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铸造生产中,热裂是铸件一种常见的缺陷,尤其是铸钢件。因此,测定合金热裂倾向的大小,研制热裂仪,探讨合金产生热裂的机理和对热裂缺陷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1963年研制了三台热裂仪(JDS-A型)。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在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研制了JDS-B型双试棒热裂-线收缩仪。该仪器可测试铸钢、铸铁、铜合金及铝合金等的热裂倾向、自由线收缩和受阻线收缩。该仪器测力分辨能力为0.1%,测量线位移精度0.005毫米,试棒可在200—400-700毫米范围内调整,是可以机测,可以电测的一种多…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铝硅合金进行实验,分析和研究了合金凝固特点(结晶区间宽窄.线收缩 率的大小,物理力学性能差异,共晶体含量多少等)对热裂的影响。并对以结晶宽窄 和热裂抗力大小来判别热裂倾向的传统观点进行一定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微电脑铸造合金热裂及线收缩仪是能够同时测试热裂和线收缩,由此来探讨热裂产生的机理及其倾向性大小的一种仪器。本文着重论述了此仪器微机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给出了部分计算机硬件接线图和软件框图,并通过实验得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研究合金在自由收缩和受阻收缩过程中的凝固特征,研究了5083,6061和7075三种典型铝合金的凝固收缩行为,预测其铸造过程中的热裂倾向性,引入衡量合金热裂倾向性大小的评价指标应力累积系数(k).结果表明,本实验装置能够准确记录铝合金凝固过程中温度、收缩位移和收缩应力的细微变化;结合热力学软件JMat Pro的计算结果,提出铝合金凝固过程中4个阶段的特征;实验预测得出3种实验合金的热裂倾向性大小为:k(5083)k(7075)k(6061),与实际铸造过程及CSC预测的结果相符合.研究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及数据分析方法具有可行性,利用k值可以准确预测铝合金的热裂倾向性.  相似文献   

5.
生产实际表明:冷裂和热裂一样,对铸件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影响极大。为此本 文叙述了使用较先进的测试仪器,从合金性质等诸因素出发,对铝铜合金进行凝固收缩 应力的测试,分析研究其冷裂规律;并通过对其凝固收缩应力的建立和发展的分析, 提出了考查合金冷裂倾向的重要参数。σk/σb,对其冷裂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同 时对铸造铝青铜,铸造铝硅合金、铝铜合金等进行测试,分析其塑弹转变过程,从而 对不同合金的塑弹转变特性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研究合金因素对产生热裂、冷裂、挠曲、变形和残留应力等铸造缺陷的关 系出发,设计和研制了双试棒合金凝固收缩力试验机。文章着重介绍了试验机的构 造原理,工作状态、自记能力与重现性等;并应用它对铝硅合金、铝铜合金、灰铸 铁、铸铝青铜等的凝固收缩力进行了连续测定和概略分析:同时对加热退火时效和振 动时效消除残留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振动频率、振动温度对消除应力的影 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弄清影响热裂纹产生的基本因素及机理,采用点焊拘束试验对 25-20型及18- 8型奥氏体焊缝的热裂敏感性进行了试验,并对裂纹断口形貌和元素在晶间的偏析情况进 行了研究。根据含 S为 0.023%的 18-8型焊缝热裂纹断口形貌特征分析了结晶过程中 σ相对提高抗热裂性能的有利作用。确定了 Mn和 Re对 25-20型奥氏体焊缝热裂倾 向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温缩裂缝稳定性的光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光弹性法研究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低温收缩裂缝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路面结构产生裂后,温度梯度是引起裂继续扩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高铝铸造锌合金ZA27(Z_n-27Al)和ZA12(Z_n-12Al)的铸造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具有优良铸造性能的铝硅合金,ZL102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ZA12锌铝合金具有和ZL102铝硅合金相似的优良铸造性能,ZA27锌铝合金也具有较好的铸造性能,但它具有较大的热裂、缩孔和缩松倾向,特别是在较厚壁砂型铸件中,易产生下部收缩现象,试验认为,这是由于ZA27合金结晶温度范围、较宽,凝固时富铝相和富铜相产生比重偏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收缩与晶粒长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复合烧结工艺(真空烧结+热等静压烧结)制备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研究了烧结过程中的超细合金的收缩及晶粒长大行为。