,而学校体育的人文素养的培育是竞技运动教育。  相似文献   

15.
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运动员自身的全面发展,既是眼前的问题,也是长远的问题。正确理解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解决两大问题的前提。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当前运动队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与时俱进,转变运动队教育与管理观念,提高认识,以探索一条我国运动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浅谈铜鼓太阳纹饰的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和铜鼓都是古代先民自然崇拜的实体。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形成了对太阳的崇拜,在发展变化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将崇拜太阳的一些礼仪寄托在铜鼓之上,产生和发展了精美的铜鼓纹饰。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的三峡库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本文从制约三峡库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构建三峡库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上古时代,殷人信仰鬼神的宗教观念最为浓厚。当时,处于神人之间、具有贯通天人功能的巫(女性)、觋(男性)不仅是协调整个宇宙秩序的最高圣徒,更是中国上古艺术创作的直接参与和创作,他们在倾听和领受神的意旨时所举行的一系列巫术仪式及形诸礼器、玉器等物的雕刻、绘画等,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渊薮。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从20世纪产生以来,历经马斯洛、罗杰斯、若乐梅、弗兰克、凯利等人的发展和创新,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被称为第三势力心理学。这一流派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作了新的描述,他们的理念多以教育为主题,主张学校教育应完全自由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20.
三峡工程是超载型水利枢纽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及流域开发为一体,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人地关系协调出发,论证三峡工程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三峡库区协调人地关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