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金星尺蠖成虫灯诱结果的统计分析,尺蠖的诱蛾量2011年比2000年增长了87.2%,表明尺蠖虫口增长趋势明显,成为略阳县危害杜仲树优势虫种;越冬成虫羽化高峰期在2月18——3月4日,其诱蛾量占总诱蛾量的85.42%;根据金星尺蠖诱蛾量预测幼虫的发生量与实际调查幼虫发生量相比较,准确率可在89.8%。  相似文献   

2.
粘虫、地老虎是麦类,草子(留种)等作物的重要害虫。过去多采用糖、醋、酒、水液盆钵诱蛾和药剂防治,一九七○年嘉善县贫下中农试用草把(喷上糖、醋、酒、水液)诱捉粘虫和地老虎成虫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九七一年本区不少社队推广了这一经验,辅以药剂防治,基本上控制了粘虫、地老虎的危害,对夺取春粮丰收起了很大的作用。用草把诱捉粘虫、地老虎,诱蛾数量多,诱到的雌蛾比例大。据一九七一年三月二十日——四月十九日二十七天统计,平均每个草把捉到粘虫成虫116只,4.1个草把就能抵上一只盆钵的诱蛾量,雌雄蛾比例为1:1.8,盆钵1:4.5;诱捉地老虎29.2只,雌雄蛾比例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亚洲型舞毒蛾雌蛾飞行能力较强且寄主范围广,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探究亚洲型舞毒蛾在不同林分中的发生规律,并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对其诱捕的影响,以此为亚洲型舞毒蛾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人工合成的舞毒蛾性信息素(+)-Disparlure作为诱芯进行林间诱捕试验,分析不同林分中诱捕的雄蛾数量以及不同天气林间诱捕量。【结果】在榆树(Ulmus pumil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ilica)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等5种林分中,用性信息素诱芯分别诱捕到舞毒蛾雄蛾34、30、29、9、15头,在榆树林、白桦林和蒙古栎林中的诱捕量与其他两种林分中的诱捕量差异显著(P<0.05,n=3)。在榆树林中最先到达雄蛾的诱捕始盛期。在榆树林、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中最先到达雄蛾的诱捕高峰期,其次为樟子松林和蒙古栎林。各林分中到达雄蛾诱捕盛末期的时间接近。气象因子对诱蛾量有明显的影响,风力为三级时与一级、二级相比,诱蛾量显著减少。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均会影响诱蛾量,对温度与诱蛾量之间进行相关性拟合,发现日最低温度为14~23 ℃时,诱捕量与日最低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日平均诱捕量随着日最低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舞毒蛾的发生情况受到林地内寄主植物、风力和气温的影响。榆树林中诱捕到的舞毒蛾数量最多,樟子松林中最少。风力过大会导致诱蛾量显著降低,日最高气温在26~30 ℃是舞毒蛾雄蛾活动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4.
不同监测工具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的监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县2011年应用水盆型、粘胶型性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3种方法监测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的效果对比试验表明,粘胶型性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监测越冬代二化螟成虫效果好,优于水盆型性诱捕器,粘胶型性诱捕器诱蛾始见期、终见期、蛾峰期、高峰日等与灯测接近或基本一致,效果稳定,其安装和操作管理简便易行,是适宜基层监测点推广应用的新型监测工具,可对不同地理生态区和区域性的二化螟监测和防控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往我们使用糖醋诱蛾法,按每天诱蛾量作出消长曲线——基准曲线,据此预测第一代粘虫发生期。但在实际应用上有一定偏差,效果并不好。据外地报导,可能是由于蜜源干扰的缘故。为此,本站于一九七四年将糖醋诱蛾与小草把诱卵法同时应用,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证实小草把诱卵法比糖醋诱蛾法更接近实际。于是,一九七五年省去糖醋诱蛾,单用小草把诱卵来预测。现将有关材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纹细蛾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 5代 ,以蛹越冬 ,主要以幼虫潜食植物叶肉为害。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 :越冬代 4月 15~ 18日 ;第一代 5月 2 3~ 2 8日 ;第二代 6月 2 2~ 7月 2日 ;第三代 7月 2 0日~ 8月5日 ;第四代 8月 16日~ 9月 4日。利用性诱剂防治金纹细蛾效果显著 ,5个诱扑器共诱雄虫 2 584 9头。利用树干注射器注射 4 0倍速灭杀丁防治效果达 53%。  相似文献   

