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静 《科技信息》2010,(16):I0153-I0153
在中国面向世界开放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的一些节日慢慢的被一些国人特别是年轻人接受,中华民族世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文化传统,面临着很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喜欢过西方节日,却对西方节日一知半解:他们乐于过西方节日,认为这是属于年轻人的节日,这是存在一定的原因的:西方节日会对当代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在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现象持积极态度的同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在大学生中保护好中国传统文化,使之在世界文化融合中更具自身魅力。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影响,可以发觉在英语普及下的当今,西方强势文化的传播所造成的中国民俗文化的严重缺失。在英语教学中,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是我国英语教育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徐洁 《科技资讯》2008,(13):189-189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戏剧都起源于民间,和原始人祭祀神灵、欢庆节日的仪式密切联系在一起。但由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情况不同,民族习惯、文化意识、艺术传统的区别,中西戏剧在发展中走着不同的历史道路,在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仅就中西戏剧的舞台表现形式作一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已经越来越深地影响我们的生活,而我国年轻人对于西方节日,尤其是圣诞节的狂欢也印证了这一现象。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既是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的结果,也可能进而影响到全球化中不同文化交融的走访。从西方重要节日圣诞节在中国日益流行的现象出发,分析中国背景中西方节日文化传播的必然性,阐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如何融入全球且又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曹东波 《科技资讯》2008,(35):202-202
此次研究,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西方的习俗和文化、还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节日风俗,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更好地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沟通,让中国走向世界。中西方各国间在交流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特色形成相互间的碰撞而产生某些误区,要通过相互承认、理解对方文化并相互吸收,在保留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吸收外来文化,使各国间逐渐形成多元文化,以达到相互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创世神话是中国和西方共有的神话母题,并分别对各自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中西方创世神话的对比,可以发现西方的创世大神上帝象征着"大母神",而中国的创世大神盘古与女娲则分别对应"父权"与"大母神"。"父权"从本质上来看是反对自由意志的,因此西方基督教文化保护人的自由意志,而中国传统文化则不是很欢迎自由意志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城市作为"人类思想文化创新地"理应成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镇。青岛财神节的热闹与冷清折射出有民族文化"活化石"之称的传统民俗节日在后现代文化多元化社会中的处境。传统民俗节日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却面临着在一个几乎全新的文化生态中重新建构自己生存空间的问题,后现代城市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空间的建构主要包括民俗节日的社会心理和意识空间的建构,民俗节日物质文化空间的建构,民俗节日生活和社会交往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借用西方文化人类学家的定义来看我们中国的节日文化,春节、清明节这类形态的乡民社会的文化(或称民俗文化)通常被称作是一种文化中的“小传统”,而精英文化则被称作是“大传统”。而在我看来,乡民社会的文化其实并非一个很小的传统,反倒是一个很大的传统,所以我愿意用“滔滔巨流”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和概括它。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以来,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文化留存及其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日渐衰微,七夕节也进入濒临消亡状态.但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土地上风靡之后,七夕节被作为"中国情人节"重新提出来.在这场对七夕节文化涵义进行"改造"的活动中,传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客观看待大众传媒对七夕"中国情人节"的炒作,并解析"中国情人节"流行的原因,对我们具有相当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解后循 《科技信息》2013,(17):296-297
科学(指自然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它来源于哲学。西方有西方的哲学,中国有中国的哲学,由此西方产生了西方科学即现代科学,中国产生了浑天说、盖天说、中医学等中国传统科学。西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文化土壤,本文通过对西方科学发展的文化因素及我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分析探寻我国现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对当前我国实施科学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柏涛 《开封大学学报》2010,24(2):36-38,59
在我国,人们普遍认为心理学是西方科学文化的产物,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心理学思想。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很多心理学问题上看法相同或相似。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既要科学化又要本土化,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和节庆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不管是传统民俗中的公众节日,还是属于个体人生中的节日,酒已成为了节日庆贺必备的"文化道具",成为节庆习俗文化的构成。因此,酒类广告语充分利用了酒在我国传统节庆中特殊文化地位的商业价值,把节庆作为诉求的基本支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西诉讼文化差异的比较,指出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主要存在三点不同:一、思想意识基础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西方传统诉讼文化以基督教宗教文化为思想基础.二、诉讼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追求“无讼”,西方传统诉讼文化追求以实现正义为价值目标.三、在形式上表现出对程序的重视程度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重实体轻程序,西方传统诉讼重视程序价值.文化基础的不同应当在我们移植西方诉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的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引起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西孝爱观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点在孝爱观上也能体现出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比较拘泥于自然,并且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亲情和孝伦理,其孝爱观念比较拘泥于血缘关系.相比而言,西方思想文化更加具有超越性,并且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其孝爱观念并不拘泥于血缘关系,但容易导致亲情的冷漠.中西孝爱观念可以形成互补,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洪秀全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把基督教教义、仪式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小农意识以及民间宗教交糅融合。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从形式上看是试图以西方基督文化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但事实上并未突破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都产生了背离。其宗教思想虽然对近代社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也是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中,存在着三种异质性法律文化,即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这三种历时性的法律文化以冲突的形式和共时性的形态存在于当今意识形态中。应处理好这三种法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从而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创造良好法律文化氛围。应当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为主导,立足于重视和发掘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解读,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从而谱写法治中国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融通,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邓威 《科技资讯》2010,(23):83-83
中西方人的室内设计理念与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重要源泉,我们应正视先民为我们存留的不可再生的、博大的传统文化宝库。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室内设计在心理上、情感上、造型上、寓意上、风格特征上更符合中国人的需求观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西方节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加剧,其中尤以圣诞节为代表。每年的十二月底时至圣诞节,中国的消费者都会蜂拥进各大购物商场疯狂地采购。消费者们的热情对于各大商家来说是个绝好的消息。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存钱比花钱更加重要,即使如今中国的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步提高,很多人还是选择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