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选择富营养化优势藻———铜绿微囊藻,研究该藻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这两个最常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富集和降解动力学过程.实验在250 mL三角瓶中进行,光照度(4 000±100)lx,DBP和DEHP初始浓度均约为0.4 mg/L.研究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DBP和DEHP均有较显著的降解作用,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5.9×10-3和2.0×10-3h-1.铜绿微囊藻中DBP和DEHP浓度均在实验1 h时达最大值,分别为5.85和8.61 mg/g(dw).藻对DBP和DEHP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值分别在实验1 h时和12 h时达最大,分别为1.64×104和2.86×104.藻分泌物在DBP和DEHP的富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分泌物增加,导致DBP和DEHP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使藻中DBP和DEHP浓度及其BCFs降低.  相似文献   

2.
建立基于温控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联用的环境水样中痕量有机磷农药的分析检测方法.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不同环境水样中4种有机磷农药在2~500 μg·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 3),检测限(s/n=3)为0.l~0.3μg·L-1,相对标准偏差为1.0%~6.3%;加...  相似文献   

3.
李芳 《山西科技》2013,(6):90-91
研究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松节油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006mg/L,不同质量浓度样品的RSD范围为3.7%~4.4%,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5.7%。97.3%,能满足地表水监测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奈酚对Ce(Ⅳ)-罗丹明6G反应体系化学发光的增强作用,结合在线液膜萃取,建立了在线液膜萃取-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山奈酚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20.0μg/L,线性范围为5.0×10-5~1.0×10-2g/L.将该方法应用于尿液中山奈酚的测定,回收率为98.14%.  相似文献   

5.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选取北京市某高校西城校区大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采集宿舍中降尘样品,分析宿舍降尘中PAEs的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宿舍降尘中PAEs的检出率为100%,PAEs浓度范围为62.4~1847.3μg/g.降尘中共检出4种PAEs,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icyclohexyl phthalate,DCH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检出率范围是11.3% ~100%,其中DCHP和DEHP是主要污染物,浓度范围是23.9~922.6μg/g;其次是DBP和DIBP,浓度范围是nd(未检出)~444.4μg/g.宿舍降尘中PAEs的污染程度:女生宿舍>男生宿舍,背阴宿舍>向阳宿舍,表明宿舍内PAEs污染与宿舍朝向和宿舍成员性别有关.大学生PAEs的口入暴露量中值为nd(未检出)~5.68×10-2μg/(kg·d),DEHP的致癌风险中值为7.95×10-7,表明大学生宿舍室内PAEs污染较严重,且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应引起更多关注并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己烷作为萃取剂,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对水样中的硝基苯类化合物进行测定,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该法分析时间短,准确度好(5种物质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介于93.9~105.7%),精密度高(RSD均小于5%),易于操作;同时还对萃取条件(萃取剂用量、萃取次数、萃取时间、无机盐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萃取回收率最高的萃取剂用量为5 mL、萃取次数为2次、萃取时间为1.5 min、NaCl用量为10 g.  相似文献   

7.
对水在组合式多孔吸液芯中的流动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其中金属纤维毡的厚度和水的流动状态对组合式吸液芯中流动阻力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了组合式吸液芯的渗透率以及流动阻力压降的表达式.研究表明:组合式吸液芯的渗透率随着金属纤维毡的厚度增加而减小,在金属纤维毡厚2、3和4mm时,渗透率分别为336×10 - 12、242×10 - 12、104×10-2 m2.水在湍流状态时需要考虑惯性效应对流动阻力的影响,且流速越大影响越大.在准确获得渗透率和惯性摩擦系数的前提下,Fluent 6.3能较为准确地模拟流体在组合式吸液芯内的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用GC/MS同时测定废水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内分泌干扰物的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测定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线性范围为0.2~2.0μg/mL,检测限为0.1~2.2 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0%~12.64%;实际水样中测定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加标回收率为82.0%~116.7%.将本法用于废水、江水及自来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水样中均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及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三种酯均未检测出,人工湿地能够去除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DEP,DBP及DEHP的去除率分别为64.6%,44.6%与18.6%.  相似文献   