结果表明,在常规的固相烧结阶段,局部微区内的液相烧结使超细晶粒WC-Co硬质合金的收缩及晶粒长大行为不同于普通晶粒硬质合金。在此阶段,WC晶粒出现较严重的早期晶粒长大现象,导致合金的收缩占总体收缩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铸钢件的热裂持征及其产生的机构,但由于形成热裂的原因复杂,故形成的机构亦说法纷云,本文扼要地叙述了液膜拉伸,收缩应力及凝固时晶间液层厚度诸原因而造成热裂的说法。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热裂测试的方法及化学成分,熔炼方法,脱氧制度与孕育作用等对形成热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Al-Li合金淬火组织中的蜷线位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Al-Li合金淬火组织的位错形态,对已提出的蜷线位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评述,并对所研究Al-Li合金中蜷线位错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l-Li合金中的蜷线位错主要是由受钉扎的位错和弯曲的位错在过饱和空位的作用下攀移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Al-Li合金淬火组织的位错形态,对已提出的蜷线位错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评述,并对所研究Al-Li合金中蜷线位错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l-Li合金中的蜷线位错主要是由受钉扎的位错和弯曲的位错在过饱和空位的作用下攀移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的低温缩裂是我省沥青路面较常见问题,作者对此作一浅析。1缩裂产生的原因沥青及沥青混合料为弹粘性材料、其物理力学性质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冬季,当气温下降很快时,沥青混合料的粘滞流动性减小,沥青混合料虽受下面基层结构的制约而不能自由收缩,但当体积收缩率超过粘滞流动所允许的范围时,就在沥青路面中产生温度应力,若低温的温度应力超过材料的允许抗拉强度时,路面便由此产生开裂。2裂编产生及发展规律沥青路面在低温下收缩的主轴是纵向的,路面体积主要是沿长度方向收缩、受拉。因此,低温产生的裂缝大多是横向的,并且…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用混合稀土对Al-Si共晶合金的变质工艺,测定了合金的热抗拉强度、线膨胀系数和活塞的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加入混合稀土1%后,ZL108号合金铁热抗拉强度提高了26%,线膨胀系数降低,活塞的尺寸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热-力循环对热处理硬质合金钴相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leeble-1500动态应力应变/热模拟试验机对WC-20%Co(质量分数)热处理硬质合金进行热-力循环实验,借助XRD技术分析计算了合金中钴粘结相的相组成,并在SEM下观察了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合金经热-力循环后,钴相中面心β-Co含量降低,密排六方a-Co含量相应升高;热处理合金钴相中面心钻相对体积百分含量下降的程度低于常规烧结合金。热处理硬质合金制品使用寿命的提高与合金中钴相相结构动态变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合金热裂倾向性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ZXD合金铸造性能多功能测试仪,对4种铁合金的热裂倾向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铸造条件下,合金凝固过程中抵抗热过纹形成的能力取决于已凝固表面层的强度、跨越断面技晶的总强度和断面上枝晶间液体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法制备了Co-B、Co-Cu-B及Co-Ni-B非晶态合金,电子衍射表明合金为非晶,透射电镜证实合金是粒径约20nm的球状颗粒。以示差量热法及X衍射分析研究了非晶态合金的热稳定性、晶化激活能及晶化行为。结果表明:激活能数据能从能量角度解释Co-B热稳定性高于Co-Cu(Ni)-B;非晶态合金的晶化过程是随处理温度升高而逐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铸造合金动态线收缩测定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该仪器具有灵敏度高和重复性能好等优点.用该仪器可测定所有铸造合金的线收缩以及冷却曲线,可用于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技术,分析研究了Co基Stellite31合金静叶片电子束焊接时产生焊接裂纹的力学因素、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装夹方式及焊接工艺的关系。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冷裂纹,主要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力引起;焊接方向和焊件的装夹方式对接头中的残余应力分布有较大的影响,焊缝两端附近的残余应力分布和焊接方向有关,焊端缝中心是拉应力,而在终焊端则是压应力;焊接速度及焊接线能量都对焊接残余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