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从1993年—1994年7月,笔者对浙江省的杭州、桐庐、天目山、椒江、湖州、衢州、奉化、舟山等地区的蚯蚓进行了采集和观察,对全省蚯蚓常见种的种类和区系作了初步的总结,并首次用简图形式作了一个分类检索表,图示浙江陆栖寡毛类的种间主要形态的区别。同时,本文探讨了浙江省蚯蚓某些种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蚯蚓在土壤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及浙江省药用蚯蚓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2.
蚯蚓有多长     
目前全世界已知蚯蚓有2500多种。常见的有菜园蚯蚓、红蚯蚓、叶蚯蚓、沼泽蚯蚓等。不同种类的蚯蚓形态不尽相同,大小差异更大,最短的只有0.48毫米,而南非大蚯蚓长6.7米,直径约7.6厘米,大洋洲的巨蚯蚓长约12.3米。据说,南非还有一种鼻蚯蚓,长达21米。  相似文献   

3.
蚯蚓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蚯蚓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 ,在生态系统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们促进植物残枝落叶的降解 ,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这一复杂的过程 ,并具有混合土壤 ,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土壤透气、排水和深层持水能力的作用。它们的这些作用与其生物量和 3种生态类型 (表层种、内层种和深层种 )密切相关。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它们是很好的土壤环境指示生物 ,我们可以利用蚯蚓 ,通过实验室或田间的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由于蚯蚓具有通过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 ,我们可以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垃圾——蚯蚓分解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蚯蚓过滤处理是新近开发的一项利用蚯蚓的新技术 ,它可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蚯蚓及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同时指出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蚯蚓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江平 《贵州科学》2000,18(2):116-133
蚯蚓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生态系统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们促进植物残枝落叶的降解,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这一复杂的过程,并具有混合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排水和深层持水能力的作用。它们的这些作用与其生物量和3种生态类型(表层种、内层种和深层种)密切相关。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它们是很好的土壤环境指示生物,我们可以利用蚯蚓,通过实验室或田间的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由于蚯蚓具有通过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我们可以利用蚯蚓来处理有机垃圾——蚯蚓分解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蚯蚓过滤处理是新近开发的一项利用蚯蚓的新技术,它可能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本文主要介绍蚯蚓及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同时指出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蚯蚓名录补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外蚯蚓分类研究进展,并查阅有关我国蚯蚓分类及分布资料,本文对我国的蚯蚓名录作一增补。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1988—1991年先后对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草坪蚯蚓分布、种类和数量增长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9种蚯蚓,属2科、2属.推导出大面积运动场草坪蚯蚓增长模型和理论方程,为驱除草坪土壤中蚯蚓提供了依据.筛选出X88—Ⅰ驱蚓药,草坪驱蚓率平均86.3%以上.  相似文献   

7.
蚯蚓又名地龙,俗称曲鳝。其体内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赖氨酸和十多种主要氨基酸等。蚯蚓有广泛用途,医药上可用来制造解热剂、强壮剂、利尿剂,还可以制作化妆品。蚯蚓又是养殖特种动物理想的高蛋白饲料,用来养蛙、鳖、鱼、鸟和珍禽,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蚓粪则是药材。花卉、蔬菜的优质肥料。用此技术养蚯蚓具有产量高、收益快的特点,是一项简便易行的致富门路。简介(1)品种:世界上有蚯蚓2600多种。用于饲养的有5-8种,以日本“太平2号”、北星2号”、中国陆正蚓、爱胜蚓等为宜。(2)形态: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体长7-30…  相似文献   

8.
蚯蚓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邱江平 《贵州科学》2000,18(1):116-133
蚯蚓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生态系统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们促进植物残枝落叶的降解,有机物质的分解和矿化这一复杂的过程,并具有混合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排水和深层持水能力的作用。它们的这些作用与其生物量和3种生态类型(表层种、内层种和深层种)密切相关。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它们是很好的土壤环境指示生物,我们可以利用蚯蚓,通过实验  相似文献   

9.
<正> 蚯蚓是一种利用价值很高的生物资源。其营养成份中,蛋白质含量高达56—66%,是人类和家畜理想的蛋白质补充来源。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蚯蚓在许多方面、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蚯蚓本是穴居于土壤之中的野生环节动物。但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行业对蚯蚓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视。由于蚯蚓在野生环境下繁殖生长十分缓慢,其生物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科学工作者就把野生条件下生存的蚯蚓杂交培育成能够在人工舒适环境下,大量增生繁殖的人工饲养蚓种,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蚯蚓资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蚯蚓     
<正>蚯蚓,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可真正了解蚯蚓的又有多少人呢?今天中午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后,科学老师专程带领我们来到学校草坪周围研究蚯蚓。  相似文献   

