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探讨了肃州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及使用现状,为水资源合理利用、统一管理、优化配置,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化与迈进,使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要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肃州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向效率要资源,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多年以来,水的问题早已向我们发出了警告,由于缺水和水污染,人类和动、植物面临着重重困难和危机.晋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为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选择并将继续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动力条件。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自我良性循环。使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 ,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建筑节能设计中的雨水资源的利用则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同样是积跬步,从每一栋建筑、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国家做起,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是生命的源泉,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一种有限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泰安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不合理开发利用与浪费,使泰城面临更为严重的水危机.缚束着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沿海地区由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水资源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合比较各种有效办法,调研各种淡水资源获得成本。最后指出,随着海水淡化成本的降低,海水淡化将成为保证沿海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西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的人口容量,协调区域生态环境用水和经济发展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努力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实现西北地区有限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服务厦门市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同时,又是经济和战略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基础性地位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将会愈加重要,如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厦门市当前和今后必须重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是资源。水资源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又是基本的环境要素 ,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淡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性要素 ,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 ,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指出 :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 ,并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如何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在于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分析了水资源特点,论述了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徐文菊  孙成玲  徐海春 《科技信息》2011,(27):348-348,357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地球上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具有可再生和循环的特性,只要合理利用,它可以持续地加以利用。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其重点着眼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自然资源,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人口、资源和环境更加协调与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匀性决定了对其开发利用有根本性的制约,水资源短缺已经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影响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继续努力寻求管理的对策,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作为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对于保持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以及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成为制约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占陆地面积13%的沿海地区承载了世界40%的人口,和60%的GDP。过度集中的人口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该区域的水资源消耗量急剧增加,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远远超出了水环境的承载力,由此导致地表水环境污染、海水入侵、水资源破坏和水域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环境问题。滨海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是涉及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安全稳定,人类文明可持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石河子地区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评价石河子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分别计算了1980~2005年石河子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与全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域对比,石河子地区综合资源处于富余状态,且水资源是石河子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相对水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石河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3)水资源承载力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其水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占大部分,说明对石河子人口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水资源,而不是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大型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动力模型;引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因子。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人口、环境放在一个系统中,研究满足我国未来用水需求,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对我国2010年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情况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在经济和人口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土地资源问题对国家和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变得更加突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严峻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人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困境;一方面,人口和经济的发展给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和资源消耗;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和覆盖面积显著提升。要想使土地资源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科学看待土地资源现状和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经济发展与水资源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是资源。水资源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又是基本的环境要素 ,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淡水资源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控制性要素 ,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 ,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联合国《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指出 :水问题将严重制约21世纪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 ,并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如何处理好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使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在于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一方面应对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 ,主水、客水、调水等统筹考…  相似文献   

17.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前提,是生态和环境的控制性要素[1]。水资源调查是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的前提,是科学规划水资源的基础,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资源的状况决定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全世界致力于应对水危机的当今社会,在全国上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平泉作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重度缺水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水资源问题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等城市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宋兰萍  曲晓琴 《甘肃科技》2013,29(8):6-7,87
水资源已成为制约灌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使有限的水资源继续满足灌区社会、经济、生态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成为灌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只能通过实施节水来促进和实现。  相似文献   

20.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具有很多特性,而自然循环、可再生性是水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基本自然属性。水的自然属性要求把水资源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水务一体化管理是遵循水资源自然属性和利用规律的客观要求。着重探讨了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是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客观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也为秦州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