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汝勤 《科学通报》1965,10(10):916-916
N,N'-二(2-羟基-5-磺基苯基)-C-氰基甲(月朁)(简称 DSPCF)及 N,N'-二(2-羟基苯基)-C-氰基甲(月朁)(DPCF)已用于镓等元素的比色测定。作者等实验确定,此二试剂在稀盐酸介质中与铌形成绿色络合物,试剂本身均为红色。如加入亚硝酸钠,则试剂被氧化为颜色极浅之氧化型,而铌络合物遇氧化剂稳定不变。故在含铌的盐酸试液中加入上述二试剂的任一种使与铌络合后,滴入亚硝酸钠,过量试剂的红色立即隐褪,而显出铌络合物的翠绿色。此反应对铌的灵敏度与择选性甚高,可用于微量铌的检出或目视比色。DPCF 及与铌的络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可用异戊醇等有机溶剂萃取,惜常温时萃取速度过于缓慢。具磺酸基的 DSPCF 及其  相似文献   

2.
邓立群 《科学通报》1988,33(13):1038-1038
作为冶金工业中铜(Ⅱ)的萃取剂及其模型物,铜(Ⅱ)的芳香羟肟类络合物的结构 和性能的研究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根据文献报道的双(2-羟基苯乙酮肟)-铜(Ⅱ)[Cu(C_8H_8NO_2)_2]的晶体结构、ESR谱  相似文献   

3.
铁(Ⅱ)与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反应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安 《科学通报》1992,37(11):1003-1003
4-(2-唑噻偶氮)-间苯二酚(TAR)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显色剂,它能与几十种金属离子形成有色络合物,它们最大吸收波长大多在500—550nm,摩尔消光系数为(2—6)×10~4。Fe(Ⅱ)与TAR络合物的最大吸收约为730nm,试剂的最大吸收小于550nm,因此用TAR光度法测定Fe(Ⅱ),对照性好,干扰小。但由于Fe(Ⅱ)的不稳定性,至今,它与TAR反应的平衡机理尚未进行过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聂崇实 《科学通报》1984,29(1):29-29
作者曾报道过反式2-羟基-5-仲辛基二苯甲酮肟(简称化合物Ⅰ)和反式2-羟基-4-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简称化合物Ⅱ)铜(天然丰度)络合物的红外光谱研究。用四氯化碳稀溶液测定了v_(OH)范围吸收,证明了这两个铜络合物具有强分子内氢键。Laskorin等曾设想这类络合物分子结构为下式所示,但没有得到证明。我们的工作支持了具有分子内氢键的论点,我们  相似文献   

5.
用PADAT光度法测定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卫红 《科学通报》1978,23(7):415-415
关于PADAT及其卤代物已作为钴的优良试剂,但尚未见PADAT与钯(Ⅱ)离子显色反应的探讨,本文研究PADAT与钯离子形成络合物的条件、组成、萃取性能及其应用,实践证明,PADAT与钯在弱酸性或近中性介质中形成稳定而灵敏的紫红色络合物,可为正戊醇萃取;络合物最大吸收位于590毫微米处;克分子吸光系数为3.5×10~4;试剂对钯的灵敏度为0.003微克/厘米~2;络合物组成为Pd:PADAT=1:1;不稳定常数为2.8×10~(-7);用于催化剂和二次阳极泥中钯的测定,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6.
高家隆 《科学通报》1964,9(5):434-434
我们对铂族的氯络合物体系曾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考虑到硫氰酸盐是无机分析中的一种重要络合剂,Martin、Locke 和 Lederer 曾在硫氰酸存在下应用不同有机溶剂进行纸上层析分离若干普通和希有元素。Kertes 及其合作者也曾用4-甲基戊酮等在硫氰酸体系中研究了包括金、铂(Ⅱ)、钯在内的近40种元素的纸上层析行为,但作者对锇和铑未列举数据,铂(Ⅱ)、钯和金的分离也未尽完善。Berg 等以非挥发性铂族的硫氰酸络合物与  相似文献   

