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猴头菇人工栽培,每年秋、冬、春三季均可进行,有条件的可全年种植。现将用稻草瓶栽猴头菇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原料稻草75%、麦麸20%、花生壳粉2%,石膏粉、白糖和过磷酸钙各1%,另加维生素B10.5%;稻草49%、玉米芯49%、过磷酸钙和石膏粉各1%。稻草要选用干燥、无霉变、色泽金黄的陈年草,先曝晒1-2天,然后将稻草和玉米芯分别碎成粉,加水拌料至含水量60%-65%。气候干燥时,含水量可适当高些。《2)装瓶灭菌装瓶时要边装边压实,做到上紧下松、外紧内松。装至瓶肩1/3处,然后用直径2-3cm的木棒在瓶中央插一个深约5c…  相似文献   

2.
印度科学家把稻草磨成2mm左右的碎粒,拌上粘结剂,放在低碳钢制成的压模里,然后将稻草碎粒压成稻草“煤饼”。试验结果表明,烧稻草“煤饼”比烧稻草可以大大提高燃烧效率。试验时,粘结剂是废糖浆、硅酸钠或废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0%、4%、8%的亚硫酸铵和4%尿素处理稻草,水分调至45%,填紧压实,密封保存于贮罐内1个月, 然后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稻草有效降解率,分析相关营养指标。试验结果表明:4%和8%亚硫酸铵可显著提高稻草中CP、S及Ash含量,分别提高CP83.80%、174%,S370%、465%,Ash6.13%、2.76%;降低NDF、ADF含量,分别降低NDF5.48%、6.98%,ADF3.94%、14.16%。可显著提高(P<0.05)稻草中DM、OM有效降解率,其中8%亚硫酸铵分别提高12.57%、13.11%,NDF有效降解率降低(P<0.01)13.54%。与尿素处理稻草效果相比,亚硫酸铵不及4%尿素处理稻草的效果好。4%尿素可显著提高CP含量113.00%,分别降低NDF、ADF含量0.70%、9.60%;可极显著(P<0.01)提高DM、OM、NDF有效降解率,分别提高22.80%、21.51%、10.30%。  相似文献   

4.
利用稻草、麦秸栽培平菇是广大粮棉产区的一个优势项目,不仅投资少、成本低,而且效益相当可观,每100kg原料平均鲜菇产量达到160~320kg,收入360~700元。为了使农村中丰富的原料资源能得到充分和利用,转化增值,现介绍两则实用技术要点:一、整稻草混土栽平菇1.制备菌种母种为广温型国平良种和广丰1号(本协会选育)。原种培养基为稻草粉78%、麦麸15%、玉米粉5%、石膏粉1%、蔗糖1%,石灰水调pH值8,含水量65%。栽培种培养基为谷粒73%、草粉25%,其它同原种。谷粒煮透不烂,常压火菌,全开放式接…  相似文献   

5.
稻草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以稻草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工艺条件。实验得出稻草纤维素醚化反应的最佳条件是:稻草纤维素钠,氢氧化钠,一氯乙酸的物料比为8:3.5:3;溶剂乙醇的含水量为30%;在70℃条件下反应5小时,纤维素醚化度可达0.8以上,是水溶性较好纤维素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膨胀剂和干拌混合料含水率对预拌补偿收缩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贮存期为7 d,5种膨胀剂掺量(0%、4%、6%、8%和10%),3种含水率(0.5%、1.0%和1.5%)情况下的预拌料混凝土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当膨胀剂掺量为0%到6%时,随着膨胀剂掺量的增加,针棒状钙矾石 AFt 晶体在混凝土内部的孔洞和微裂缝中不断生长,且和 C-S-H 凝胶逐渐搭接在一起形成相互交错的网状结构,C-S-H 凝胶和 Ca(OH)2晶体间构成的微界面及内部大量空隙被填实,混凝土孔隙率减小,形成了较为均匀密实的连续体;当膨胀剂掺量为8%和10%时,在混凝土内部除致密的胶凝连续体和原有的裂缝外,会产生由于膨胀性能过大引起的新微裂缝,且随膨胀剂掺量的增加,新微裂缝的尺寸也有所增大,导致混凝土的孔隙率增加。随着干拌混合料含水率的增加,混凝土中凝胶数量相对减少,且和 Ca(OH)2晶体的黏结性逐渐下降,孔洞的数量和尺寸增加,导致孔隙率增大,密实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研究培养条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最适温度为32℃,最佳时间为24d.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对稻草降解影响的营养成分中,苯甲醇最好,使稻草总量降低了0.107%,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提高了3.285%、0.304%,2.123%;依次为谷氨酸、缓冲液、吐温-80、发酵剂,最后是MnSO4.  相似文献   