9.
为寻求瓦斯水合物快速生成的方法,研究了气液比对瓦斯水合物生长速率的影响。设定初始压力5 MPa、初始温度20℃,在复配溶液(0.1 mol/L四氢呋喃(THF)-0.2 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改变可视化反应釜的体积建立了四种气液比(40、60、80和100)反应体系。根据压力和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和水合物生长速率的计算模型对实验现象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的增大加快了气相-液相之间物质传递,提高了瓦斯水合物生长速率。四种气液比反应体系中瓦斯水合物生长速率分别为2.40×10^-6、3.10×10-6、3.64×10-6和4.39×10-6 m3/min。  相似文献   

10.
用低压离子色谱法测定了高纯硅微粉水萃液中阳离子Na 、K .以1.44×10-3mol·L-1硝酸溶液为流动相,Na 、K 经色谱柱分离,检出限分别为0.62,1.32μg·mL-1,RSD为1.0%,2.2%;线性范围0~25.00,0~30.00μg·mL-1;加标回收率为96.3~104.5%,97.9~102.1%.该法用于高纯硅微粉水萃液中Na 、K 的测定,简便,准确,快速,实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以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甲草胺和乙草胺的方法,水样采用正己烷进行液液萃取和富集,通过DB-1701毛细管色谱柱进行样品和杂质的分离后,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条件优化实验,两种除草剂的方法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μg/L,回收率在91.5%~104%之间,RSD在3.5%~7.9%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实际水样中甲草胺和乙草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体中DBP与DEHP对生物毒性效应,采用静态试验法进行了DBP、DEHP的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DBP对稀有鮈鲫的96 h-LC50为6.39 mg·L~(-1),95%置信限为5.68~7.44 mg·L~(-1);DEHP对稀有鮈鲫的96 h-LC502.95mg·L~(-1),DBP与DEHP混合液对稀有鮈鲫的联合毒性效应未见明显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电共轭液是一种智能液体,当两电极接上直流高压,电极之间将形成非均匀电场,在非均匀电场的作用下,电共轭液从阳极流向阴极,产生射流。但是驱动电压过高,限制了它的应用。介绍了电共轭液的制备方法,它是由分子末端带烷基的酯类化合物、含5~10个碳原子的烃基化合物以及添加剂组成;它在25℃的动力黏度在2.5×10-4~7.5·10-1Pa·s之间变化;导电率在5.5×10-10~2.0×10-6S/m之间变化,性质稳定、均匀、较低大幅度地降低了驱动电压,其驱动电压在4~5.5 kV,腐蚀程度小于0.046 mg/cm2,可用于多种领域,特别是仿生微手指、人工肌肉、液态陀螺仪等。  相似文献   

