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无论使用任何一种语言进行写作,都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综合性语言活动。外语写作更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审美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均有着很高的要求,因而成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的难点。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文献研究认为,诗歌是集中体现上述要素的文学样式,因而对于写作教学极具指导意义。并且,将诗歌元素引入德语写作课堂,使诗歌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不仅能够获得高效的教学价值,同时也会收获珍贵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修辞学时期是从写作教学“成果法”到“过程法”的过渡阶段,而我国目前的英语写作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仍处于探索阶段,“成果法”与“过程法”相结合不失为我国写作教学的一种模式,通过探讨西方新修辞学时期写作教学的发展可有助于促进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英语课程标准在基本的教育理念中倡导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任务型教学。传统写作教学重成品,任务型写作教学重过程。通过制定写前计划、初稿写作、精雕细琢过程,以及自评、互评、教师评等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培养主动写作的意识,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出现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诗人从主题创作到把词语当作诗歌写作的尺度,很大程度上动摇了诗歌写作的根基,显示出根本性的变化,诗歌写作出现了困境,读者理解诗歌有了难度.由此,追溯了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的诗学理论,指出了二者的不同,并认为没有诗人的审美体验,诗歌写作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5.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鼻祖与集大成者,玄学派诗歌以玄妙著称。邓恩的作品是诗人坎坷命运的映像。研究邓恩诗歌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手法,可以体味到玄学派诗歌的玄妙之处。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体制转型不仅改变了诗人的精神信仰、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且给诗歌创设了新的话语环境。商品生产的介入、传播媒介的发展、担当意识的式微以及创作目标的异化等使诗歌精神开始疏离传统、社会和时代,诗歌因为过度地张扬物欲而彰显出形而下的世俗品格,"个人写作"、"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等成为  相似文献   

7.
何晓坤是滇东诗人群中一个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诗歌创作到1996年左右,这是何晓坤诗歌创作的前期。此后何晓坤的诗歌创作进入一个停顿期。2010年秋冬,何晓坤恢复了自己中断多年的诗歌写作,并在短期内创作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与大学应用写作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大学应用写作教学,既扩充教学手段,又减轻教师工作强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是21世纪大学应用写作教学的必然趋势。本论述了这一理论的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性失落,网络崛起。网络不仅为诗歌写作提供了新的方式与形态,而且在深层拓展了诗歌的诗性内涵。体现在:(1)在网络中,诗歌因写作与阅读方式的变化而获得的自由言说权利,使其得以更多切入生活与心灵层面;(2)网络加大了诗歌的原创意味和个人化、民间化色彩。说到底,这是学形态影响学本体世界这一学发展规律的有力体现,因此它最终将会带来诗歌观念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民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诗歌写作的一股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对中国新诗的多元化发展与探索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诗歌创作与探索呈现出了三个突出的写作特征:一是绝对独立自由的个人写作立场;二是向世俗生活彻底敞开的取材原则;三是诗歌语言口语化极力追求。这种实践与探索呈现出明显的非诗化特征,存在着许多认识和探索的误区,需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广西诗坛可谓是“异军突起,三足鼎立,八桂飘香”。他们以《扬子鳄》、《自行车》、《漆》等民间诗刊为阵地,集体出击、群体互动式写作的姿态开始了突破广西诗歌“低音区”宿命的抗争,以昂扬的激情、强劲的势头唱出了自己的最强音,成为新世纪中国诗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2.
结合司空图生平事迹及其崇佛的思想倾向,针对其诗论核心观点“外三说”、《二十四诗品》中的境界说、形神说及其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佛禅认识思维特征进行剖析,具体就司空图诗论中的境界说、形神说与佛禅的禅观、形神观,诗论中主体性意识与佛禅顿悟说以及诗论所体现出的中观思想等问题逐一阐释。同时根据司空图的诗歌创作特征挖掘其与佛禅认识思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论述其诗歌创作是在融摄佛禅认识思维方式后对其诗论主张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3.
威廉斯的诗歌创作充满着哲学思考,从初期诗歌创作中对形而上学真理的质疑及拒斥,到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没有思想,除非在物中的物的自行言说及思想的显现,威廉斯充满哲理性的思考贯穿其创作的始终。他的没有思想,除非在物中与海德格尔等现代哲人的思想有着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4.
既强调诗体的规范又强调诗体的进化的诗的进化论,是刘勰诗本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在诗歌的形式本体上的思想是既保守又激进的,他很重视文体,语言,体验和想象,刘勰诗的形式本体论的主要学说是“诗有恒裁”说:强调诗歌有体,诗人应该有自觉的文体意识,甚至认为四言为正体;又不反对诗体进化,主张“随性适分”、“质文代变”。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英美文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英语格律诗.本文拟从英诗的节奏、韵式和主要形式谈谈英语格律诗歌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形象化的语言艺术,诗歌通过诗人对“物”的“处理”、通过“写实”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正是因为诗人“待物”的方式不同,使“写实”有了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了诗歌的不同形态。本文的主要内容即在具体、详细地分析、探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诗歌形态中各自的“待物”方式和“写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 2 0世纪进入了交流和互动的新时期。双方对传统的纵向反叛引发了横向互动。双方的横向互动促进了自身的纵向发展。世界诗歌在 2 0世纪已形成国际性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这种发展趋势在 2 1世纪将会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18.
清诗以学问见长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受清代繁盛学术的影响,二是古典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清人在诗歌中不仅大量用事用典,而且引学术入诗。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诗(论)家对诗歌学问化是“爱憎相半”。赞成者不仅重视以学育诗,而且创作时大量以学入诗;反对者也主张以学育诗,但不赞成创作时直接以学入诗。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学界还没有认识到学问化是清诗的整体特征,对清诗“学问化”基本上持否定性意见。80年代中叶后.学界开始认识到学问化正是清诗不同于唐诗、宋诗的特征之一,改变了对清诗学问化一概否定的态度,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还有许多领域处于草昧广袤、人力未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在 2 0世纪进入了交流和互动的新时期。双方对传统的纵向反叛引发了横向互动。双方的横向互动促进了自身的纵向发展。世界诗歌在 2 0世纪已形成国际性与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 ,这种发展趋势在 2 1世纪将会得到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