8.
2000年修建的国道207线少林寺至登封段改建工程的沥青路面的基层均采用半刚性稳定层(5%水泥稳定碎石结构或5%水泥稳定砾石结构)。基层的施工采用厂拌法(拌和站)进行施工,这种方法称料准确、拌料均匀,操作简单,不仅施工进度快,而且质量容易保证,施工效果良好。该方法适用于大面积稳定层施工。  相似文献   

9.
稻草浸泡液的抑藻效果与抑藻活性组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XAD树脂固相萃取和GC-MS解析,研究了不同降解方式和降解时间的稻草浸泡液中的控藻活性组分与抑藻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稻草本身存在抑藻活性物质,低温浸泡4天的无菌稻草液在2.5g/L投加量下,对微囊藻的抑制作用达到了69.3%。好氧和厌氧降解稻草浸泡液均可抑藻效果,如厌氧和好氧浸泡15天的稻草液在1.5g/L浓度下对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分别为83%和81%。通过GC-MS检测,稻草浸泡液的活性物质组分主要有萘胺类、酯类和酚类,其中最为典型的酯类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以及其衍生物。随着稻草降解时间的延长,浸泡液中存在的有机物组分的种类与含量均有所减少,尤其好氧降解处理方式更为显著。稻草浸泡液抑藻物质和抑藻效果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稻草超高压爆破前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东  陆琦  黄俊  黄日波 《广西科学》2009,16(2):180-184
应用高压均质技术对稻草进行超高压爆破前处理。稻草粉碎后经1%的Na0H加热处理,保持悬浮状态下通过高压均机实施超高压爆破。结果表明,100MPa爆破使稻草颗粒悬浮液变为粘稠流体,粒度显著变小,超微结构由纤维状变为松软的中空多孔状,纤维素结晶指数降低19.76%,耗碱量增加163.41%。爆破对还原糖、木质素和灰分等成分含量几乎没有影响。处理后每克稻草用5.8FPU的纤维素酶,6.6IU的木聚糖酶和0.5CBU的p葡萄糖苷酶酶解72h,酶解率达100.09%,较对照提高44.85%。超高压爆破显著破坏了木质纤维的超微结构,增大了酶的作用面积。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不同基质对草菇栽培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废棉、棉子皮、稻草、麦秸作基质进行草菇栽培,结果显示:草菇在废棉中菌丝生长最快,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为32.02%);而在麦秸中菌丝生长最慢,产量最低(生物学效率仅为8.82%)。这说明废棉是草菇生长较适宜的一种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12.
项目对低温草菇和高温草菇菌株进行了酶解制备原生质体及原生质体的融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融壁酶Novozym234对低温草菇和高温草菇酶解效果较好,酶解浓度为2.5%,稳渗剂以0.5Mol/L蔗糖为佳,pH值保持在8.5左右,以30%的助溶剂(PEG4000-6000)作为融合诱导剂进行草菇原生质体融合,并获得融...  相似文献   

