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在环境侵权案件中,致害行为具有潜伏性、累积性等特点,同时受科学技术的限制,使得我国在实体法上即使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告在诉讼中依旧很难完成初步证明因果的任务。日本诉讼法学界较早对于环境诉讼之因果关系证明进行了探讨,其在环境诉讼的审理中所应用的盖然性学说,能降低原告的举证负担,间接证明方法更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针对我国环境诉讼中因果关系证明难的现状,可适当借鉴日本间接证明的方法,也可参考盖然性学说实行多层级的证明标准,以完成我国环境诉讼因果关系之探明。  相似文献   

2.
诉讼证明标准是证据制度的核心内容,长久以来,基于种种原因,我国采用的是“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绝对确定的一元化诉讼证明标准,然而这一诉讼证明标准曲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无视三大诉讼以及相关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有碍程序自身伦理价值的实现,同时又与法治国家的司法实践相左。绝对确定的一元化诉讼证明标准存在缺陷,因此一元化证明标准必然向多元化证明标准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益诉讼的宪政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学术界兴起了对建构经济公益诉讼法或者设立专门的环境法庭来审理环境公益案件问题的探究。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宪政价值研究,在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既有利于实现民主价值,又有利于实现法治价值。  相似文献   

4.
证明标准是证据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认定案件事实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我国在证明标准的设计上有内在的缺陷,应针对不同的诉讼采用不同的诉讼证明标准。对于环境侵权这样的特殊诉讼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5.
审理前的准备,是指在人民法院在决定受理原告起诉后在开庭审理之前,为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所进行的必要准备活动。我国民诉法及相关法律对审理前的准备有着一定的规定但仍然存在着相当的缺漏与弊端,我国身前程序仍处于较为虚置的状态,审前准备程序有着自己特有的地位和功能,要在观念、制度。程序等各方面对我国的审前准备程序进行完善和建构,使之符合民事诉讼的内在需要,保障诉讼公正,体现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6.
劳动诉讼组织建设是劳动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劳动诉讼相对独立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组织保障。相关部门要根据我国劳动司法实践,结合我国立法进程,借鉴域外先进立法,逐步推进劳动诉讼组织建设,最终建立相对的劳动诉讼审判组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在公益诉讼中引入诉的利益学说,完善公益诉讼中法官的角色。公益诉讼案件法官通过判断原告是否具有诉的利益、衡量原告与被告代表的利益,最终对公益诉讼案件进行裁判,为法官更好的审理公益诉讼案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审判组织的若干立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将劳动争议案件视为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适用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来进行审理,但是,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内容,法律适用以及双方当事人的地位等诸多方面与普通的民事案件都有很大的不同,导致现行的民劳合一的劳动争议诉讼体制日益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劳动争议审判组织这一独特的视角入手,详细分析了由民事审判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弊端,并结合国外成功的司法实践,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专门的劳动争议审判庭和劳动争议诉讼实行特殊陪审制的制度构想,并就其理论依据,运作模式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合理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具有对物诉讼、不以被追诉人在案和定罪判决为前提、书面审理和开庭审理相结合等特点。该程序的创设在诉讼理念、诉讼程序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但是,我国还应当扩大该程序的适用范围,明确没收的对象范围,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明确相应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基于这一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争议案件除了行政赔偿诉讼案件可以适用调解外,其他行政诉讼案件不适用调解。但在司法实践中并非如此,很多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都采取调解的手段促成原告撤诉或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有效降低了行政案件的信访投诉率,维护了社会稳定、和谐。但是由于调解制度在立法上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出现有违行政审判立法精神等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诉讼调解理论的分析,提出我国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以民间借贷为幌子进行虚假诉讼的套路贷案件具有知识型犯罪的典型特点,不仅损害了被害人的利益,也损害了司法权威,因此如何发现并预防套路诉讼是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司法机关为视角,从案件进入审判机关时起,对立案阶段和案件审理阶段进行分析探讨,同时结合公检法司协助工作的思路,建立起民间借贷面纱下套路贷的发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群体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违法案件审理盲区的存在,国内理论界建立独立经济(公益)诉讼的呼声越来越高,学者们对经济诉讼制度做出了看似完美的描述,然而,他们所描述的制度实际上存在各种重大缺陷。我国现有的制度尽管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作适当完善即可解决目前出现的种种“盲区”,因此不需要建立独立的经济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相互交织、重合,使得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大量存在,民事诉讼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的不同,法院处理这类案件十分棘手。界定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内涵是解决此问题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类型化研究;对于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审理.司法实践中主要有分开审理、一并审理和分别审理的审理方式.现实处理中也存在立法的缺失、讼累等问题。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和在民事诉讼中解决行政附属是处理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两种玲径.  相似文献   

14.
诉讼证明目的因案件性质不同、诉讼证明主体的职责不同、利益诉求不同,其具体证明目的也不同,但不同诉讼证明主体最终都是为了案件事实真相的发现,使案件得到公正地处理。诉讼证明目的之确定依据包括哲学依据、法理依据和主体依据。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衡量证据事实的最下限的标准,我国在未来出台的民事证据法或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设置相关的程序保障机制的基础上应确立高度盖然性的证明标准,并应对高度盖然性标准从低到高的程度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究该证明标准从低到高的程度用法律语言如何表述,特别是法官对证明事实不同程度的心证在民事判决书中的表述方式,对不同性质的民事案件的适用角度分析其层次性,以清晰的系统理论去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6.
即决判决是英美法系国家民事与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的功能是在审理前过滤无争议案件,加快诉讼进程,节约当事人时间、费用以及国家司法资源。我国行政诉讼也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即决判决制度,以加快诉讼进程,节约当事人时间、费用以及国家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7.
占有是主体对物控制支配的事实,并非民事权利。占有诉讼是作为占有核心法律效果的占有保护请求权行使的诉讼表现,其重于事实秩序维护,要求迅速进行并与本权诉讼不竞合。占有诉讼的提起不能按照实体条件要求,搞先审后立。在实体法完善占有制度的同时,占有诉讼也需要进行程序规范。借助解释论将占有案件纳入简易程序审理可作为权宜之计,诉讼法完善时应将占有保护案件明确列为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长远看,可考虑将占有诉讼程序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相对独立的制度,以体现占有保护这类事实争议与普通权利争议处理上的不同,丰富民事诉讼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事诉讼已经将高度盖然性确定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在此前提下,按照案件的性质划分不同的标准,这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不同种类案件的内在要求,还是公正高效解决纠纷的需要和域外立法经验的借鉴,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应当按照案件的性质分为极高的盖然性、很高的盖然性和较高的盖然性,在解决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类型化问题的时候,应当注意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能力问题、法院的负担问题以及提高法官的素质问题、心证公开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囿于缺乏成熟的理论支持及审判经验,我国法院在审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案件时,思路存在问题。为此,有必要总结司法实践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认定中的焦点问题,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权利边界、侵权判断标准及正当使用方式进行分析。为正确认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否构成侵权,应厘清证明商标与普通商标的区别,重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侵权认定的思路;厘清地理标志与证明商标的关系,反思将地理标志纳入证明商标保护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以控审分离、控辩对抗为基点的新的庭审方式,而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证据开示制度有利于辩护权得到保障,保障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有利于发现案件真实,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实现诉讼公正和程序公开,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益。本文从多元视角透析并梳理证据开示制度相关理论,以求对证据法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