11.
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生物质炭培养体系,研究了不同裂解温度下(350℃、550℃和750℃)获得的生物质炭对蚯蚓SOD、CAT、POD等抗氧化系统酶的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摩尔浓度的影响。通过比较土壤培养体系和土壤-生物质炭培养体系中蚯蚓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差别,本实验有针对性地对生物质炭施用量进行了调节、修饰或去除,阐明了生物质炭对蚯蚓生理水平(抗氧化防御能力)的效应,深化了人们对生物质炭施用环境安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外出现了饲养蚯蚓的行业。据报道,西德有个人在三公顷半的土地上养了二千五百万条蚯蚓。他把蚯蚓作为鱼饵卖给附近的渔民。由于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丰富,它还可以作为家禽家畜的优质饲料。这位农民还把含有蚯蚓粪便的腐土作为肥料卖给附近种植果树的农民。蚯蚓粪便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是优质的土壤改良剂。据称,施用这种带有蚯蚓粪便的腐土肥  相似文献   

13.
蚯蚓的解剖实验是动物学的基础实验之一。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传统的方法:首先观察外部形态,然后背面朝上,将蚯蚓前后端固定于蜡盘中,沿着背中线稍偏左侧,将体壁由后向前剪开,使体壁和内脏分开,然后用大头针把体壁固定到蜡盘中,依次进行观察。这种解剖方法,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到大部分内脏器官,但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拉坏蚯蚓的脑部,致使神经系统仅能观察到链状的腹神经索。近年来我们从蚯蚓侧面进行观察,效果较好,具体方法如下: ①解剖: 将蚯蚓的左侧或左侧朝上,用大头针把身体的前后端固定起来,沿身体侧面的中线由后向前剪开,然后将体壁固定于蜡盘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蚯蚓组织学切片,研究了蚯蚓生物滤池中蚯蚓体壁角质层、表皮层以及环肌层显微结构的变化,并对两种滤料(陶粒和石英砂)中蚯蚓体壁组织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人工养殖蚯蚓相比,蚯蚓生物滤池中蚯蚓体壁组织结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蚯蚓生物滤池两种滤料中蚯蚓体壁损伤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观察蚯蚓组织学切片,研究了蚯蚓生物滤池中蚯蚓体壁角质层、表皮层以及环肌层显微结构的变化,并对两种滤料(陶粒和石英砂)中蚯蚓体壁组织结构的损伤程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人工养殖蚯蚓相比,蚯蚓生物滤池中蚯蚓体壁组织结构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这与滤池中非常规的环境因子(水力冲刷和污染物质)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是由滤料的物理磨损作用造成的;两种滤料相比,陶粒滤料中蚯蚓体壁组织结构的受损程度较小,这主要是由两种滤料不同的物理性状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蚯蚓纤溶酶是蚯蚓体内含量十分丰富的一种血纤维蛋白水解酶。自1982年日本宫崎医科大学美原恒首先报道蚯蚓体内存在这种酶以来,我国兰州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上海生化所、渝州大学、北京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山西医学院等单位,相继对蚯蚓纤溶酶的分离纯化工艺、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就研究的进展情况,结合本人的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细细长长一条龙,天天躲在沃土中,没手没脚会劳动,钻来钻去把土松。”谜底是什么?“蚯蚓呗。”这些滑溜溜、脏兮兮,满身泥土,毫不起眼的小虫虫近来却成了环保大明星。它们专吃西瓜皮、苹果皮、剩饭菜等各种垃圾,人们亲切地叫它们“环保蚯蚓”。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一百六十万条“小蚯蚓”搬走了奥运村的“垃圾山”,立下汗马功劳!听了这些事儿,你们还没心动吗?赶快加人我们环保志愿军,一起去了解蚯蚓,把这些绿色小天使带回家,为北京的奥运做点事儿!  相似文献   

18.
蚊科(Culicidae)昆虫中很多种类是重要的媒介昆虫,蚊科分类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Harbach等人依据比较解剖学、支序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重大修订,把蚊科类群从原来的34属修订为112属,建立了更加细分的蚊科分类系统。中国蚊虫研究近些年来也发展迅猛,蚊虫研究者对中国蚊虫属、种组及隐存种等做了大量订正,调整和新增记录,中国现已知蚊虫达46属418种。本文依据Harbach新分类系统对中国蚊科分类现状和分子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国按蚊亚科(Anophelinae)现有1属62种,库蚊亚科(Culicinae)45属356种。由于形态分类学的局限以及在蚊科内广泛存在的隐存种,对传统蚊科分类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分子分类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分子技术的研究揭示并改进了蚊虫的分类。目前仍有大量的蚊科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尚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测定农药对蚯蚓的DNA损伤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检测农药对蚯蚓DNA的损伤,由于蚯蚓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物之间传递污染物的桥梁,能很好地指示土壤环境的变化,是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尝试建立蚯蚓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来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新型农药对蚯蚓的DNA均有损伤作用。认为蚯蚓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能敏感地农药对细胞DNA的损伤,并可作为农药对土壤污  相似文献   

20.
蚯蚓是人们所熟知生在湿润粘土中的软体小动物,被人誉称“地龙”,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蚯蚓性寒味咸,具有清热镇惊、祛风活脉、利尿、平喘、治半身不遂、水肿及哮喘等功效。其治病药理作用的成分主要赖于其富含解热碱、蚯蚓皂素等。昔日人们仅知蚯蚓可作鱼饵及家禽饲料中的鱼粉和骨粉的代用品,现这种不起眼的小动物已被制作各种营养丰富的食品。 蚯蚓食品大多以烹、炒、炸、煎为主;红烧蚯蚓,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