7.
董双林  杜家纬 《武夷科学》2002,18(1):316-316
同大多夜蛾科昆虫一样 ,甜菜夜蛾雄蛾腹部第 8节的末端具有味刷构造 ,当雄蛾被引诱到雌蛾或雌性诱芯附近时 ,呈现典型的振翅、打开味刷、腹末端上弯、追逐雌蛾等预交尾序列行为。为弄清甜菜夜蛾雄蛾打开味刷的生理功能 ,探讨利用雄蛾性信息素防治害虫的新途径 ,我们利用电生理及风洞等行为生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初步结果如下。(1) GC分析表明 ,甜菜夜蛾雄蛾味刷的正已烷浸提液中含有 3种组分 (I:II:III) ,3者间的比例为 18:2 5 :5 2 %。(2 )求偶观察表明 ,雄蛾味刷浸提液使雌蛾求偶的百分率降低。在整个暗期的雌蛾求偶阶段 ,处理组雌蛾的求偶百分率均小于对照组 ,在暗期后期的差异更大。求偶率下降使平均求偶时间随之明显缩短 ,对照组雌蛾的平均求偶时间为 4 .5 8h,处理组为 3.4 9h,缩短 2 3.80 %。 (3)风洞测定表明 ,雄蛾味刷浸提液对同种雄蛾向雌性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在雌蛾性信息素中加入 2 0个味刷当量的浸提液 ,对雄蛾向性信息素诱芯的定向飞行、飞行半程以上、接近诱芯及在诱芯上的降落率等指标 ,均无明显影响。 (4)雄蛾味刷浸提液不能引起雄蛾触角明显的 EAG反应 ,表明甜菜夜蛾雄蛾触角上不存在味刷化合物的感受器 ,这与结果(3)也是一致的。上述结果提示 ,在甜菜夜蛾雄蛾接近一只  相似文献   

8.
张端璋  邹雪玉  陈宏 《武夷科学》2011,27(1):104-109
2005 -2009年佳多牌智能虫情测报灯在长乐市水稻主要害虫诱集测报上应用的效果表明:该测报灯具有诱集害虫种类多且数量大的特点;二化螟成虫发生期,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的成虫迁入高峰期在测报灯下的反映明显,对准确预测预报,及时指导防治工作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测报灯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光暗周期14L/10D、恒温28℃、相对湿度75%的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樟巢螟成虫的交配行为和雌蛾的产卵行为.结果显示:樟巢螟成虫在光周期不发生交配行为,进入暗周期后少数雌雄蛾开始发生交配行为.从暗周期5h开始雌雄蛾交配率明显上升,并且在暗周期6.5~7 h达到交配高峰期;不同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不同,以2~3日龄的成虫交配率较高,高峰期交配率达到43%;樟巢螟雌雄蛾的交配行为依时间顺序可以分为预交配期和成功交配期2个过程.雌雄蛾间的交配主要发生在暗周期5~9h.雌蛾产卵全程都在暗周期内,交配后第1天有少许雌蛾开始产卵,第2天产卵雌蛾开始大量增加,第3天时达产卵高峰,而第4天产卵量急剧下降,其中在第2天和第3天达到产卵总数的84%;室内条件下卵块为2~3层的层堆,每卵块平均47.6粒.雌雄蛾的交配率及雌虫产卵量和虫龄有着显著的曲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小叶杨枝把、黑光灯和性诱剂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诱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小叶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成虫有较强的诱集作用,但诱集效率没有黑光灯高,小叶杨枝把所诱雌雄蛾量基本相同.杨枝把之间的摆放距离对诱蛾有影响,在5~40m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大,单把杨枝把平均诱蛾量增加,但总体呈减小趋势.另外,还观察了棉铃虫成虫在夜间的活动规律,在新疆石河子垦区24:00~4:00时段内是棉铃虫成虫活动最频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原有的棉花红铃虫第一、二代测报方法,既烦琐又不准确。省农科院植保所和镇海县农业局病虫观测站为了准确地掌握虫情,及时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又作了进一步研究。据试验,利用黑光灯在仓库里诱蛾,可以预测第一代红铃虫的发生期,同时利用黑光灯还能消灭仓库内大量越冬红铃虫。1971年在镇海观察,玻璃管里的越冬红铃虫6月1日开始羽化,6月11日为初盛期,6月17日为高峰期,6月28日为盛末期;黑光灯下观察仓库内越  相似文献   

12.
财经剪贴     
《世界知识》2023,(8):10-11
<正>1世界银行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1%3月30日,世界银行发布2023年4月期《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1%。报告称,得益于中国的不断开放和经济活动的大幅反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将超过此前预期,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去年10月预测的4.5%上调到5.1%,较世行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所预测的4.3%,上调了0.8个百分点。此外,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经济体2023年的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3.5%回升至5.1%,高于去年10月预测的4.6%。不过,报告同时指出,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体今年面临多个下行风险,包括全球增长放缓、大宗商品涨价等。  相似文献   

13.
林区水面灯诱昆虫及虫体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1986年起,在宁溧丘陵林区水面设置诱虫灯网,进行了马尾松毛虫、竹螟、栎舟蛾及杨树舟蛾等多种森林害虫的诱集杀灭和虫体饲鱼研究。松毛虫成虫趋光飞行可达1100 m,扑灯落水雌蛾含有效卵82.3粒/雌蛾,羽化期每灯每夜诱虫5.10kg。对趋光落水昆虫体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也做了测定。  相似文献   