14.
周文斌  侯正 《江西科学》2008,26(6):884-886
乳酸精馏残液是发酵法生产乳酸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原液CODcr浓度为1.08×10^6mg/L、BOD5浓度为4.8×10^5mg/L、SS浓度为3.6×10^5mg/L。将该废液稀释100倍,用混凝沉淀-UASB—BAF工艺处理,出水CODcr、BOD5、SS浓度、分别小于300mg/L、60mg/L、200mg/L。CODcr、BOD5、SS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98%、99%以上。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分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分离关节液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2×10~6的非灭活单个核细胞,培养条件为37℃,5%CO_2孵育箱培养48h;实验组:细胞数为2×10~6个非灭活单个核细胞与甲醛灭活后的单个核细胞按1:10混合培养.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IL-10分泌有促进作用,提示未经克隆选择的RA滑膜液混合细胞可能具有诱导分泌IL-10CD_4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自制的一种新型高锰奥氏体耐液锌腐蚀合金在490 ℃的熔融纯锌液中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探讨了其耐液锌腐蚀机理. 结果表明,与316 L不锈钢相比,新型高锰奥氏体合金具有更好的耐液锌蚀能力,其腐蚀速率为6.42×10-4 g·cm-2·h-1,而316 L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为1.54×10-3 g·cm-2·h-1. 新型高锰奥氏体合金在锌液中的最终腐蚀产物为Γ相+δ相+ζ相,而316 L不锈钢的腐蚀产物几乎全是ζ相. 新型高锰奥氏体合金的腐蚀产物中δ相固溶了质量分数在8.5%左右的Cr,Cr的存在使得δ相稳定性增加,致密的富含Cr的δ相的存在减缓了铁、锌反应速率,提高了新型高锰奥氏体合金的耐液锌腐蚀能力. 因此,以锰代镍来制取低成本的新型高锰奥氏体耐液锌腐蚀合金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并提出一种利用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水样中的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经萃取法富集,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超纯水做流动相,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污水厂尾水样品中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9-0.178μg/L,回收率为83.5%-104.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67%-7.98%,标准曲线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8。检测结果表明,东莞市区八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邻苯二甲酸酯存在超标现象,需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其含量,消除其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18.
测定市售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质量分数和探究其向食品中的浸出规律,由此评估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以聚丙烯(PP)塑料餐盒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样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并依据GB/T 23296.1—2009要求,选择水、4%乙酸、10%乙醇和异辛烷为食品模拟物,考察塑料餐盒中PAEs的浸出率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情况,运用美国环保署(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价由此造成的健康风险。16种PAEs中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Ph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NOP)的检出率分别为100%、100%、78%、78%、92%、85%,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0.140~0.829、0.237~1.676、ND~0.995、ND~2.302、ND~1.714、ND~0.213 mg/g;但在4种食品模拟物浸出实验中仅检出4种PAEs(DEP、DBP、DIBP、DEHP),浸出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异辛烷、10%乙醇、4%乙酸、水;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浸出率越大。暴露评估健康风险结果显示:在25、40、55 ℃下,人群对浸出PAEs日暴露量的致癌风险为1.09×10-8、4.52×10-8、1.83×10-7;总非致癌风险分别为1.10×10-4、3.62×10-4、1.21×10-3。结果表明:PAEs可通过与塑料餐盒接触迁移至食物中,但由此造成的健康风险在U.S. EPA推荐的人群可接受水平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氢火焰气相色谱(GC-FID)方法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各物理组成中6种优先控制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源分布状况.结果表明,PAEs在生活垃圾各组成中出现的频率顺序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并且DEHP和DBP在垃圾中的总含量最高.就垃圾物理湿基组成而言,塑料是垃圾中DEHP的重要贡献者(4.80~96.88μg.g-1).而布类和纸类中的DBP和DEHP含量均较高,其干基样品含量范围接近于塑料样品.厨余、果类和竹木中PAEs的种类最为丰富,而渣石和玻璃样品中的PAEs含量则较少.  相似文献   

20.
PC-88A-煤油-HCl分散支撑液膜中Co(Ⅱ)的传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C-88A)为流动载体,研究了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金属Co(Ⅱ)的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相pH、分散相中液膜相(0.081mol/L PC-88A/煤油)与解析相(HCl溶液)体积比、解析相中HCl浓度、Co (Ⅱ)初始浓度对Co(Ⅱ)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用HCl作解析剂,料液相pH=6.0、液膜相与解析相体积比为160:40、解析相中HCl浓度为4.0mol/L时,该分散支撑液膜体系对金属Co(Ⅱ)具有最佳传输.在最佳传输条件下,起始浓度为3.0×10-4mol/L时,190min,Co(Ⅱ)传输率可达到94.4%,而传统支撑液膜只能达到62.6%.从界面化学和扩散传质角度提出了金属离子的传输动力学方程,采用直线斜率法对Co(Ⅱ) 在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的扩散层厚度(δa=1.67×10-4m)和扩散系数(d0=8.99×10-11m2/s)进行了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