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液比和挤压比对过共晶铝-硅合金初晶硅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雾化沉积制备过共晶Al-Si-X合金过程中,气/液比对沉积坯中初晶硅相尺寸的影响,观察了随热挤压前预热温度的升高,沉积坯中初晶硅相的长大情况.并通过相同温度不同挤压比下挤压组织的比较,讨论了热挤压时挤压比对过共晶Al-Si合金中初晶硅相细化过程的影响,提出细化材料组织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熔炼及变质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试验,对中硅过共晶铝硅合金的熔炼及变质处理进行了探讨。确定了能在一般工厂的铸铝车间中实施的优质工艺方案:合金在(780±10)℃熔化,精炼后,在(760±10)℃进行变质处理,加入复合变质剂,静置,降温浇注,其结果使合金显微组织中的初晶硅尺寸小于50μm,同时使共晶组织细化;使合金的抗拉强度提高32%,使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明显改善,为该合金的实际应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过共晶铝硅合金活塞的挤压铸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雾化沉积制备过共晶Al-Si-X合金过程中,气/液比对沉积坯中初晶硅相尺寸的影响,观察了随热挤压前预热温度的升高,沉积坯中初晶硅相的长大情况,并通过相同温度不同挤压比下挤压组织的比较,讨论了热挤压时挤压比对过共晶Al-Si合金中初晶硅相细化过程的影响,提出了细化材料组织的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快速凝固过共晶铝硅合金粉末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多级快冷装置(MSRS)配制了含磷分别为0.04%,0.08%和0.12%(质量分数)的过共晶Al-22Si粉末,通过对粉末形貌、粒度、微观结构及点阵常数变化的研究,以图提高最终材料的塑性。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粉末组织存在差异,含磷0.04%的Al-22Si合金粉末平均粒度最小,粉末中硅相得到了进一步细化,提高退火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导致硅相的粗化,400℃×1h或480℃×30min的退火条件下,硅相长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氟化镧对铝硅合金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氟化镧对ZAlSi12合金的变质作用,发现氟化镧可使铝硅共晶合金达到完全变质并且具有良好的长效性和抗衰退性,同时大大提高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在加入变质剂后(最佳加入质量分数为1.0%~2.0%),合金液在保温6h后其组织仍为完全变质组织;当重熔次数达到13次时,合金性能及组织仍与第一次变质后相当。  相似文献   

7.
在 Al- 2 2 % Si合金中分别加入 0 .96 % Fe,0 .6 7% Mn和 1% Fe,1.5 0 % Mn;用浇注不同厚度的试样并观察金相组织的方法 ,了解和比较了不同 Mn/ Fe比和不同冷却速度对于合金中 Al- Si- Mn- Fe相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 Mn含量和冷却速度的提高 ,针状铁相转变为粒状并得到细化。  相似文献   

8.
镧、钇稀土在过共晶铝硅合金中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了稀土镧和钇对过共晶铝硅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合金为Al-22%Si,所加稀土为富镧混合稀土(含80%La)和Al-88%Y中间合金,加入量分别为0.6%~1.4%La和0.10%~0.18%Y.合金熔化精炼后在预热至250°C的金属型中浇铸成12mm×60mm试棒,浇注温度740°C.高温力学性能测试300°C下保温30min后的拉伸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单独加入稀土不能细化初晶硅,结合磷的作用,镧、钇可实现初晶硅和共晶硅的双重变质,其中初晶硅可细化至22μm左右;适量La可形成有利于提高高温性能的Al5SiCu2La化合物;Y可以有效地抑制该化合物长成粗大针状.经淬火及稳定化回火热处理后,合金室温抗拉强度可达276MPa,高温强度可达174MPa.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涵法、液淬技术和金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后的过共晶铝硅合金在进行半固态二次加热时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半固态组织演变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共晶硅熔断、粒化,共晶组织逐渐熔化成液相,液相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并包围α相,α相趋于近球形的组织,共晶组织完全熔化等几个阶段.在二次加热过程中,初生硅颗粒也发生了一定的球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SEM、材料性能检测等手段对复合变质处理后的铝硅合金显微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和碲复合变质后,使片状共晶硅的尺寸明显减少并变为蠕虫状、颗粒状,从而使该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Zr对Sr变质近共晶Al-Si铸造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Sr作为变质剂加入到Al-Si合金中能导致共晶硅的形态从粗在的片状(或针状)转变为细小的纤维状,但同时也促进长柱状枝晶的形成。