14.
平和县位于福建南部,年平均气温约为21℃,早稻的主要害虫三化螟一般一年发生4—5代,第二代螟虫发生量大,是预报重点。我们在一九七六年二月中旬,利用回归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平稳时间序列线性外推法、训练迭代法、概率转移法等统计预报方法,对该县一、二代三化螟蛾的高峰日及灯下蛾量进行统计预报探讨,取得初步成果。第一代三化螟蛾高峰日预报为3月29日,实际发生于3月28日;第一代灯下娥量预报为轻发生年,数量在200只以下,实际发生63只;第二代蛾高峰日预报为5月26日,实际发生于5月27日;第二代灯下蛾量预报为轻发生  相似文献   

15.
1976年合成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顺-8-十二碳烯醇醋酸酯,从1978年春开始到1979年秋在四川省三十四个果园中进行了田间诱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合成的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具有强烈的诱蛾活性,在顺-8-十二碳烯醇醋酸酯中,加入少量反式异构体时能显著提高诱蛾活性,当反式异构体的含量为8—12%时活性最高,作为测报工具与常用的糖醋液及黑光灯对比显示出性诱剂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甘蔗蓟马发生特点及色板诱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色板对甘蔗蓟马的诱集效果,并对甘蔗蓟马进行种类、发生特点、田间种群数量变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甘蔗蓟马发生期在4月下旬,5月份种群数量开始逐渐增长,6月下旬达到高峰期,7月份以后开始逐渐减少;采集获得标本1124头,经鉴定甘蔗蓟马有两种,分别是蔗蓟马和华简管蓟马,蔗蓟马是优势种,占所采集甘蔗蓟马总量的99.64%;而在色板诱集方面,蓝色粘虫板诱集甘蔗蓟马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颜色.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对刺槐叶瘿蚊成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河北昌黎地区4月底至9月初为成虫发生期,1年共发生6代.各代成虫羽化期平均为13.2d.越冬代成虫从4月25日开始羽化,5月5日~5月10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20日~5月25日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5日~6月10日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23日~6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正确测报粘虫虫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我们对粘虫蛾子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初步整理如下: 一、蛾子的来源 1972年冬未发现粘虫以各种虫态在舟山越冬,而早春却诱到大量的粘虫蛾子,所以初步认为舟山群岛的粘虫蛾子,系由外地远距离迁入。分析迁入地有这两个条件: 1.本地有大量蜜源植物招引、供给蛾子产卵前所需的食料,使卵巢发育成熟完成产卵任务。据本站观察,今年蛾子高峰期为4月22日,与油菜花始盛期吻合。  相似文献   

19.
银杏营养生长与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杏营养生长和叶黄酮、内酯含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4月4日到5月16日是叶长生长的速生期;叶宽的主要生长时期则是从4月上旬到5月中下旬;而叶面积的速生期最长,从4月初到5月底。从萌芽到5月下旬是银杏新梢加长生长的主要时期;新梢加粗生长的主要时期则是从萌芽到6月中下旬,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分别在5月下旬和6月中下旬达到生长高峰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研究结果还表明银杏从萌芽到展叶期叶黄酮含量较高,即4月份叶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但随着叶片的逐渐生长,黄酮含量反而逐日下降,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大;而内酯含量自春季芽萌动后呈逐渐增加趋势,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含量达到最大值。由此可以确定银杏叶的最佳采叶期应是10月份。  相似文献   

20.
石河子地区蛾类群落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石河子地区蛾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和蛾类物种在不同季节发生动态,为该地区农林业生产中蛾类物种的鉴定和发生规律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4年4-10月在石河子地区对蛾类定点灯光诱集,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丰富度(D)、优势度(d)分析,结果表明:(1)石河子地区诱集到的蛾类共计6科,1399头,76种;物种数量7月最高,个体数量8月最高。(2)4月三叶草夜蛾、杨梦尼夜蛾等以蛹越冬的物种开始出蛰,杨梦尼夜蛾为4月的优势种;5月三叶草夜蛾、黄地老虎、八字地老虎、迹歧夜蛾等多化性的昆虫陆续羽化,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6月白线青尺蛾、穗逸夜蛾、同纹夜蛾、甘薯天蛾、朽木夜蛾等陆续出现,但优势不甚明显;7月蛾类的种类到达最大值,种间竞争激烈;8月大部分物种已基本完成了一年的世代的生长,而黄地老虎、三叶草夜蛾、棉铃虫等发育历期较长的昆虫开始大量爆发;9-10月大部分物种陆续进入越冬虫态,仅白点美冬夜蛾、内夜蛾等少数以卵越冬的物种能见到成虫。本研究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蛾类物种年发生动态趋势明显,整体物种和个体数量以夏季最高,以多化性种类为主;春季和秋季种类和个体数量极少,且以一化性种类为主,春季以蛹越冬的种类为主,而秋季以卵越冬的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