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贺的诗因其风格瑰丽奇诡,自成一家,很为当时和后代人们所称赞。尤其是他的哑谜诗,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是后代许多文人研究的范本。围绕李贺哑谜诗,说明其写作意图、诞生原因,阐述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中的双关在诗中的运用,揭示李贺哑谜诗上面掩盖的面纱,显露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2.
李贺的诗因其风格瑰丽奇诡,自成一家,很为当时和后代人们所称赞,尤其是他的哑谜诗,其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是后代许多文人研究的范本。围绕李贺哑谜诗,说明其写作意图,诞生原因,阐述其丰富多多彩的表现手法中的双关在诗中的运用,揭示李贺哑谜诗上面掩盖的面纱,显露其庐山真面目。  相似文献   

3.
诗人李贺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病痛和政途失意造成心理的阴霾在其诗歌中有多方面的表现。诗风的急剧转变也是畏惧死亡的某种心理折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构建,在美好的仙境中寄托超脱凡世的追求,体现了李贺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儒家中庸生死观在唐人思想中有表现,唐朝诗人追求精神超越,说明李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品读李贺的诗歌,既能深刻地体悟到李贺本人的生死观,又能进而理解唐人对生死的各种诠释。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楚辞”对中唐诗人李贺有深远的影响。这同李贺与屈原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李贺对屈原的“楚辞”诗歌艺术既有自觉的借鉴、传承,又有超越。这在诗歌形象,诗歌语言,修辞和结构等几个方面有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李贺写诗歌,很喜欢运用神话传说。通行本的李贺诗集连补编、附录在内,现存诗歌240余首,其中80余首引用了神话传说,约占李诗的三分之一。这里所说的“引用”,即包括《帝子歌》、《湘妃》、《贝宫夫人》、《兰香神女庙》等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是以神话传说为内容的诗歌,也包括《李凭箜篌引》、《梦天》、《天上谣》、《秦王饮酒》、《浩歌》等运用多个神话传说编织而成的神话气味颇浓的诗篇,还包括诗歌中的某个词语偶尔涉及到神话传说的篇章。比如写剑,他在《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诗中说:  相似文献   

6.
诗人李贺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病痛和政途失意造成心理的阴霾在其诗歌中有多方面的表现.诗风的急剧转变也是畏惧死亡的某种心理折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构建,在美好的仙境中寄托超脱凡世的追求,体现了李贺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儒家中庸生死观在唐人思想中有表现,唐朝诗人追求精神超越,说明李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品读李贺的诗歌.既能深刻地体悟到李贺本人的生死观,又能进而理解唐人对生死的各种诠释.  相似文献   

7.
中唐诗人李贺以"神鬼诗",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被世人称为"鬼才"。关于李贺"神鬼诗"的横向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但依然有几点为人所忽视。李贺"神鬼诗"研究贵在细致入微,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能博采众长、自辟宇宙的诗人 ,李商隐非常善于学习前代优秀的艺术传统。本文从他的拟作乐府入手 ,着重从“对乐府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对李贺诗歌的借鉴、对南北朝乐府善于言情的学习以及对古乐府诸般艺术手法的承传、发展和对乐府古辞的融铸、化用”等五个方面着眼 ,分析了在形成他独特诗歌风格过程中 ,乐府诗所起的点点滴滴的渗入与融汇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学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数学的影子。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唐皇室后裔,才华横溢,其诗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南朝乐府弦歌的传统,形成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独待风格。不幸,他英年早逝。或说他活了二十四岁,见李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生二十四年”)、《旧唐书·李贺传》(“卒时年二十四”);或说他二十七岁死,见沈亚之《序诗送李胶秀才》(“贺名溢天下,年二十七官卒奉常”),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贺生二十七年死矣”)、《新唐书·李贺传》(“年二十七”)。沈亚之为李贺好友,所说当为可信。且李贺所作《南园十三首》之四诗有“二十未有二十余”之句,窥其意,亦可证明他超了二十四岁。《旧唐书》误袭《李长吉小传》之说,而至《新唐书》时已订正。关于李贺之死,《李长吉小传》有一段记述:  相似文献   

11.
从李贺诗集中《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四十兄》《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等诗,我们得知李贺曾经有潞州之行。朱自清先生《李贺年谱》、王礼锡先生《李长吉评传》、周阆风先生《诗人李贺》等著作以及今人的许多著述,均以为是“至潞州依张彻”。这种说法是十分值得怀疑的。因为我们知道韩愈在《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誌铭》一文中说张彻“家贫,妻子常有饥色”。大家都知道,张彻到潞州是为人作幕僚;作幕  相似文献   

12.
李贺诗歌感伤色彩形成的人格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唐代杰出诗人李贺诗歌感伤色彩形成的人格因素。人格的形成经过社会化和重新社会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正是导致李贺病态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李贺诗歌感伤色彩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贺是心理异化的天才,他的诗作具有白日梦的特征,是他自身现实的外射和补偿,李贺作品意象,风格的形成有其自身、社会的根源、心理异化是他创作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讲话中明确概念的逻辑艺术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一是善于运用定义法明确概念,二是善于运用划分法明确概念,三是善于运用限制法明确概念,四是善于运用概括法明确概念。  相似文献   

15.
李贺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色彩和风格。题材特点是对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进行加工再造 ;结构特点是构思多层、意境奇特 ;写作技巧特点是比喻巧妙、联想丰富。但李贺诗歌创作也有其局限性 ,在今天的文化普及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应注意对其消极面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李贺诗歌以其奇崛冷艳、朦胧晦涩、虚幻荒诞的独特个性而著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近乎病态心理个性的影响。本文拟从李贺的身世、经历、自身素质中揭示其独特心理个性的成因,并进而论述这种心理个性对李贺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贺27岁而没,其死因至今是一个谜.根据李贺细瘦、通眉、长爪、羸弱的生理特征,死前畏光流泪、眼睛充血的症状,及其诗歌中透露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推断李贺可能是死于遗传性疾病“马凡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李贺的诗渗透着人生的悲剧感,充满着对时间、生命以及宇宙世事的探求与追问,同时,融入了李贺复杂的人生感悟与生命体验。大胆想象,神思飞扬,用语险奇,色彩斑斓,喜用"鬼"、"泣"、"死"、"血"等字。李贺一生都在理想与现实的双重矛盾中抗争,李贺及其作品,留给人们太多的沉重思考,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作在唐诗中别树一帜 ,颇得后人赞许 ,其遣词造句更被推崇。本文从遣词这一修辞艺术视角分析李贺诗作的艺术境界与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20.
李贺是唐代比较标新立异的一位诗人,他仅活了27岁,但在他"昙花一现"的短暂生命里,他呕心沥血于诗歌,独出机杼,自成"长吉"一体。他的诗歌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一方面,他在诗歌中塑造了很多"鬼"的形象,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鬼"之世界;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幽冷凄艳的独特视觉感,显得很具有视觉冲击力。总之,在唐代诗歌创新方面,李贺的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