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结构的基础上,重点讲述了计算机病毒的检测与清除的主要理想与方法。其中在病毒的检测中介绍了检测病毒的原理,以及如何检测内存中的病毒、引导型及文件型病毒、在病毒的清除部分介绍了清除病毒的原理、以及如何用多种方法清除病毒。  相似文献   

2.
WinPE病毒实验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inPE病毒是感染Windows系统可执行文件最基本的病毒,了解其工作原理、正确进行实验,对巩固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病毒知识,提高分析和防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目的,本文分析了WinPE病毒的工作原理,给出了WinPE病毒的一个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对计算机病毒进行研究之前,先对被研究病毒的行为特征进行全面了解,将会对后期的反汇编代码分析以及病毒查杀工作产生重大帮助。该文先是阐述了计算机病毒的行为特征,进而探究出一种基于程序行为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方法,以此用来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未知病毒。  相似文献   

4.
解释了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介绍了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原因及病毒的种类,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探讨了税务机关如何从技术层面和应用层面预防计算机病毒。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计算机病毒的产生、发展、现状及危害 ,描述了病毒的基本特征 ,对未来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李建刚  朱刚亮 《科技信息》2011,(17):I0088-I0088
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性质入手,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史,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产生,类型,特点,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危害,列出了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几种病毒。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技术分析,从而来初步探讨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传统计算机病毒和网络蠕虫病毒的特点和危害,并用OD(动态)和IDA(静态)的方法分析和研究了2004年出现的典型蠕虫病毒(hezhi).揭示了传统计算机病毒尤其是网络蠕虫病毒的原理和机制,同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原理着手,提出了用DEBUG检测病毒的方法及预防病毒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迅速蔓延。使计算机用户的数据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破坏性、传染性及不可预见性等特征的研究,按照病毒的不同分类分别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一些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侵入途径,并对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Nimda病毒的危害、感染方式、防治等机理分析,给出了加强计算机安全防范的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网络与计算机的安全问题也被迅速地提到日程上来 ,而在诸多与安全相关的问题中间 ,无疑计算机病毒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文中就COM病毒的一般原理作一番分析 ,并论述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属于C型反转录病毒。该病毒可引起家禽免疫功能抑制和慢性肿瘤。本文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引起免疫抑制机制、引起肿瘤的发生和预防措施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从病鸭群中分离的鸭“传染性肿头症”病毒对雏鸭致病性进行研究,证明其对雏鸭致病力强,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3-6d。人工感雏鸭的症状和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病例相类似。从感染途径看,注射、消化道、呼吸道均能感染发病。用商品蛋鸡生产的鸡抗“鸭传染性肿头症”高免卵黄抗体,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为本病的特异性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Cloud-P2P计算架构的大规模病毒报告分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引入新型的云计算与对等计算融合模型Cloud-P2P,提出基于Cloud-P2P计算架构的大规模病毒报告分析机制. 该机制充分利用海量终端的计算能力,将针对大规模病毒报告的分析任务进行有效分割,并通过移动Agent有序部署到服务器端和终端节点上执行,从而有效降低服务器端的负载,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详细阐述了Cloud-P2P融合计算模型、基于移动Agent的任务部署与执行点选择机制以及基于Cloud-P2P计算架构的大规模病毒报告分析机制和原型系统,并从负载平衡、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性能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机制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传统型计算机病毒与新型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等进行了总结和比较,重点介绍了3种最新的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及其危害性,它们分别是“苏珊”病毒、“笑脸”病毒和“9·11”计算机病毒。  相似文献   

16.
大蒜具有很高的食疗保健价值。大蒜素是大蒜的主要功能成分,研究表明,大蒜素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均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被称为"天然广谱植物杀菌素"。本文简述了大蒜素的形成、保健功能、杀菌机理及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连续爆发的养殖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事件给我国的扇贝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国家“973”课题组在该病害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研究及单抗免疫学检测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成都地区鸭场中流行一种以发病鸭头颈肿胀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均可达到80%以上,各种年龄、品种均易感,危害十分严重,我们通过流行这调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和临床防治试验排除了鸭瘟病毒、禽流感病毒、鸭肝炎病毒、番鸭细小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从典型病例中分离出病毒,在雏鸭上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例;电镜下观察了该病毒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50-70nm,无囊膜;对氯仿有抵抗,对鸭胚的LD50为8.67,无血凝性,初步认为本病是一种新鸭病,暂定名为“鸭传染性肿头症”。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中存在超强传染者的前提下,传统的病毒传播模型在无限规模的无标度网络上不存在病毒传播阈值,许多真实的无标度网络中并不存在这种超强传染者.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无标度网络中基于反馈机制的最大传染能力限定的病毒传播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证明了该模型中病毒传播阈值是存在的,最后通过数据仿真分析了反馈机制、最大传染能力值对网络感染率、控制病毒扩散以及传播阈值的影响.这为控制真实网络中的病毒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埃博拉病毒是一类能够感染并引起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囊膜病毒。发现近40年中,埃博拉病毒给人类生命带来了极大威胁。然而,目前人们对于埃博拉病毒的了解非常有限,尤其是病毒与其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机制和膜融合机制相关信息的缺失,使得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特效药物的设计和研发工作阻碍重重。本文综述了埃博拉病毒分类、形态、病毒蛋白和病毒生命周期,着重介绍了高福院士团队在埃博拉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中的成果。通过结构学手段解析了埃博拉病毒激活态囊膜糖蛋白GPcl与宿主细胞受体NPC1分子的复合物结构,从原子水平上阐明了埃博拉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识别的机制,并在结构基础上对病毒的膜融合促发机制做出推测,提出以埃博拉病毒为代表的新的(第5种)囊膜病毒膜融合激发机制,为抗埃博拉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提供了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