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锐 《科技咨询导报》2012,(22):240-240
随着中央十七届六次会议的召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发展大繁荣已经迫在眉睫,而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发展程度制约着文化发展的规模和能否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拜读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服务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太极智慧”系中华古老智慧。在“太极智慧”的启发下,用“阴阳相生”的思路展开中国文化产品的创作,用“动静相成”的办法构建地方文化产业基地。使地方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在“全盘统筹”的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将有助于探索出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地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家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党中央国务院近两年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高校文化产业应承担起推动我国文化产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在国际经济金融处于大变革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金融资本、科技创新及文化传播趋于一体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进一步加大对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金融支持,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动力。文化科技圊区应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与振兴的金融支持平台和巨大推进器。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引擎,文化与科技融合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宋城股份是中国文化演艺第一股,国家十大最具影响力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近几年来,宋城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步形成“文化+科技”的发展模式,不断推成出新,全力打造中国文化演艺品牌。5月,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三届荣获中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称号。  相似文献   

5.
“没有文化的网络是愚蠢的网络,愚蠢的网络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曾经如是说。而作为信息时代的文化产业。它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文化产业的交互融合,在一个新的层面上实现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但这个融合过程。决不是信息技术引导文化产业。而是文化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也就是说,用0和1的概念。来打造全新的文化产业。 为了更全面、明晰地阐述这个问题,我们特邀请了来自上海市作协.上海市社科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海徐汇软件基地以及中文在线的五位领导、专家,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文化产业正处于成长和需求的旺盛期,现有高校人才培养体系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注重文化产业和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实践环节薄弱,缺少文化素养的培育。河北省应依托高校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层次架构,实现“通”、“专”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和企业的链接,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高端人才的培育。  相似文献   

7.
本文确定了科普文化产业化的定义,将科普文化产业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商业性3个领域,并系统阐明了科普文化产业化发展中的“十大关系”,提出了科普文化产业微观和宏观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及18条发展科普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抱石文化”进行研究和发掘并转化为文化产业是新余市文化研究者和经济管理者当前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抱石文化的核心不仅有“唯新”,更重要的在“大化”.寻找一条适合新余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对于发展新余市抱石文化产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薛彬  李玮 《科技资讯》2023,(5):225-228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促进产业变革正是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大智移云”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该文从文化产业生产、文化产业传播和文化产业消费三大维度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如何赋能文化产业生产,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文化产业流通以及带动文化产品消费进行探讨,旨在积极探索当今时代如何运用新一代“大智移云”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创新和升级。把握这一创新趋势是非常必要的,不断增强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文化产业可持续的、强劲的发展动力,只有将这种创新与新一代“大智移云”技术深度融合才能实现我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0.
李炎 《科技智囊》2012,(2):50-5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和意见,将文化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繁荣经济的重要战略,在文化产业十年发展的实践基础上,重新确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任务,尤其强化了产业发展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强化了文化产业与新技术的关系。除进一步鼓  相似文献   

11.
娄底市文化产业现状表现为总量少、文化企业规模小,文化资源分散,底子薄,从总体上说处于刚刚“破题”的阶段,下一步应紧紧围绕“青春”做文章,塑造生态娄底、人文娄底、活力娄底。  相似文献   

12.
“新高地”的现代性、开放性,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文化也应具有现代性、开放性的特征。从“新高地”建设的角度来看,文山州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社区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与“新高地”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应按照“一区、两带、三园”的布局,以城镇带动农村,促进城乡文化的协调发展,把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加强”。  相似文献   

13.
戴亚虹 《科技信息》2010,(11):128-129
增强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是当前高校一项重大、紧迫、艰巨而持久的任务,对建设创新型城市、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和高校谋求自身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必须以建设统筹发展、注重特色、教学科研并进、规模质量并重的服务型高校为目标,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大力培养适应城市发展的人力资源,持续提高地方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努力成为建设“文化大市”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等四个方面,但也存在着文化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缺乏带头引领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微企业培育孵化难成长难、缺乏创新创意发展能力等主要问题,据此本文提出,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骨干企业、高度重视中小微文化企业培育孵化工作、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等四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传万 《科技信息》2013,(26):18-18
安徽境内明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开发好这些资源对凤阳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以凤阳、蚌埠为例,从明文化资源品位高,内涵厚重,科研、艺术价值高;明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对明文化资源保护、整理、挖掘、传承、开发不够,人才缺乏三个方面,对安徽明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四点对策:一是编制明文化产业规划,实施重大文化产业带动战略;二是加大明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以"建筑为形,文化为魂",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三是建立"凤阳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打造明文化旅游品牌;四是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发展规模和文化品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余含章 《科技智囊》2011,(11):64-69
政府、市场、新技术,“给力”文化产业 2009年7月,国务院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4月,九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单独列出,并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意味着文化产业增加值将由“十一五”期间占同期GDP的2.5%提高到5%以上。以上鼓励政策大力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科技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工业4.0”的全球兴起,也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中,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文化产业中已有多处应用。其主要影响体现在:“工业4.0”核心技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发展思路,搭建了新的传播载体,提升了文化制造的新水准,并丰富了文化消费的新业态与新体验。智能化技术和文化产业不再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个体系统,新型技术的应用正逐步渗入到文学、音乐、影视、设计等文化产业领域中。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国际社会促进国家向国际化大国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精神支柱。西安市作为文化古都,历史资源尤为丰富,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业,推动西安文化产业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成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该文针对西安文化产业的调查,对西安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思考,并做出分析。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力度不高,企业发展不完善规模无法做大以及人才智力资源仍有欠缺等众多问题。并针对所提出问题在企业的科技融合、政府支持以及人才保留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飒 《长春大学学报》2012,(6):735-737,744
高校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传统文化产业推向数字化发展,建立网络文化平台,通过网络提供文化服务。本文以首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开通为例,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明确要求。完成十八大确定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目标任务,必须在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地方高校作为地方人才、科技、智力的高地,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承担着比其他社会团体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