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组织相容性I(MHC Ⅰ)类抗原分子重链基因是目前所有蛋白分子中多态性最高的分子。MHC Ⅰ分子重链有5个功能结构域,包括α1、α2、α3跨膜和胞浆区,其中α1和α2又是I类分子中多态性最高的区域。总的来讲,α1和α2结构域与等位基群或等位基因族系相关,而α3和跨膜及胞浆域与MHC Ⅰ类分子基因座相关。人们对MHC Ⅰ认识和知识主要来自人和鼠MHC Ⅰ研究,人和鼠MHC Ⅰ不存在基因座重叠现象,但最近研究发现灵长类MHC Ⅰ基因座存在重叠现象。生物学方法克服血清学方法不能定义或确定I类分子的基因座的缺点。本项目选择2只来自不同品系的绵羊,通过对它们的MHC Ⅰ类分子α1和α2 cD NA的克隆、测序和分析,研究绵羊MHC Ⅰ类分子多态性,并探索该基因在绵羊中是否存在基因座重叠现象。对来自2只绵羊20个α1和α2区域cD NA序列分析,2只绵羊9个或11个α1和α2 cD NA分子表明它们至少有5或6个MHC Ⅰ类分子等位基因。比较目前所有绵羊MHC Ⅰ类分子α1和α2 cD NA序列,结合分析α3跨膜区和胞浆区cD NA序列,参照目前单位片分析确定的绵羊MHC Ⅰ类分子基因座分布,我们发现绵羊MHCI分子基因存在基因重叠现象。  相似文献   

2.
声音通讯普遍存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后简称灵长类)中,具有维持社群稳定、 防御天敌、 防卫食物资源和领域等功能.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人类语言进化.我国有3科8属27种灵长类,是世界上灵长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这为灵长类声音通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当前,我国灵长类声音通讯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大多数集中在建立...  相似文献   

3.
左娅 《科技信息》2007,(34):317
身体大小在灵长类的生态适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身体大小的影响和适应在灵长类同一种内主要表现在性二型上;在灵长类不同种间则与生活史、生态环境、运动方式以及食性有关。身体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灵长类的生态选择;同时,身体大小的多样性也使得灵长类能够采取不同的策略以适应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第19届国际灵长类大会在北京闭幕了,这个由国际灵长类学会(InternationalPrimatologicalSoci-ety,IPS)举办的每两年一届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是对当今世界灵长类学发展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我国作为此次大会的东道国,积极筹备、组织,会议圆满结束并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扬。本次大会对于我国灵长类的研究和保护,也起到了有益的交流和促进作用。那么,有80多年历史的灵长类学发展到21世纪,究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在新的世纪又将有什么样的发展呢?本文只是一篇管窥锥指之作,着重介绍本届大会的特邀报告以显当今灵长类学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在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确定了现代分类学系统以后,任何一个被考查过的生物都被归入一个阶梯式的系统,人类也不例外。人是一种高等灵长类。灵长类是动物界的一个目,它包括低等灵长类(又称原猴类)和高等灵长类两大类。高等灵长类即猿猴亚目,包括新大陆猴类、旧大陆猴类、猿类和人类。现代人的分类位置,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猿猴亚目、人猿超科、人科、人属、智人种。在现生灵长类中,无论是解剖结构还是遗传物质DNA的序列比较,与人类最为相似的物种是生活在非洲的黑猩猩,二者有着最…  相似文献   

6.
南美洲灵长类和亚洲、非洲的同类动物在形貌上差异很大,其中最明显地体现在鼻子的结构上:亚洲、非洲灵长类的两只鼻孔紧凑向下,而南美灵长类的鼻孔分离且朝侧面开口;此  相似文献   

7.
建设国际标准化灵长类试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是省政府2008年推进的20个重大项目中的一个生物产业项目。云南茅粮酒业集团野生动物养殖有限公司是我市唯一一家从事灵长类试验动物养殖企业。为切实做好我市灵长类试验动物养殖基地建设和服务工作,2008年8月11日至12日,市科技局周平副局长带队,农社科负责人参加,就贯彻《云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加快灵长类试验动物养殖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的支持下,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灵长类研究中心加快了向国际一流水平目标的前进速度。灵长类动物在心理、生理以及病理等各方面都与人类非常相近,因此灵长类实验研究是转化医学“从分子到人”的重要一环。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灵长类研  相似文献   

9.
几种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毛小皮形态、毛发髓部结构和色素颗粒分布等综合性特征,对几种代表性的灵长类动物(白眉长臂猿、猕猴、短尾猴、黑猩猩)和现代人的头发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现代人头发和其它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存在明显不同的特点,而各科灵长类之间又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它可以作为灵长类代表性种属鉴别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中负责抗原呈递的基因家族,其多态性维持机制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多种进化动力参与维持MHC的适应性多态,导致物种间的MHC多态性维持机制各有千秋.本文通过检测大熊猫I类MHC的遗传变异,分析外显子和内含子区段的选择效应和重组事件,发现卧龙圈养大熊猫具有较高的环境生存能力,同时揭示平衡选择和重组作用共同驱动大熊猫I类MHC基因的变异能力.  相似文献   

