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荒漠半荒漠地区拟步甲的组成和分布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荒漠半荒漠地区已知拟步甲3亚科19族59属324种,其中特有种171种,占52.8%;中亚种92种,占28.4%;西伯利亚种35种,占10.8%;青藏高原种15种,占4.6%;泛古北种8种,占13.6%;地中海种3种,占0.91%。属级单位组成上呈现中亚区系>西伯利亚区系>地中海区系>地方特有区系>青藏高原区系>泛古北区系,其数量分别是30,22,15,14,13,8。属种及其数量分布在各地理上呈现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即新疆41属215种>内蒙古38属129种>甘肃30属77种>宁夏24属71种>青海北部12属29种>陕西北部14属21种>山西北部11属17种>河北北部10属16种>辽宁西部5属12种。表明中国荒漠半荒漠地区拟步甲昆虫是中亚区系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属级组成上与欧洲———西伯利亚区系和青藏高原区系有较大联系,新疆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拟步甲昆虫分布最丰富地区,占总种数的66.4%。本文还对新疆地区、柴达木盆地、甘蒙地区、蒙东半荒漠区和高山地区5个典型地区的拟步甲分布特点作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2.
2018年之前,白冠攀雀(Remiz coronatus)在中国的已知分布范围仅限于新疆和宁夏北部.随着我国观鸟爱好者数量的增加,有人陆续在甘肃、陕西、内蒙古等地拍摄到了白冠攀雀.但由于白冠攀雀的形态特征与中华攀雀(R. consobrinus)有很多相似之处,科研人员和观鸟爱好者在野外观察过程中难以准确鉴定该物种,被误认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本文根据野外实地考察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对白冠攀雀的形态特征及其与中华攀雀的差异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在中国的分布现状进行了更新.结果显示,白冠攀雀指名亚种(R. c. coronatus)为我国新疆西北部的夏候鸟;stoliczkae亚种为新疆北部的夏候鸟,新疆南部的冬候鸟,宁夏的夏候鸟和冬候鸟,甘肃、内蒙古和陕西的冬候鸟.   相似文献   

3.
基于西北6省、自治区(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2003~2009年的相关数据,应用耦合和聚类分析方法,对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水平以及二者的相互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差异明显:内蒙古福利与增长水平居首,已实现二者的协调共进;陕西省增长水平较高,但福利水平偏低,阻碍了二者的良性耦合;甘肃省福利和增长水平最低,近年来未有根本性改善;青海省和宁夏增长水平过低,与其较高的福利水平不相协调;新疆福利与增长水平均呈波动下降趋势,二者耦合关系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4.
测度地区卫生资源需求是实施以需求为导向的卫生资源空间配置的前提.综合考虑地区卫生资源需求决定因素及空间相互作用,构建卫生资源需求指数,分析2000年—2010年中国卫生资源需求在地市之间的分布及变化.结果发现,中国卫生资源需求自西向东呈“高-低-高”的总体空间格局.西部的青海、西藏、新疆和川西地区主要因为居民健康需要水平高,卫生资源需求中高值地市连片分布,形成青藏地区高值集聚区和以藏中为核心的中国西部卫生资源需求热点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因为卫生服务可及性高,卫生资源需求中高值地市集中分布,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高值地市集聚区和以苏浙沪为核心的中国东部卫生资源需求热点区域.中部地域整体上居民健康需要和卫生服务可及性较低,连片分布卫生资源需求低值地市,其中广州、武汉、成都等部分省会城市和豫北地区因卫生服务可及性较高,川云桂黔地区因健康需要水平较高而成为卫生资源需求中高值区,形成以甘川陕晋豫鄂湘为主的低值地市集聚区和以甘陕鄂湘赣为核心的中国卫生资源需求冷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区南邻西藏、青海,东南接甘肃、东与内蒙古相连。秦汉时期,除其东南部分地区与化比较进步的甘肃接近外,当时的青海、西藏地区经济、化都比较封闭、落后,但都在该地区(时称西域)形成许多城邦小国,经济、化都超过了西藏和青海。其根本原因是汉武帝后直归中央王朝管辖,与中原来往较多,又对西方、南方的国家开放,东西商人、使、僧人、官吏等将汉化、西方化带进了新疆地区。其化反转过来又对西藏和青海地区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The Wulanhua Fauna (~7 Ma) derives from the basal part of Late Miocene red clays in Siziwang Banner, Inner Mongolia. Chinese red clay deposits are rich in fossils of the Hipparion fauna, and are relatively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Shanxi, Shaanxi, Henan, and Gansu provinces. The Mongolian Plateau also contains well-developed Neogene deposits, especially in central Inner Mongolia, where a sequence of mammalian faunas has been identified. The discovery of the Wulanhua Fauna provide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paleo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Hipparion fauna, and this study also contribute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red clays. Most forms of the Wulanhua Fauna are the same as or close to taxa within the Baode Fauna. However, some forms are slightly more derived than those of the Baode Fauna, which may indicate a slightly younger geological age of about 7 Ma. The components of the Wulanhua Fauna suggest that the habitat was a typical steppe and therefore yield direct evidence to delineate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subregions of the Late Miocene Hipparion fauna in North China.  相似文献   

