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纪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对盆地的层序构成及其格架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构造层序为源来自盆地南侧幕式强挤压逆冲,东北和西北及西侧被动响应,形成边缘坳陷中央隆起的“2梁3洼”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并接受充填沉积,其顶界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底界面(SBK1tg),底界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界(SBJ1b3)的区域不整合面。包括2个层序组:早中侏罗层序组(SJ1-J2层序组)、中晚侏罗层序组(SJ2-J3层序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纪高精度层序地层研究为基础对盆地的层序构成及其格架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构造层序为源来自盆地南侧幕式强挤压逆冲,东北和西北及西侧被动响应,形成边缘坳陷中央隆起的"2梁3洼"的复合类前陆盆地并接受充填沉积,其顶界为白垩系吐谷鲁群底界面(SBK1tg),底界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底界(SBJ1b3)的区域不整合面.包括2个层序组早中侏罗层序组(SJ1-J2层序组)、中晚侏罗层序组(SJ2-J3层序组).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对它的构造、沉积、成藏等地质研究较早,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对于该盆地的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却不成熟,且多集中于区块研究,层位也主要是侏罗系地层.通过对全盆地范围内的露头、地震、钻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首次建立起全盆地范围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准噶尔盆地自下而上共分为4个一级层序,9个二级层序和29个三级层序.并对各级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地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贝南凹陷古地形对层序结构及沉积充填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贝南凹陷的盆地边缘的古地形、古地貌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将贝南凹陷白垩纪发育的古构造坡折带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控制5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崖型坡折带控制着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陡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及前方的远岸湖底扇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坡折带控制着斜坡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缓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在基准面下降阶段,盆内坡折控制着远岸湖底扇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地震、钻井、测井、野外露头和古生物资料,在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下部层序KSI结构发育完整,低位体系域以辫状河和扇三角洲沉积为主,下切谷特征明显,水进体系域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上部层序KSII低位体系域不发育,水进体系域主要发育滨浅湖沉积,高位体系域在湖平面缓慢下降、陆源碎屑物质供给不断减少的环境下发育曲流河、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下白垩统沉积建造反映研究区的沉积演化具有一定旋回性,早白垩世古气候变化对层序的发育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前陆盆地坡折带对沉积相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三工河组为例,采取构造与沉积学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测井、岩性和野外剖面资料,分析三工河组沉积相特征、坡折带形成机理及其对沉积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三工河组沉积相类型包括冲积扇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冲积扇相分布在三工河组下段,沉积物粒度粗,平面上...  相似文献   

7.
安庆 《科技信息》2012,(4):371-372
准噶尔盆地作为新疆主要的含煤盆地,分布着准南、准东等大型煤田。笔者通过近十年的煤田地质工作,结合丰富的地质资料,以本文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进行了初步评述,为了解该区域层序地层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川西前陆盆地是一个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野外剖面、钻井岩芯及地球物理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以构造层序体系域为单元,编制了侏罗纪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构造层序TS1~TS2对应于早—中侏罗世,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处于相对平静期,但米仓山-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较为活跃,前陆盆地的前渊坳陷由龙门山前缘的川西地区转移到米仓山-大巴山前缘的川北、川东北地区,以发育三角洲-滨浅湖为主。构造层序TS3属晚侏罗世,在遂宁组沉积期,盆-山关系继承了TS1~TS2期的特征;到莲花口组(蓬莱镇组)沉积期,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又重新活跃,川西前陆盆地出现了双沉降与沉积中心的结构特征,盆地边缘多发育有扇三角洲。