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北宋时期,在西北地区居住生活的有吐蕃、党项、回鹘等族。随着党项(西夏)的崛起,宋廷开始笼络联合吐蕃诸部族以图钳制党项(西夏),形成东西犄角之势,遂授大量蕃官。通过对各类吐蕃蕃官名号的论述,试从另外一个视角来全面深入认识北宋职官制度体系的构成。 相似文献
2.
李椿浩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7,10(1):54-56
公元307年,王弥反晋起义失败后,决心依附匈奴汉国。他和刘渊“深有分契”,尽量利用汉国的名义,其势力逐渐达到“东王青州”的程度。他成为匈奴汉国地方武装势力后,始终以半独立的状态存在。将以王弥为例,寻找汉国地方武装势力的生存过程,并分析其地方统治模式是一件颇为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 ;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 ;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明代方孝孺和黄宗羲是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创造性的提出"民主法治"的命题,在封建社会是独树一帜的,他们将皇权重新定位,将权力限定在法律的范畴之内在封建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我国传统民主法治理念的滥觞。 相似文献
5.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一个国家、地区的法治这种治国方略所持的思想和心理观念的总和。民族地区的法治意识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有不同的表现 ,人们没有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 ,其根源在于历史和现实的法制环境。法治意识建设应从经济、政治、文化、司法、监督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7.
冷绣锦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10(6):545-547
“民族协和”与“王道统治”是日本殖民者侵略中国东北的政治策略与手段。通过分析认为,日本殖民者以“民族协和”为招牌笼络民心,盗用中国儒家王道思想进行“王道统治”,最终是为了渗透其侵略思想与政治策略,以达到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8.
北宋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开端,是一个内省的王朝,在文化上表现为对传统的总结,是传统文化的高度成熟期。文学、史学、哲学、建筑……皆然,绘画亦不例外。本文试图从山水画勃然大兴的角度去浅略分析这一时期绘画美学思想之特征。 相似文献
9.
郭志平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
文章通过分析俄汉语成语的类型和来源,以及语源文化语义的比较,体现了俄罗斯文化同汉民族文化的巨大差异,只有深入了解两种文化的不同特点,才能真正理解俄汉成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吴毅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22(1):44-46
诸葛亮不仅是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实践家。他在治理蜀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德主刑辅”为主,仁政与法治并举,恩德与威严兼用的以正统儒家思想为核心、法家思想为手段的完整系统的思想体系:内儒外法,厉行法治,适势定法,并存刚柔,执法严明,宽严有度,刑不择贵。通过诸葛亮法治思想的实践,使得蜀国在三国鼎立、诸侯割据的战乱年代成为国泰民安、吏治清明、经济发达、政绩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陈慧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3)
人何谓法治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也可能一直都不会有。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的内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可以肯定的是,有法律并不是法治,不被认可、接受的法律不过是一纸空谈。研究一个民族的法律心理可以看出什么样的法律才是适合这个民族的,才是建设法治社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梳理了西方古代、近代、现代法治思想的发展过程,认为近代西方法治是一种形式法治,现代法治则是由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变。中国正处于形式法治阶段,法治建设中应重点理顺好权力与权利的关系,注重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同时宜采用“推进型”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13.
汉画像石里面有许多军事题材或已经流传于民间带有民俗性质的军事题材内容。这些画面以前大多研究者都认为是表现墓主人生前曾参加过的胡汉战争场面,刻绘于墓内是为了给墓主人歌功颂德。其实不然,这些画面在墓主人的地下世界里,有其自身的思想内涵,即防范功能、驱魔逐疫功能和护佑墓主升仙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商鞅与韩非子是先秦时期法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商鞅是法家学派早期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思想开创了法家学派重法的传统,《商君书》是其法治思想的精华。韩非子是法家后期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商鞅法治思想的特点是重“法”,相对忽视了“术”与“势”在国家治理当中的作用。韩非在商鞅重“法”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了法治中“术”和“势”的巨大作用,并最终形成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在君臣关系问题上,商鞅强调“君臣共操”,即共同治理国家,使君臣关系和谐;韩非子则提倡以“术”御臣,容易造成君臣关系紧张。从法治思想的具体运用来看,商鞅相对重视“农战”,主张农业和战争相结合,其目的是富国强兵;韩非重君权,其法治思想以君主专制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6.
17.
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也有着严密的结构。崇尚法治、否定人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核心;正确处理法治建设中的三个关系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主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邓小平主义法治建设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皋陶是我国上古时期与尧、舜、禹并列被后人誉为“上古四圣”之一的历史人物,也被后人尊为我国“司法鼻祖”、“德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梳理和分析了皋陶的法治思想和德治思想。 相似文献
19.
史晓云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5(7):29-33
就其总体和基本趋势而言,法治是古代希腊城邦时期的一种社会状态。它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也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古希腊哲人们持恒的理论研究和著述,创造了古代法治的思想。法治作为外化于古希腊社会的客观形式--一种制度实体,其建构模式法治思想做了系统、详实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法治思想由来已久,古代先秦思想家管仲、韩非等是法治思想的杰出代表,近代梁启超、孙中山等是倡导民主法治的先驱,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方略使法治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