7.
对陕西、四川、宁夏、西藏、内蒙等5省(自治区)“农远工程”光盘播放点341名教师进行了资源的教学应用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分析,以期对提高光盘播放点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在教学中的充分应用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我国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总体比较和评价。研究表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污水以及生活垃圾污染比较严重;山西、贵州、内蒙古等地粉尘和二氧化硫污染比较严重。总体而言,广东、山东、江苏、河北、浙江、辽宁、山西等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环境保护比较理想的地区是北京、宁夏、天津、青海、海南、西藏等地。  相似文献   

9.
基于站点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利用观测地面温度减去再分析资料地面温度(OMR)的方法,分析了1979~2008年我国110°E以东区域地面温度的变化及植被覆盖状况对地表温度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研究区域地面温度升高趋势显著,平均为047 ℃/10a;在植被覆盖的影响下,OMR变化趋势平均为006 ℃/10a,占地面温度变化总量的1277%; OMR变化趋势与NDVI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51,其中北部区域的负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7;在NDVI处于045~055区间站点处的OMR变化趋势最小,平均为-001 ℃/10a,当NDVI由025~035增加至035~045时,由植被覆盖导致的地面温度升高的幅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达016 ℃/10a;在我国的东北、东南等植被茂盛区域,各站点OMR变化趋势以降低为主,在华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及长江三角洲区域,各站点OMR变化趋势以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瓢蜡蝉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为进一步明确我国瓢蜡蝉地理分布区间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通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瓢蜡蝉有分布记录的26个省级地理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瓢蜡蝉科昆虫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分为4个区域:华北区系(江苏+北京+河南+辽宁+山西+山东)、蒙新区系(内蒙+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区系(陕西)和南部区系(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台湾);南部区系从西到东又可聚为3个亚区,即(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亚区、(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亚区、台湾亚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北区系、蒙新区系和陕西区系均属古北界区系类型,南部区系基本属于东阳界区系类型。从聚类结果看,华北区系的瓢蜡蝉种类与南部区系联系较密切,显示两地间存在物种交流。各区系间气候、植被、地貌等异质性生态环境可能是我国瓢蜡蝉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西部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SPOT-VEGETATION NDVI资料,利用MVC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模型等定量分析了我国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区植被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研究区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最大值从0.41下降到0.39,年平均NDVI减少了0.015;春季植被活动变弱,植被退化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57.33%,虽然在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植被覆盖仍存在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重新描述了短体刺甲Platyscelis(Platyscelis)brevis Baudi di Selve, 1876和心形刺甲P.(P.)subcordata Seidlitz, 1893,并附雄性的特征图和整体照片.根据标本记录更新了其分布地:短体刺甲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河北、山西、山东、宁夏)、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心形刺甲仅分布于中国(黑龙江、辽宁、山东).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原始宗教在灵魂观念、图腾观念、祖先崇拜、宇宙观念、巫师与巫术等诸多方面既有共性,又有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研究,可见青藏地区的本教是在本地土著居民中土生土长的原始宗教,并不是东北地区萨满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内蒙古、宁夏、新疆、西藏、广西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后,5个自治区的旅游业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局面。但由于各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亟须注意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从而使这些民族地区的旅游业能够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依照同质性比较原则,将鼢鼠由于年龄、性别、地区等影响而造成的形态特征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鼢鼠属凸颅亚属(Eospalax)的分类进行了订正和整理,并提出了检索表,对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资料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6.
酒泉地区地处甘、青、新、内蒙古4省区的交汇地带.从区域整合关系上看,它受西北边境开放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的双向牵引,是西北五大重点开发区之间的结节地域.从资源共享和产业共建的角度出发,按照全国劳动地域分工和西北区联动开发的要求,应围绕酒泉地区构建资源节约型、枢纽型、外向型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提高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的力度,对促进东北的全面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在深入分析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东北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点对策:一是整合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开发新能源;二是转变生产方式,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三是着眼于国内外市场,拓展旅游、服务、商贸等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西部荒漠半翅目昆虫多样性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西部荒漠是内蒙古昆虫区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该地区复杂和特殊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半翅目昆虫种类的多样性和区系性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草地放牧强度遥感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草地为研究区, 应用MODIS-NDVI数据, 结合地面野外调查以及统计数据, 建立载蓄量估算模型, 并对2012年放牧强度进行估测。结果表明: 草地的载畜量和相邻两旬的NDVI差值显著正相关。通过两个旬度的NDVI差值与载畜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建立载蓄量估算模型为: Y = 4.203(Xi - Xj) + 956.572; 内蒙古各草地类型的放牧强度都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 放牧强度表现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利用遥感影像得到的放牧强度估测结果, 经过地面的野外实验数据验证, 精度可达70.7%。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羊草草原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羊草返青期遥感识别方法对于模拟及预测内蒙古草原植被物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识别内蒙古羊草草原的返青期,本研究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首先分别采用双高斯函数、多项式、S-G滤波3种拟合方法对原始NDVI时序数据进行重建,然后进一步分别采用最大斜率阈值法、动态阈值法及滑动平均法对重建的最优NDVI数据进行返青期识别,并利用33个样本点的返青期地面观测数据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了地面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G滤波拟合的滑动平均法"是内蒙古羊草草原返青期的最佳遥感识别方法,可以此为基础开展内蒙古草原主要植被返青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