为了抑制长柱状枝晶的形成,本研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Zr对Sr变质近共晶Al-Si铸造合金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Zr加入量的增加,枝晶α(Al)有等轴化趋势,长柱状枝晶的主干长度缩短,且对共晶硅的形态、尺寸没有明显影响,当Zr加入量为0.5~0.6%时,枝晶α完全等轴化。这是由于熔体中形成了ZrAl3颗粒,在合金凝固过程中,起到了异质生核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初生相与熔体的导电性差异,在通电熔体及外磁场作用下,初生相颗粒在熔体内受到某一方向的合力,从而在熔体中做有规律的运动.因此,适当地控制铸件凝固过程及初生相颗粒的移动速度,使初生相颗粒在铸件中呈现有规律分布,可以获得自生功能梯度材料.对初生相颗粒在熔体内受力及运动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的大小、形状及浓度对颗粒的运动状态及速度都有很大的影响.用电磁分离技术成功制备了过共晶A1-25Si功能梯度材料试样,从试样一端到另一端初生Si颗粒的含量、尺寸和形状均呈现梯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工艺对铝硅合金共晶硅粒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扫描电镜为主要手段研究了Sr变质的共晶硅在不同的固溶热处理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并对共晶硅粒化中的若干现象及其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固溶处理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由变质状态决定的硅相铸态结构对共晶硅的粒化过程和效果有重要影响,将变质处理与适当的热处理工艺相配合,有利于提高铝硅铸造合金热处理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稀土对亚共晶铝硅合金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稀土元素添加剂(自制)作为铝硅合金中加入稀土元素的中介原料,研究RE对亚共晶铝硅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在一定浓度范围随RE含量增加而同步增长,且都有相同的最佳效果加入量,但稀土元素对铝硅合金的抗拉强度改善效果不是很明显。然而,由于稀土元素在合金中的共晶体与基体相间形成的一种过渡相物质使铝硅合金的伸长率提高则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Al-Si合金存在的Na变质重熔失效和有效时间短及P变质处理后初晶Si偏聚问题,利用施加强磁场的方法,分别对亚共晶Al-6%Si合金和共晶Al-12.6%Si合金进行Na盐变质处理,对过共晶Al-18%Si合金进行P盐变质处理.结果发现对于亚共晶Al-6%Si合金,施加强磁场的条件下重熔,Na变质没有失效;对于共晶Al-12.6%Si合金,施加强磁场延长了变质有效时间;对于过共晶Al-18%Si合金,施加强磁场使凝固组织中的初晶Si相均匀分布.强磁场有助于改善Al-Si合金的变质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阐述了近年来对Al-Si系合金基体晶粒细化元素、初晶Si及共晶Si变质元素、复合变质剂的研究,努力找到合适的细化变质方法,以得到优良的铸锭组织.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向凝固装置和光学、电子金相等研究分析手段,研究了稀土对铝硅合金中两相形态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无论对α-AL相还是对si相,稀土都不表现出明显的形核作用。在铸态组织中,硅相主要富集于铝硅两相界面上,通过影响生长过程而影响二元组织的形态。稀土的加入使α-Al的二次枝晶细化,同时使硅相由板片状转变为细小的纤维状,并在后续热处理中转变为颗粒状。对合金的性能特别是韧性产生很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测定ZL102合金液经碲变质后的表面张力和含氢量,以及浇注针孔试样等方法,对碲抑制铝硅合金针孔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碲对铝硅合金液有很强的脱氢作用;碲变质后铝液表面张力的减小,有利于脱氢产物的逸出;作常规脱气处理后再实施碲变质工艺的铝液,虽经长期保温,仍然能浇注出针孔度很低的铸件。经碲变质处理的铝硅合金是制造高气密性铸件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0.
稀土变质剂对铝硅系铸造合金时效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微量稀土变质剂变质后Al-Si系铸造合金的时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微量稀土添加剂不仅对Al-Si合金具有肯定的良好变质作用、净化作用、细化作用 ,而且对其时效过程也具有明显的影响。当合金中含有适量的Si和Mg时 ,如ZL10 1、ZL10 4 ,稀土可使时效峰提前 ,当合金中同时含有Cu时 ,如ZL10 5、ZL10 3、ZL10 8、ZL10 9、ZL110等 ,稀土则使时效峰后移。Si含量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