构造演化是控制沉积相类型及岩相古地理格局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盆地的古地形和构造坡折带的形态和类型决定着沉积充填的特征和砂体储层的分布{1}。本文根据对南贝尔凹陷的盆地边缘的古地形、古地貌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将南贝尔凹陷白垩纪发育的古构造坡折带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控制 5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崖型坡折带控制着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陡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及前方的远岸湖底扇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坡折带控制着斜坡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缓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在基准面下降阶段,盆内坡折控制着远岸湖底扇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石油钻井和地震勘探资料,结合露头沉积相研究,在四川盆地白垩系—第三系中识别出4个不整合面及侵蚀沉积间断面和2个最大洪泛面.以此为基础,将四川盆地白垩系—第三系划分为4个构造层序和6个层序.以构造层序为单元,对四川盆地白垩系—第三系的沉积格局和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早白垩世开始,四川盆地因受到周缘构造山系的多次逆冲推覆和构造侵位影响,特别是川东南断褶带自南东向北西的强烈挤压作用,使盆地向北西方向后退和由北向南收缩,沉积盆地逐渐萎缩衰亡,最终结束了四川前陆盆地的沉积历史,在这一过程的早期(早白垩世),在盆地西南角还有水道与西昌盆地相通,盆地处于开放状态;晚期(晚白垩世—第三纪),水道逐渐关闭,出现内陆干旱封闭盆地的盐湖沉积,具有一定的山间盆地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三叠统克拉玛依上亚组为非常规资源主力储集层,厘清其沉积相特征和识别建立沉积模式对指导该地区的非常规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吐孜阿克内沟地区露头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在克拉玛依上亚组利用露头直观性划分出石炭系、克拉玛依上亚组与侏罗系八道湾组地层界限,并详细分析了沉积构造特征、粒度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克拉玛依上亚组存在滨浅湖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沉积的证据。克拉玛依上亚组岩石粒度下部较细,向上部逐渐变粗,具明显的三层结构(顶积层、前积层、底积层);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与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与前缘沙坝、前三角洲泥等沉积微相。通过对克拉玛依上亚组顶部露头实测,识别出9个单层组,明确了沉积相在横向空间的变化及砂体展布规律,建立了该区滨浅湖吉尔伯特型扇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砂砾岩储层主控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征的研究表明:克—百地区储层类型主要是小砾岩和砂砾岩,物性以夏子街组(P2x)为好,风城组(P_1f)和下乌尔禾组(P_2w)较差,上乌尔禾组(P3w)较好;车—拐地区储层类型主要是砂砾岩和小砾岩,物性以下乌尔禾组(P2w)为最好,上乌尔禾组(P_3w)及佳木河组(P_1j)次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岩芯、薄片、测井,录井及扫r电镜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砂砾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研究区以扇三角洲沉积相为主,其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水动力条件最强,储层的泥质杂基含量最低、物性最好;平原分流河道微相水动力条件较强,在合适的条件下也可以形成优质储层;前缘水下分流河道间、平原漫滩、平原沼泽等微相由于水动力条件较弱,沉积物泥质杂基含量较高,难以形成有效储层;研究区少量发育的冲积扇相沉积物的物性大多数较差,仅扇中及扇缘的部分河道沉积物物性较好.研究区对储层物性影响明显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储层物性最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造成了储层物性不可逆的降低;依胶结物含量的不同,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双重作用;溶蚀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和裂缝,并具有连通作用的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总结了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的主控因素:沉积相带是控制碎屑岩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压实作用强度是决定碎屑岩储层物性条件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的发育程度对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发育影响较大,酸性孔隙流体运动活跃的疏导层是溶蚀孔隙发育区和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中拐凸起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叠加效应强烈,断裂系统复杂,亟待厘定。针对上述问题,采用断裂系统分析技术,建立了中拐凸起早期发育压扭断层、晚期发育正断层的"两期叠加断裂发育模式"。平衡剖面分析认为,受区域性构造转换影响,该地区主要经历了5个构造演化阶段:基底隆升阶段、挤压变形阶段、构造转换阶段、伸展改造阶段和构造定型阶段。中拐凸起形成于挤压应力环境,内部发育压扭断层;在晚期伸展条件下,凸起内部发育大量正断层。浅部正断层与深部压扭断层构成纵向叠加,沟通源储,影响成藏。  相似文献   

14.