7.
杨振云 《科学通报》1985,30(11):841-841
过渡金属铂、钯的叔膦卤素络合物多数具有催化性能。两价铂、钯络合物都是平面四方型结构,存在顺、反异构体。以核磁共振方法研究叔膦的铂、钯络合物结构文献中已有记述,但对环戊基叔膦除Grim等人测定了~(31)P NMR谱外,未见其它报道。至于环戊基叔膦铂、钯络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测定了通式为MCl_2(PPh_n Cp_(3-n))_2的16个络合物的  相似文献   

8.
二(2-羟基苯乙酮肟)-铜(Ⅱ)的分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康靖 《科学通报》1985,30(4):266-266
羟肟类化合物萃取铜与电极工艺相结合是近十年来溶剂萃取应用的重大进展。2-HO-5-C_9H_(19)-C_6H_3C(NOH)CH_3(SME-529)是对铜有较高选择性的萃取剂。这类化合物的萃取机理虽有报道,但其萃合物的晶体结构尚未见记载。研究这类羟肟络合物的分子结构对进一步确定萃取机理及研制高效萃取剂均有重要意义。我们以邻羟基苯乙酮肟为模型化合物,并由它制得二(2-羟基苯乙酮肟)-铜(Ⅱ)[Cu(C_8H_8NO_2)_2]。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这个萃合物晶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富勒烯的金属有机化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钯试剂在高选择性有机合成及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们探索有机钯配合物在富勒烯材料高选择性的化学修饰中应用的可能性,采用一种新的、简便的方法合成出含膦配体的C_(60ˉ)钯(O)金属有机化合物C_(60)pdL_2(L=PPh_3,PCy_3,Cy=环己基).(Ph_3P)_2PdC_(60)(C_7H_8)(C_7H_8=甲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陈健 《科学通报》1994,39(7):671-671
<正>近年来,富勒烯的金属有机化学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鉴于钯试剂在高选择性有机合成及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们探索有机钯配合物在富勒烯材料高选择性的化学修饰中应用的可能性,采用一种新的、简便的方法合成出含膦配体的C_(60ˉ)钯(O)金属有机化合物C_(60)pdL_2(L=PPh_3,PCy_3,Cy=环己基).(Ph_3P)_2PdC_(60)(C_7H_8)(C_7H_8=甲苯,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张治民 《科学通报》1985,30(14):1119-1119
N-乙酰乙酰基芳香族酰胺铜(Ⅱ)络合物及成冰性能未见报道。该类络合物的原料易得,合成方法简单,N-乙酰乙酰基芳香族酰胺的甲醇溶液和醋  相似文献   

12.
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子传感器是化学家们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4]. 主体分子受到外界刺激 (如与客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构和性能的变化, 继而将外界刺激转变为分子信息表达出来, 从而实现对客体分子的识别. 以有机小分子为发色团的主体分子已得到了广泛研究[1,2], 但是利用金属有机络合物丰富的激发态性质选择性地识别客体分子, 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的报道并不多. 虽然各种功能单元(如冠醚、杯芳烃等)都曾被引入金属有机络合物中, 但客体分子的进入能够显著改变溶液颜色的报道却寥寥无几[5~9]. 本文基于d8族多吡啶铂(Ⅱ)络合物特殊的分子构型和电子排布, 设计合成了以氮杂15-冠-5苯乙炔为辅助配体的三联吡啶铂(Ⅱ)络合物11)(图1), 研究了其对过渡金属离子的响应, 发现Cd2+, Zn2+, Hg2+和Pb2+离子的存在能够显著改变络合物1的吸收光谱, 溶液最大吸收波长由548 nm分别蓝移至423 nm (Cd2+), 416 nm (Zn2+), 420 nm (Hg2+), 439 nm (Pb2+), 颜色由紫色变为亮黄色. 实现了最低激发态由LLCT(配体→配体电荷分离)单重态向MLCT(金属→配体电荷分离)单重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李芥春 《科学通报》1964,9(7):623-623
Pollard等和Hnilickova等曾提及钛与4(2-吡啶基偶氮)间苯二酚(以下简称PAR)的定性反应。Sommer等在比较测定钛的试剂时,也提及PAR,但均无详细报导。Sweeter等报告在过氧化氢存在下,钛与EDTA生成新的络合物,武者等定其组成,并用于分光光度测定和光度滴定钛。小友也报告在过氧化氢存在下,用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测定钛。本文探讨PAR及PAR-过氧化氢的作  相似文献   