13.
为推进农村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与提高土壤肥力,采用尼龙网袋法设置了油菜秸秆归还到水稻田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油菜秸秆的腐解进程及碳氮元素释放情况。结果表明,油菜秸秆的腐解率、碳、氮释放率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秸秆的碳氮比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秸秆还田量与腐解率呈反相关关系,表现为全量还田〈2/3量还田〈1/2量还田〈1/3量还田;油菜秸秆还田深度在10cm时腐解最慢,在表层腐解最快,20cm深时腐解速度居中。该研究对调控还田秸秆腐解速度,利用秸秆释放养分培肥地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已长满菌丝的菌袋中,挑选出菌丝长势较均匀的81袋,采用墙式立体覆土栽培、沉袋栽培和塑料袋栽培(CK),进行栽培对比试验,每个处理9个菌袋,重复处理3次,总产量依次为51.1623,48.3732,42.1119kg.前两者产量分别比对照产量提高21.49%和14.87%.不同处理袋产量用新复极差测验,与对照之间的产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而前两个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旋耕机曲面罩壳与被抛土垡碰撞过程动态仿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了潜土逆转旋耕被抛土垡质点与旋耕机曲面罩壳的碰撞机理,建立了碰撞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利用计算机在AUTOCADR14平台上,从运动学的角度进行了碰撞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了旋耕机曲面罩壳的结构参数与位置参数对潜土逆转旋耕工作效果的影响,为旋耕机曲面罩壳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6.
 为开发秸秆发酵生产有机挥发酸的微生物种子资源和研究材料,以牛粪、猪粪堆肥、玉米地土壤、腐木以及猪粪堆肥和腐木混合物为接种物,通过传代富集培养,选育到发酵水稻秸秆产酸性能相对稳定的5个复合菌群,即FMc、FMd、FMs、FMw和FM(d+w).经测试,FMw具有最高的秸秆降解能力,其秸秆降解率可达46.4%;菌群FM(d+w)发酵秸秆的总酸和丁酸比产率最高,分别为0.64和0.48g/g;发酵秸秆产乙酸能力以菌群FMd最为突出,其乙酸比产率为0.35g/g.5个复合菌群均缺乏酸性纤维素酶活性,极大限制了秸秆降解率和产酸率,需要进一步的耐酸驯化和培养条件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式,设置空白对照组(无添加,CK)、土壤+小麦秸秆组(SW)、土壤+小麦秸秆+纳米银组(AgSW),探究纳米银对秸秆还田农田土壤的呼吸作用,碳循环相关酶包括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添加小麦秸秆的SW组提升了土壤呼吸速率,使CO2累计释放量增加了9.9%;与SW组相比,添加纳米银的AgSW组抑制了土壤呼吸作用,CO2累计释放量减少36.8%,同时3种酶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可分别最高降低25.1%、27.1%和14.3%;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特征(CLPP)分析结果发现,纳米银显著降低了微孔板平均孔颜色变化率(与SW组相比下降了73.8%)和微生物多样性与丰富度。研究认为纳米银通过抑制土壤酶与微生物活性改变了土壤有机质分解的生态学过程,使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生物炭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将玉米秸秆炭(CS)、花生壳炭(PS)和银杉木炭(SF)分别以1%,3%,5%的比例加入铅污染土壤进行淹水培养,在5,15,30和75 d时采样检测铅形态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生物炭(CS,PS,SF)培养后污染土壤pH值较对照分别上升0.43~1.32,0.45~1.01,0.33~0.72个单位值,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56.84%~277.89%,14.74%~92.63%,35.79%~128.42%,且都表现为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培养时间的增长,铅形态分布趋于稳定,酸溶态和可还原态含量下降,残渣态含量上升.添加CS,PS,SF后土壤中酸溶态铅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19.20%,17.55%,6.66%(平均值).生物炭添加后使铅的生物有效性显著降低,且其降低幅度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生物炭添加量相同的情况下,玉米秸秆炭的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秸秆未还田处理(CK)相比,秸秆还田(T1)和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处理(T2)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以及土壤脲酶、中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进而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最终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0.33%和13.46%;此外,T2与CK相比,降低了根际土壤真菌数,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脱氢酶活性,而T1处理的差异不明显。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多样性来调节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优化根际生长环境,促进小麦生长。其中,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的处理效果最佳,可在北方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将破碎秸秆、腐熟秸秆和秸秆炭添加到模拟施肥的土壤中,研究了秸秆还田后对玉米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模式下,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株高促进作用的顺序为:2.0%秸秆炭1.0%秸秆炭0.5%秸秆炭腐熟秸秆破碎秸秆;秸秆炭处理均能提高玉米的叶宽。在传统施肥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单穗籽粒重提高5%~7%;秸秆炭处理都能提高玉米产量(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