通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物源区、层序地层格架和砂体展布规律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石盒子组砂岩碎屑颗粒矿物学及石英阴极发光特征显示,其母岩主要为变质岩,这与盆地北部阴山古陆大量出露的太古代变质杂岩相一致;沉积学特征表明,研究区上、下石盒子组均为超长期旋回,下石盒子组包含5个长期旋回,而上石盒子组包含4个长期旋回,每个长期旋回包含2个中期旋回,表现为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新建立的古地理图与砂体的三维模型揭示了在盆地演化历史中,浅湖相带和三角洲相带的迁移过程。综合分析认为,二叠纪鄂尔多斯克拉通陆内坳陷盆地东北部主要接受北部相对较高的阴山古陆物源输入,研究区内分别发育东、西部的河流-三角洲系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具有北高南低、相对平坦的缓坡古地貌特征,为探讨该区域能源成藏特征及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和地层不整合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盆地内经历了裂陷盆地、碰撞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 4个演化阶段。裂陷盆地控制了石炭系烃源岩 ,使其沿裂陷槽分布 ;碰撞前陆盆地将二叠系烃源岩局限于玛湖、昌吉、克拉美丽山等山前坳陷内 ;陆内坳陷期从三叠纪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 ,盆地内泥岩和煤岩广泛分布 ;陆内俯冲前陆盆地发育在南缘西部。因而 ,古、新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安集海呼图壁一带。烃源岩演化和油源对比表明 ,盆地内有 3次成藏期 ,分别为印支期 (T3 )、燕山期 (J3 )和喜山期(E2 ) ,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 4个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在盆地内可划分出西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腹部 5个油气聚集区带。准噶尔盆地的成藏模式主要有逆冲断阶不整合单向充注、压扭背斜双向充注、断隆带双向充注、披覆背斜单向充注、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斜坡带单向充注 6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The south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Northwest- ern China, lies on the northern piedmont of the Tian- shan Mountains. From the Permian to the Quaternary, this area has been continuously subsiding, resulting in a large topographic depression for continental-type flu- vial and lacustrine deposits. The sediments consist of interlayers of conglomerate, sand, silt and shale. Their total thickness reaches about 15000 m. Since the Neo-gene Period, the basin has been susceptible to the com- pres…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不整合空间结构特征及控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利用露头、测井、录井及岩心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佳木河组顶部不整合进行研究。指出不整合是具有空间结构的地质体,包括正常沉积层、风化粘土层和风化淋滤层。根据各结构层组合的差异,可将该不整合划分为Ⅰ型和Ⅱ型两大类,前者三个结构层发育完整,具有三明治式结构,后者缺失中间的风化粘土层,为双层结构;其中,Ⅰ型不整合在平面上分布广泛,Ⅱ型则主要分布在克百大断裂和佳木河组尖灭线附近。并结合油气勘探成果对各结构层的控藏作用进行分析,认为风化淋滤层和由砂(砾)岩组成的正常沉积层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聚集的储集体,但风化淋滤层厚度一般小于300m,且油气最易于富集在100m以上的区域;风化粘土层和正常沉积层中的泥岩是下伏地层油气成藏的封堵条件。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构造应力场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造地质演化分析, 将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具有较强构造变形的构造应力场分为 3 期: 二叠纪末、侏罗纪末( 或延续到早白垩世末) 和新近纪以来。根据岩墙、节理、擦痕、褶皱与断层等应力感构造的测量分析, 得出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三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为北西西-北西向、近南北向, 北北东向。基于对新近纪以来准噶尔盆地构造应力场的二维有限元模拟, 进一步对整个盆地应力场的分布特征、盆地边界几何形态对应力场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风城组油藏产层具有典型的致密油储层性质。在岩心观察描述和薄片鉴定基础上,结合沉积学和物性分析等资料,探讨了风城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和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确定云化岩类是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储层发育同时受沉积相、成岩作用、构造和异常高压复合控制,储层类型受断裂带和斜坡区2个不同构造背景性质的小区块控制。其中断裂带主要发育裂缝型和孔隙-裂缝型储层,斜坡区以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环境是储层发育的背景条件,云泥岩、泥云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经历破裂和溶蚀作用是提高储层级别和形成好储层的必要过程,而异常高压区往往是致密油储层中"甜点"的产出位置。  相似文献   

20.
标准的童氏图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高渗透率砂岩水驱油田的可采储量预测和采收率标定,以及水驱开发中后期含水率预测,但是对于具有复模态孔隙特征和严重非均质性的砾岩油藏适应性较差。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71个砾岩区块实际生产动态数据,使用数理统计学方法,把经验系数7.5修正为8.65,引入水油比修正系数c,并建立砾岩油藏广义水驱图版。经过实例分析,证明砾岩油藏广义水驱图版对于百口泉油田砾岩区块适应性较好,并且对于整个西北缘砾岩油藏水驱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