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皓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6):56-59
楚辞是继《诗经》在诗学史上的又一次进步,奠定了诗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屈原书楚语、做楚声、记楚物,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他的作品是楚辞作品中的经典,直接影响了汉代赋体的产生和兴盛.《九歌》作为典型的反映楚地文化和楚辞艺术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袁庆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4,(5):50-54
屈原《九歌》中的诸神祭歌以广阔的自然为背景,诗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具有美的特质。王维《辋川集》中描绘的辋川山水也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审美情趣,其自然美的构成要素,在幽静之美的自然氛围、清新灵动的自然色彩、芳香圣洁的自然意象、浪漫想象的自然幻境这四个方面都明显受到《九歌》的影响。王维和屈原相似的生存环境、政治遭际、人生情怀,使他们相隔千年而心灵契合。 相似文献
3.
黄凤显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2,29(3):56-61
《九歌》是屈原在民间“九歌”基础上写定的,可以认为是屈原所作或创造的。《国殇》是为牺牲的楚国将士而举行驱鬼活动的主祭歌。《国殇》以外的《九歌》其他篇,主要是表现对九位天神地祗的恭敬,赞美和依恋,《九歌》中的神,巫,人,鬼关系,就是一个由人和巫迎请神祗,送行鬼魂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5.
《九歌》是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它脱胎于楚国的民间巫术祭歌,经屈原的加工改造而成。《九歌》中描绘的山川景色和风俗民情,最能体现楚文化奇异绚丽的特点。屈原在《九歌》的创作中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九歌"之名实际上是古代神曲乐名,虞夏时的燕飨之乐;《九歌》祭祀的诸神中有许多为中原特有的神祇;重点继承的是《诗经》中《国风》的爱情主题和执着追求的精神;在艺术手法上,沿用了《国风》的比兴寄托,注重人物心理描写以及直接化用其中的句子等。由此可见,《九歌》实乃屈原将中原文化和楚文化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屈原《九歌》中的爱情描写扑朔迷离,对于其爱情描写的读解争议颇多。我们应从3个层面来理解《九歌》的爱情描写:《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交感巫术意识的体现,是以男女情爱来敬神娱神的描述;《九歌》的爱情描写是用“男女比主臣”的比兴艺术手法,来抒发个人哀怨之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金道行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3,25(4):12-17
屈原的婚恋,是一个历来三缄其口和难以考证的话题。我们选择心理分析的视角,深入考察屈赋文本里的女神、美人、“坏女人”、女媭等原始意象,发现了诗人的“女性情结”,从而揭示了屈原爱情、婚姻的不幸,论证屈原的人格既有对理想社会执著追求与献身的崇高性,又有儿女情长和人情味的丰富性,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完整人格的屈原。 相似文献
8.
屈原的临终诗作《怀沙》和《惜往日》无疑是考察其沉江原因的最有力依据。而二诗中均无“殉国难”的踪影。诗人当于白起拔郢之前,因其理想破灭而壮烈“殉道”。其自沉与郢都破灭无关。 相似文献
9.
李程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3,(2):1-4
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但未列出具体篇名。由于年代久远、文献记载有限,而且屈原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有着极为复杂的情况,所以二十五篇之篇目迄今尚未论定。有几个争议较多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篇目的确定:《九歌》的篇数问题;《远游》的作者问题;《大招》和《招魂》的作者问题。在综合文献考证和前辈学者论述的基础上,本文对“屈原赋二十五篇”篇目做了初步考订。 相似文献
10.
吴广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79-81
屈原《九歌》,近人多以为其中有对唱。《九歌》中到底哪些篇是对唱,哪些篇是独唱;哪些诗句是男唱,哪些诗句是女唱;哪些诗句是巫唱,哪些诗句是神唱;对唱是巫与神的对唱,还是神与神的对唱,抑或是主巫与群巫的对唱;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而定,纯粹“以意为之”,没有什么客观标准。事实上,《九歌》本是祭歌。祭歌中所反映的全部乐神活动,都是由巫师执司其事的。巫师在祭祀鬼神时、一身二任,既代表他(她)自己,又装神弄鬼.诡称鬼神已经附体,代表着鬼神。同样的,巫师所唱的祭歌,则时而以巫师的口吻唱,时而又以鬼神的口吻唱,但都出自巫师一人之口。作为祭歌的《九歌》,正是巫师的独唱或合唱(独唱者一人而兼神、巫两种角色),而不是男与女、神与巫或主巫与群巫的对唱。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对《九歌》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对其所作的政治经济背景下的阐释。如从宗教文化角度考察,《九歌》体现了楚人的天神崇拜意识,是楚人宗教情感的审美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一些历史资料,特别是对屈宋作品及以拟骚之作的全面深入的对比、分析,指出《九辩》既不是宋玉闵师或悼屈之作,更不是宋玉自抒愤懑之作,而当是屈原自述和抒愤之作。 相似文献
14.
15.
16.
马黎丽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4-46
《九歌》诸篇,风格不尽相同。《湘君》、《湘夫人》、《山鬼》更多地融入屈原的自身情感,读起来格外缠绵宛转,绮靡伤情;《东皇太一》、《礼魂》以及《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河伯》诸篇,更接近《诗经》颂体的风格,更多地显现出"和平婉丽、雍容整暇"的风格;《国殇》则灌注了屈原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深切的体恤士卒之情,充满凛然之气,阳刚之美。《九歌》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悲壮顿挫"的楚声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18.
钱玉趾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8,(2):5-8
研究历史文献,并结合考古发掘,发现巫山得名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巫山者,西有黄鸟”有关,与巫咸山无关。巫山神女故事肇始于宋玉《高唐赋》,与《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的姑媱之山的女尸无关,与屈原《九歌·山鬼》无关。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