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化经纪主体是指在文化经济活动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促成他人文化交易而从事居间、行纪、代理等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与政府大力支持的大背景下,文化经纪业已然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中国的文化产业要蓬勃发展,本土文化产品要走出国门参与国内国际文化资本竞争,就离不开文化经纪主体的沟通与推动。针对目前我国文化经济主体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政府作为主体应加快文化经纪法规建设,文化经纪业要加强自律以促进行业发展,而文化经纪主体则要积极入世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2.
文化阐释是文学接受中一种带有创造性理解的批评方法。文化阐释突出了文学接受主体的地位,肯定了读者历时接受和共时阐释的"创造性背离"或能动性"曲解"权利,读者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进行创作性阐释,赋予文本各种新的意义。古典小说文化阐释的对象,包括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原型、母题以及作品的情感取向、所依持文化现象与意识等;其原则方法有结构性阐释、批评性阐释两大类型。在古典小说接受中,具有典范性意义的学术成就大多是不同程度对文化阐释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族婚嫁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哭嫁歌中,出嫁姑娘是各个环节的主体,具有典型的女性主位特征,具有土家族姑娘成年礼仪的意义。从哭嫁歌参与者、过程、内容等方面,哭嫁歌反映了土家族文化的认同及其与“他者”文化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文化发展观涵盖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基本方针、基本途径、主体、动力和归宿等诸多方面。重新认识和反思他的文化发展观对于今天的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认真分析体育文化的性质与特点、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等基础上,着重就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4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体能,强化主体;活跃气氛,增强活力;提高情趣,美化生活;优化竞争,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6.
在旅游展演场景中,民间艺术审美主体呈现为由文化持有者、舞台表演者、节目策划者以及导游等多种不同文化身份共同动态建构而成的复杂状态.这种审美主体不是指单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是一群代表不同文化逻辑的话语力量.它既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文化持有者和生产者,也是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演出承担者和意义生发者.同时,这种审美主体又是处于被凝视状态的,它必须依靠旅游者的观看和想像才得以存在和突显,才显示出有效的文化身份和文化意义.因此,旅游展演语境中的民间艺术审美主体是一种虚化、模糊而又多重含义的想像对象,也显示出民间艺术审美主体的呈现是一种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建构.  相似文献   

7.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在增强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境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存在着推广主体单一、推广场景单调、推广内容分散等问题。基于此,应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一体化模式,通过整合优化资源,多元主体参与、跨部门协作,重视体验、增进互动,融合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阅读推广。  相似文献   

8.
作为非主流的边缘化文学存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化在主体观念、叙事方式和接受空间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影响着它在新的时代环境中融入中华文化整体格局又保持自己文化特点的基本方式。认识这种差异,对探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规律,繁荣中华多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旅游文化主体研究是旅游文化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要促进旅游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必须对旅游文化主体的概念内涵与结构特征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旅游文化主体的概念,并阐述旅游文化主体具有角色身份的多重性、旅游需求的互补性、目标追求的差异性、行为方式的异质性等特点.旅游者和其他与旅游相关的社会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接触一种新的文化。文化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应是目的语文化与主体文化并重。本文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强化主体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以及如何提高目前教师的文化素质,改革现行文化教学材料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德文化交流自《马可·波罗游记》来,至今已历经五百余年,前后经历了由莱布尼茨掀起的"中国热",德国传教士及学者进行的德意志文化东传,中国学者及留学生的主动参与西学传播,中德学会的文化传播纽带及新中国的中德文化双向交流。两国间文化交流久盛不衰,其根本原因是德国人民对中华文化久远的由衷钦佩,以及中国人民对德意志民族的彻底性一向推崇。同时,两国文化的差异性也是相互交流的必要基础,为互相学习、借鉴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12.
刘三姐山歌文化为壮民族建构了一个巨大的身份、民族和文化的非对抗性的认同空间,这一文化认同空间决定了壮民族与中华民族的血脉联系及和平共处的历史与现状。它不仅是刘三姐山歌文化富有生命力的深层底蕴,亦为解决当今世界的国家、民族、地域的文化冲突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 2 0世纪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中 ,作为跨语际实践之一的世界语运动似乎被人淡忘。但作为一场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思潮和语言运动 ,它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语言和文学都曾有着特殊的影响 ,它表征了中国现代文化生成中所隐含的种种内在矛盾和紧张 ,体现了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独特历史经验 ,对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社会因普遍对西方文明的忧虑而转向中国古老文明的热潮中,为了寻求突破,一部分美国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接受和吸收了中国古典隐逸诗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诗人的本民族文化传统会影响、干扰、甚至是颠覆他们对中国诗歌和思想的接受和吸收,但不管怎样,隐逸诗最终成为美国诗歌的一部分,成就了中关诗坛的一段文学姻缘。  相似文献   

15.
刘三姐文化表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歌谣和民间信仰,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商品和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刘三姐是壮族中古时代壮汉文化融合产生的文化英雄,刘三姐文化是在壮族民歌文化基础上,融合中国南方各族群娱乐浪漫文化因子共同打造的狂欢文化偶像。刘三姐不仅是壮族,而且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狂欢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传入中国并开始中国化,除了它能够满足近代中国的政治需要以外,还有重要的文化原因。近代中国主导性文化的危机为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提供了文化前提,救亡图存的文化需求使得马克思主义得以在众多西方文化中脱颖而出,文化性格的契合使得马克思主义获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最终提出。  相似文献   

17.
“六书”是汉字造字的理论,我们可以运用“六书”理念来解读和欣赏现代标志。不少标志的设计体现出了汉字的表意性和拼音文字的表音性特点,不仅表现了文字的特征,还阐示了被标识对象的文化内涵。运用“六书”理念看标志设计,可以为我们诠释标志提供一种新的思维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壮族有一种可称为崇智的文化根系 ,表现为对智慧、灵活、机敏的企盼和崇拜 ,这种文化根系在壮族的古代神话中有一系列的原始意象 ,以后又发展成为歌圩这类智慧文化的绿荫和形成刘三姐智慧型的典型形象 ,以至形成壮族特有的文化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9.
峇峇娘惹是华人移民与马来半岛地区当地民族通婚后形成的一个华人次族群。在东南亚当地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峇峇娘惹族群历经数百年时代变迁,在传承和保留华人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当地马来民族等其他文化彼此尊重、相互吸纳、融会贯通,形成兼具中华传统文化与马来当地文化特色的峇峇娘惹文化。在持续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峇峇娘惹文化不仅保留了自身文化的本色,呈现出鲜明的多元特色,更获得了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新的延伸发展,显示出海外华人文化所具有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融合和谐共生的活力。峇峇娘惹族群对它者文化的开放包容以及运用在地经验所构建起的文化认同,对于当今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显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三姐文化的生成机制、传承和发展的条件离不开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制度和文化融合这四者整合而成的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在党的正确文艺政策指导下,我们应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自燕条件和民族文化优势,努力构建和谐的新的文化生态环境,促进刘三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