11.
3月29日至31日,中国扶绥国际灵长类研讨会在广西扶绥县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8名专家学者围绕白头叶猴、滇金丝猴、台湾猕猴等灵长类的生活习性、生活保护等问题进行为期3天的研讨。  相似文献   

12.
张媛媛 《科技信息》2010,(19):213-214
本文通过对非人灵长类性格测定的源由、现状的论述,对测定的方法及发展趋势做探讨。对非人灵长类性格测度的建构基于成熟的人格评定量表,但需要将量表转译为该物种标准的行为表现标准,并选取达到条件的人员进行他评。所以如何将行为学和心理学结合进行有效的转译,如何选定他评人就成为测定非人灵长类性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比较和分析MHC Ⅱα和MHC Ⅱβ基因在卵形鲳鲹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构建了重组载体p ET32a(+)/M-Ⅱα和p ET32a(+)/M-Ⅱβ来诱导其表达,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而且通过qRT-PCR技术分析了MHC Ⅱ类基因在卵形鲳鲹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表达了卵形鲳鲹MHC Ⅱα和MHC Ⅱβ基因的融合蛋白,并制备出了效价高和特异性强的多克隆抗体;在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MHC Ⅱα或MHC Ⅱβ基因在卵形鲳鲹不同组织中对蛋白的表达情况时,均检测到一条大小约70k Da的疑似MHC Ⅱαβ二聚体的单一条带,且该MHC Ⅱαβ二聚体在脾脏、头肾、肠道、鳃中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胃、心、脑、肝中的表达量稍低.qRT-PCR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MHC Ⅱ类基因广泛分布在不同组织中,尤其在与免疫相关的组织(脾脏、头肾、肠道、鳃)中,其具有较高表达量.  相似文献   

14.
灵长类旅游业近年来呈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然而关于旅游业对灵长类种群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我国有丰富的现生灵长类资源,近20年来,部分旅游景点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野生灵长类的旅游开发.为了解旅游开发对短尾猴种群的影响,比较了黄山野生猴谷、峨眉山清音阁生态猴区两处的猴群大小和分群记录,研究发现:由于两地对游客的管理方式不同,两地2007年猴群的大小和分群的记录存在差异.建议旅游开发管理者禁止游客对短尾猴的投喂,恢复其自然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几种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毛小皮形态、毛发髓部结构和色素颗粒分布等综合性特征,对几种代表性的灵长类动物(白眉长臂猿、猕猴、短尾猴、黑猩猩)和现代人的头发进行了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现代人头发和其它灵长类毛发的亚显微结构存在明显不同的特点,而各科灵长类之间又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它可以作为灵长类代表性种属鉴别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科技导报(北京)》2013,31(17):13-13
建立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分离及分型技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万秋红等基于部分基因组测序分离了大熊猫全部Ⅰ类MHC(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功能位点并建立其标记系统,以期为濒危动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研究人员通过构建大熊猫Ⅰ类MHC基因的克隆重叠群,共分离得到了6个Ⅰ类MHC功能基因,并将其分别命名为Aime-C,Aime-F,Aime-I,Aime-K,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草鱼MHC class I等位基因的结构与多态性,进一步研究其与疾病的关系,从草鱼cDNA文库中克隆了MHC class I基因((Ctid—MHC I);并通过对12个个体Ctid—MHC I的克隆,分析了其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三级结构.结果显示Ctid—MHCI等位基因在α1与α2区域变异幅度大,可分为6类((2tid—MHC I—UA~-UF),9型(A~I);但是其三级结构和抗原多肽结合的关键性氨基酸十分保守.结果 阐明了草鱼MHC class I分子在8个区域(A-H)置换率高,存在插入或缺失以及长度变异,使等位基因呈现高度多态性.动物MHC class I分子系统树也提示了我国大陆架上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的遗传距离与分枝年代.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已知的非人灵长类有27种之多,它们成群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密林深处,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存行为,不仅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更是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灵长类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率先开展了我国灵长类的分类和分布研究;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开展了藏猕猴行为生态学与社群结构的观察,揭示了云南金丝猴的栖息地选择与适应演化机制,发现了长臂猿的社群结构;安  相似文献   

19.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of proteins that exists in all vertebrates is encoded by a cluster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the immune response and related functions.MHC is divided into MHC I,II,and III;MHC I is involved in antigenic presentation,binding T cell receptors,and leading ultimately to specific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s.The complicated functions of MHC I are determin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omplex.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MHC I has been solved for many animals,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MHC I consists of an a heavy chain and a b2m light chain,both ligated non-covalently to a complex when a peptide is bound to the antigenic-binding groove.The a heavy chain is divided into an extracellular domain,a transmembrane domain,and an intracellular domain.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consists of sub-regions a1,a2,and a3.The a1 and a2 together form the antigenic-binding groove and bind antigenic peptides with 8–10 amino acid residues.MHC I can form a stable spatial structure;however,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tructure of MHC I among animal species,including anchored amino acids in binding peptides,binding sites,molecular distance,crystallization conditions,etc.Here,progress in determination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human,mouse,chicken,non-human primate,and swine MHC I is describ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20.
食蟹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蟹猴陈乾生,欧阳子焯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灵长类研究室1978年,印度禁止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出口,从而断绝了最常用实验灵长类的主要来源。1978年之前,美国每年约进口15,000只恒河猴用于研究。美国在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的国内繁殖计划于1978年提供了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