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幼芬  林梅 《科技资讯》2010,(14):217-217
本文针对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为大学生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何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乙肝病毒传染原理的研究,建立了具有预防接种和垂直传播机理的乙肝病毒传染动力学模型.对模型的平衡点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根据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报道的数据(甘肃省乙肝发病数据),依据模型对基本再生数R_0和乙肝发病数进行了估计和模拟,对影响乙肝病毒传染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乙肝病毒传染的R_0=1.36 598,该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说明乙肝病毒传染病在甘肃省已经形成地方病并长期存在,对易感人群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是控制乙肝病毒传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及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作用.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本院孕产妇妊娠结局分析.结果 (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剖宫率升高;(2)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感染为8%,比文献报道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使剖宫产率升高,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及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作用。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本院孕产妇妊娠结局分析。结果(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剖宫率升高;(2)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感染为8%,比文献报道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使剖宫产率升高,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妊娠结局及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作用.方法对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本院孕产妇妊娠结局分析.结果 (1)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剖宫率升高;(2)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感染为8%,比文献报道低.结论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感染易发生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使剖宫产率升高,孕晚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含有不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感染者血中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进一步证实一氧化氮与乙肝病毒损伤肝细胞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不同组别的乙肝病毒感染者血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从而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及肝功能不良的感染者血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明显高于仅有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但肝功能尚好的感染者,后者血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又明显高于含有保护性抗体抗—HBs的既往感染者,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氧化氮与乙肝病毒损伤肝细胞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辉 《科技潮》2005,(11):14-15
乙型肝炎影响生活质量 全球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约4亿人,乙肝病毒感染是世界性重点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乙肝病毒流行率为59.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9.8%,表明约7亿人暴露感染过乙肝病毒,携带乙肝病毒者为1.2亿,其中约0.3亿人为慢性乙肝患者或将发展为慢性乙肝病人,约90%的肝癌病例和大部分的肝硬变病例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我国是深受乙肝病毒危害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学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于1997年9月对410名教职工进行了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肝功能及胎甲球检测.34人HBsAg阳性,阳性率为8.3%,属于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130人抗HBs阳性,属于对乙肝病毒有抵抗力的人.19人抗HBe或抗HBc阳性.属于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但没有成为病毒携带者,也没有产生抗体.228人全阴性,即没有抗体,也不带病毒.410人肝功能及谷丙转氨酶全部正常.胎甲球全阴性.  相似文献   

9.
《西藏大学学报》2010,(2):91-91
由我校医学院崔超英副教授主持的"西藏乙肝病毒C/D新亚型的重组式样与机制研究"项目,获科技部973前期研究专项资助经费65万元。该项目通过获取乙肝病毒DNA全序列,并克隆建立西藏乙肝病毒C/D重组亚型库。研究将建立西藏乙肝病毒C/D重组亚型动物模型,为开发西藏当地藏药治疗乙肝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志鸿  陈凤梅 《科技信息》2011,(33):I0352-I0352,I0355
目的:为了解城头镇人群己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评价实施乙肝疫苗免疫15年后,人群乙肝病毒(HB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变动趋势。确定城头镇人群乙肝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全镇29个行政村1-59岁人群共1500人进行了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曲、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城头镇调查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分别是7.2%、52%,与1992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9.75%的HBsAg携带率相比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下降26.36%。结论: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市场上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存在毒副作用、耐药性等问题,为进一步研发新的抗乙肝病毒有效药物,以莽草酸为原料设计合成了22个苯异噁唑基莽草酰胺类化合物,用1H NMR、13C NMR和MS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合成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乙肝病毒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苯异噁唑基莽草酰胺衍生物的毒性低,化合物11、14、15、17较好地抑制乙肝病毒HBeAg和HBsAg的分泌。活性化合物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与核心蛋白片段(PDB ID 3KXS)具有较好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作为一种嗜肝DNA病毒,是引起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病原体.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会产生持续的免疫应答,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慢性乙肝,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天然产物是药物发现的宝库.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多酚类化合物因含有大量羟基,使其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肿瘤、抗衰老等功能,目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多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迷迭香酸、没食子酸等)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乙肝病毒活性,如抑制病毒吸附、靶向病毒cccDNA,抑制病毒复制转录过程,调控病毒诱导的细胞自噬、细胞凋亡、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对多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抗乙肝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抗乙肝病毒新药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玉林师专1985~1998年新生10358人HBSAg的检测,结果显示:我校新生HBSAg总阳性率15.66%,男女生的阳性率分别为18.00%和11.76%,男生明显高于女生(X2=71.56,P<0.01);来自城镇的学生阳性率13.32%,农村16.57%,农村明显高于城镇(X2=16.73,P<0.01),说明了HBSAg阳性率随地区、性别、人群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揭示了感染乙肝病毒的高危人群,提出对高校学生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正> 0 引言世界卫生组织把乙肝病毒感染分三种类型:低感染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在0.1%左右;中感染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在1—5%;高感染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在5—20%。我国是乙肝感染的高发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1亿人。乙肝病毒感染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为此,卫生部肝炎防治领导小组决定将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5.
乙肝两对半     
通过检测乙肝病毒的抗体可以简单的判断是否感染了乙肝病毒,所以检测澳抗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诊断指标。但仅仅检测一种抗体还无法完全判断出乙肝病毒目前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和乙肝相关的抗原和抗体全部检测出来,这就是:乙肝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番茄果实中的表达量和免疫原性,采用克隆的E8番茄果实特异表达启动子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M蛋白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BIES2, 及只含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蛋白的表达载体pBIES,并将它们分别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中.最后对该载体的优越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05,(8):52
日前.借助新开发出的一个细胞培养系统.德国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了乙肝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这一成果对于深入分析乙肝病毒感染机制和开发新型治疗手段都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慢性乙肝患者约为3000万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但是却普遍缺乏乙肝的相关知识,尤其对治疗与护理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以致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在肝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国产重组(CHO细跑)乙型肝炎疫苗在14~20岁年龄段人群中免疫反映效果。本研究采用ELISA.RIA等法检测接种对象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对乙肝病毒感染阴性者,按0、1、6月3针方案,每次接种国产重组(CHO细胞)乙性肝炎疫苗5μg/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LD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拉米夫定耐药和阿德福韦耐药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应用LDR技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在乙肝病毒基因相关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检测突变位点.结果:该方法能很好的区分野生型质粒和突变型质粒;90例临床样本的测序结果与LD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LDR技术可以应用于临床乙肝病毒样本的拉米夫定耐药和阿德福韦耐药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