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首次提出了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假说。自此以后,这个结论一直有不少科学家在争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疑问是:猿猴的体毛很密很长,而人类的体毛为什么十分稀疏?为此,不少科学家又提出了一些十分奇特的猜想,其中比较重要的三大假说是"水猿假说"、"散热假说"和"免寄生虫骚扰假说"。无论是什么样的假说,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脱毛是一种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徐娜 《科学之友》2008,(1):26-27
达尔文在他的进化论中首次提出了人类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假说.自此以后,这个结论一直有不少科学家在争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疑问是:猿的体毛很密很长,而人类的体毛为什么十分稀疏?为此,不少科学家又提出了一些十分奇特的猜想,其中比较重要的三大假说是"水猿假说"、"散热假说"和"免寄生虫骚扰假说".  相似文献   

3.
在动物界中,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特殊行为之一.按理说,用四肢支撑身体更为稳当,人类为何要用两个下肢进行直立行走?千百年来,不少科学家研究这个问题,然而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有关人类为何要直立行走的假说有很多,目前比较靠谱的假说有两个:觅食假说和节能假说.  相似文献   

4.
在动物界中,直立行走是人类独有的特殊行为之一.按理说,用四肢支撑身体更为稳当,人类为何要用两个下肢进行直立行走?千百年来,不少科学家研究这个问题,然而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有关人类为何要直立行走的假说有很多,目前比较靠谱的假说有两个:觅食假说和节能假说.其实,这两个假说都与早期人类食物的匮乏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很多人可能见过这样一张照片:一只没有体毛的裸鼠,站在一个透明的圆形培养皿中,它背上竟然长着一个"人类"的耳朵,令人惊叹不已。这是科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小鼠之一,其实也是20多年前一项组织工程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家希望利用这些裸鼠生产出可供人类利用的耳廓等组织。时至今日,这项"人耳鼠"成果在很多科学家眼里只能算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6.
食草的狮尾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这种地球上唯一的食草的猴子的古怪特性令科学家感到非常有趣。这是一种生活在埃塞俄比亚北部高耸入云的瑟门山上的食草的猴子,名叫"狮尾狒"。狮尾狒相貌奇特,体毛长而厚密,可抵御高寒;体毛呈褐色  相似文献   

7.
与祖先同行     
冷剑 《科学之友》2006,(6):28-28
在土耳其乡村一个偏僻的角落,人们发现有一家人的5个兄弟姐妹能够十分自然地手脚并用地行走.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为洞察人类的进化过程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视角和很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系河南温县一位农民——非专业的天文、地质学者,他潜心钻研太阳系成因问题达30年之久,形成了与国外关于太阳系起源理论截然不同的新假说.关于太阳系起源假说的提出,在中国尚属首次,科学界认识很不统一,许多科学家持异议或否定意见,也有一些著名学者认为该论观点新颖,见解独特,向传统的地质理论提出了挑战,对“天地生相互关系”研究课题有一定启发.本刊发表该文,供大家研讨、探索.  相似文献   

9.
昆虫蜕皮物质,在生命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明华 《自然杂志》2005,27(3):161-165
昆虫蜕皮物质,是调控昆虫蜕皮过程的激素(ecdysone),它不但存在于昆虫蜕皮过程之中,也存在于昆虫的其他生理节律变化时期;而且在低等植物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众多植物类群中也有存在,并且其含量远高于昆虫中;在哺乳动物甚至人类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发现了这类物质.昆虫蜕皮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在生物界是不是蕴藏着一些共同的生命活动信息,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它们具有怎样的生物学意义,已有一些学者提出过不少的假说.我们试图分析昆虫蜕皮物质存在或作用的种种现象,以及发生的变化,探讨这类神奇的物质在生命活动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为此提出它们是具有"更生诱导物质"(revive inducer)作用的假说,认为"更生诱导物质"有可能是几个类型的物质协同作用,共同起效的结果.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对DNA的合成和有丝分裂等生物体发育和生殖诱导起共同作用的蜕皮甾酮物质,在宏观上对在生命现象中起调控或诱导作用的物质基础进行了解.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史上,很少有一个科学理论曾像进化论那样激起"公愤",因为它声称万种生物皆是进化的产物,人类只不过是猿猴的后裔;也很少有一个科学理论像进化论那样得到广泛的拥护,它已经成了真理的代名词,成了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今天,进化论仍然是科学家和百姓们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寻找和证实UFO究竟是什么,无疑是UFO研究中最有吸引力的事情。长期以来,科学家和研究者提出了种种假说,种种假说都有一定的理论来支持。我们看到了许多假说,但经过认真分析,许多假说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如果地球上真的发生过类似"诺亚洪水"的超级洪水,那么,是什么引发了它?是月球吗? 月球是最靠近地球的天体,但地球人对月球的了解至今仍很不足.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科学家本以为从此可以揭开诸多"月球之谜",但结果却相反--"阿波罗"登月把更多的"月球之谜"摆在了科学家的面前.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08,(6):12
为实现人类征服火星的夙愿,俄罗斯近日宣布将送一批“猴子先遣队员”登上火星,为人类宇航员日后探索火星铺平道路。科研人员将从位于俄罗斯索契的太空猴训练中心精选出40只短尾猿猴,在接受相关训练后将它们送往太空。猿猴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应对太空辐射,因为太空辐射是前往火星的宇航员们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危险。  相似文献   

14.
许涵 《自然杂志》2010,32(1):54-58
冬日的严寒丝毫没有阻挡科学家们的步伐,一项项新的发现和创新鼓舞着他们探索自然的热情.一波三折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代表们的激烈谈判充分印证了气候变化对全球的重要性.科研人员在遗传分析和微生物的逆境生存等方面有了重要的发现.中国科学家合成了"俄罗斯套娃"型金属富勒烯、模拟出"电磁黑洞"、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概念;这些成果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不少科学家相信,人类对自然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在人类未曾踏足的角落,存在很多从未见过的动植物。坦桑尼亚的不少热带雨林就是一些未被研究人员踏足的地区。最近。意大利生物学家在坦桑尼亚的恩古卢拨地的森林中发现了17种生命新物种,其中大部分是一些珍贵的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6.
在普通人看来,能够亲自参加深海科考活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那么参与其中的科学家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在科考船上,多数科学家都是两人共用一间休息室和一个洗手间.像这样的"特等船舱"的配置顶多也就相当于大学宿舍.  相似文献   

17.
动态点击     
我科学家发现生物遗传突变普遍机制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诱人的生命多样性?南京大学教授经多年潜心研究,大胆提出"Indel诱变假说",用新发现的"遗传突变的普遍机制"破解了生物学上的诸多悬念。  相似文献   

18.
大约在600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从灵长类的猿猴中分化出来,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新路,最终创造出属于人类自己的社会,发展了属于人类自己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19.
玉华 《科学之友》2005,(19):69-70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夫妇不孕的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8.7%~16.5%.为了使不孕的夫妇享有做父母的权利和乐趣,科学家们经过不断努力,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助孕"新技术.实践证明,众多的"助孕"技术在给不育夫妇带来福音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隐患.  相似文献   

20.
日前,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将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NOVA1基因导入人类多能干细胞.他们将这些细胞培养成直径达5毫米的类脑组织块,并与正常的人类大脑进行比较.该成果有助于科学家理解人类大脑进化的基因路径. 人类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关系比与任何现存的灵长类动物的关系都密切,而且,尼安德特人40%的基因组仍然存在于人类身上.但是科学家研究这些古人类大脑的手段有限.了解这两种古人类的基因与人类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是什么使人类成为独一无二的高等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