14.
俞汝勤 《科学通报》1965,10(12):1114-1114
近年不同作者用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TAR)于分析工作。本文作者等实验确定,在乙酸—乙酸铵锾冲介质中此试剂遇铌形成红紫色络合物,可用于铌的分光光度测定。适宜的显色pH值为5.00—5.75。络合物吸收峯位于近545毫微米处,克分子消光系数为3.22·10~4。用等吸收点法、改进的斜率比法及其他不同方法确定铌与TAR的络合比为1:1。在pH 5.60用不同方法测定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值为:连续变更浓度法2.42·10~5;平衡移动法3.63·10~5;Клейнер计算法3.05·10~5。在室温时反应速度较缓慢。用分  相似文献   

15.
李仲杰 《科学通报》1987,32(3):188-188
2,3,3-三甲基-3H-吲哚盐与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文献报道较少。其高氯酸盐(Ⅰ)与取代查耳酮经麦克尔加成、环化和芳构化可生成10,10-二甲基-6-苯基-8-(4-取代苯基)-10H-吡啶并[1,2-a]吲哚高氯酸盐(Ⅱ),后者可用作染料,荧光增白剂或有机光导增感剂。为寻求优异性能的Ⅱ型化合物,我们试验了Ⅰ与1-苯基-3-取代呋喃基-2-丙烯-1-酮(Ⅲ)的反  相似文献   

16.
庞尔国  赵亚琴  杨斌盛 《科学通报》2005,50(16):1700-1702
在室温, pH 6.0, 100 mmol/L NaCl, 20 m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条件下, 通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apoCopC与铜(Ⅱ)的结合性质. 结果表明apoCopC的83位色氨酸残基完全处于疏水环境, 铜(Ⅱ)的结合使蛋白质320 nm处荧光被明显猝灭, 铜(Ⅱ)可与apoCopC形成1:1的稳定金属配合物, 使用HEDTA为竞争剂测得的条件结合常数为KCu-Copc = (1.8±0.58)×1013 mol&#8722;1·L. 相同实验条件下, 观察不到apoCopC与锰(Ⅱ)、铁(Ⅱ)、钴(Ⅱ)、镍(Ⅱ)等的结合, apoCopC对铜(Ⅱ)的结合具有高度专一性.  相似文献   

17.
徐元植 《科学通报》1986,31(4):275-275
芳香羟肟类化合物作为铜(Ⅱ)的特效萃取剂,已广泛地应用于湿法冶金工业。研究铜(Ⅱ)-芳香羟肟类配合物的结构与其萃取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合理选择或设计配体的结构,可以提供有用的依据。 由于铜(Ⅱ)离子的顺磁性,ESR波谱能为这类配合物的结构提供重要的信息。我们曾报道过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的ESR波谱。近年来,O'Brien报道了某些商品羟肟类萃取剂如:SME-529,P-50以及Lix-63等的铜(Ⅱ)配合物的ESR波谱。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类芳香羟肟萃取剂对铜(Ⅱ)的萃取能力,我们合成了上述芳香羟肟类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磷酸三甲酯与丙烯酸铜(Ⅱ)和磷酸三甲酯与a-甲基丙烯酸铜(Ⅱ)两种三元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反射光谱、ESR谱和变温磁化率等研究,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u  相似文献   

19.
梁树权 《科学通报》1958,3(3):87-87
铈常用其具有氧化为四价之性质而易于与其他希土元素分离,用溶剂萃取以分离铈的方法也可基于此。铈之溶剂萃取除以硝酸铈(Ⅳ)形式外,亦有以铜铁试剂盐、三氟噻吩代丙酮盐(TTA 盐)等形式萃取。  相似文献   

20.
洪水皆 《科学通报》1965,10(6):543-543
近年来已提出了数种比色测定钪的灵敏试剂,如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简称PAR)、偶氮砜和二甲酚橙等。其中以PAR最灵敏。Jensen曾于1960年制得一系列类似1-(2’-吡啶偶氮)-2-萘酚(简称PAN)的噻唑偶氮衍生物用作数种金属离子的螯合滴定指示剂。新近,作者合成了2-(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TAE)。此试剂与钪作用的红色反应,较PAR或二甲酚橙灵敏,且较两者均易于合成和纯制,故试用于比色测定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