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七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推测出:星球之间存在着一种引力,即万有引力.在当时,牛顿的发现是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而且在几个世纪以来,牛顿的万有引力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科  相似文献   

2.
歌德反对牛顿(派)的光和颜色理论,试图用自己的理论取而代之。首先,他认为牛顿(派)解释自然的方式是内在封闭及贵族精英式的,方法论是人工的而非自然的;其次,牛顿(派)靠社会力量而非学术因素建立了自己在光学领域里的权威地位,他们采取专横的方式对待不同意见;第三,牛顿著名的光谱实验,只是他的颜色游戏当中的一个变种,因而不具有普遍真理。与他所认为的牛顿(派)的贵族专横做法相反,歌德试图在光学领域里发动一场路德式的“革命”,推翻牛顿(派)独揽光学解释大权的局面,建立颜色研究领域的“共和国”。本文最后对这桩公案作了简短的评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文献基于牛顿传热律建立了一种不可逆卡诺循环新理论,导出与实际热机观测性能相接近的基本优化关系及功率和效率界限。显然,除了牛顿传热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导热规律。本文将基于另一种线性导热规律,即热流q正比于温度T的倒数差Δ(1/T)的导热规律,导出含有热阻、热漏和工质内部不可逆性的不可逆卡诺循环的功率Ρ与效率η的优化关系,即循环的基本优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此时"悟空"号卫星正在天上一刻不停地找寻暗物质,但是在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证据证明暗物质的存在。常言道,"眼见为实",那么,科学家凭什么认为不可见的暗物质是存在的呢?称量天体系统的质量测量遥远天体的质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19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在做着这方面的尝试,所基于的原理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即通过观察天体的运动来推断天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严子浚 《自然杂志》1997,19(4):246-246
近年来,一些献基于牛顿传热律建立了一种不可逆卡诺循环新理论,导出与实际热机观测性能相接近的基本优化关系及功率和效率界限,显然,除了牛顿传热律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导热规律,本将基于另一种线性导热规律,即热流q正比于温度T的倒数差△(1/T)的导热规律,导出含有热阻、热漏和工质内部不可逆性的不可逆卡诺循环的功率P与效率η的优化关系,即循环的基本优化关系:  相似文献   

6.
那是60年前的一天,在浩瀚的海洋上,一艘外国考察船正在进行科学考察。一位气象工作者正在施放高空探测气球,无意之中自己的脸贴近了气球,顿时耳朵里感到一阵强烈的刺痛,使他不由得惊叫起来。奇怪的是,当天夜里考察船就遇到了猛烈的风暴袭击。他把这些现象记在了当天的值班已志里。事后,另一位科学工作者发现了这个记录。从中获得启示:是不是气球振荡与海上风暴有着一  相似文献   

7.
要说权威,在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里,恐怕没有谁能盖过牛顿了,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卓越的贡献,为世人所共同敬仰。可是,即便是牛顿这样杰出的权威人士,也难免有出错的时候,譬如他的所谓光  相似文献   

8.
寻访老屋     
一个人静静地走在老街上,耳畔不再充斥着都市的嘈杂,心中也少了平日的愁闷与压抑,有的只是一种自然与宁静。拐进那窄小的弄堂,猛然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时间定格住了,任你去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逝。好久没去老屋了,小心翼翼地推开厚重的大门,生怕打破这一方的宁静。跨过门槛,头上的天只剩下四四方方的一小块,四周都被结实的墙壁包围住了。尽管如此,却让人觉得更安全。墙角长满了青苔和杂草,也许这已是老屋惟一具有生命的点缀。厅堂里的两根木头柱子依然站立着,却已被风雨剥去了原有的艳装,露出了木头的本色。老屋里最吸引…  相似文献   

9.
奶奶在院子里的一块空地里,种下了几棵白菜和一株玫瑰.几阵细雨过后,玫瑰舒枝展叶,并且长出了一个小花苞.小花苞贪婪地吮吸着阳光雨露,终于在一天早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开放了.  相似文献   

10.
<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科学史上,不少有心人善于总结他人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并从中得到启发、更进一步,获得重大科学成就。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相传,1665年,牛顿为躲开瘟疫,离开剑桥避居乡间。一天,他坐在苹果树下,一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引起了他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想到了“月亮为什么不落地?”他猜想,使苹果落地的重力,在最高的山峰之巅仍可观察到,这会不会延伸到月球并影响到这个天体,并使之维持在轨道上。  相似文献   

11.
17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推测出:星球之间存在着一种引力,即万有引力。牛顿的这一发现是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而且几个世纪以来,牛顿的万有引力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造卫星、太空飞船和太空探测器等对太空的大量探测,已使我们了解到,太空中并不是单纯的真空,而存  相似文献   

12.
一天,海洋生物学家托姆教授,在进行海洋科学考察中,捡到了一只漂浮在洋面上的酒瓶子。在这只密封的漂浮瓶里,竟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瓶子里的记录告诉人们:在两个世纪以前,即18世纪初的一天,南太平洋上风和日丽,一艘从热那亚开来的双桅帆船"玛尔达"号正在疾驶。水手斯列托恩趁换班的空儿,拿着钓竿,来到船尾垂钓。尾随着帆船的小鱼密密麻麻,不到1分,斯列托恩就钓上来好几条。斯列托恩钓兴正浓,突然小鱼群里喷出了无数条长长的火舌,直向他扑来,斯列托恩成了"火人",惨叫着掉进大海。  相似文献   

13.
究竟什么是"信息"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现代人每天都生活在信息的海洋。然而,信息究竟是什么?这恐怕不是人人回答得了的。即使去问专家学者,也难免在这个问题上踌躇再三。让我们还是从几个具体事例说起吧!1666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牛顿坐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考问题,忽然,微风吹过,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这引起了牛顿的注意。"苹果为什么不飞上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的一天,哈佛大学里12个未来的世界领导坐成一圈,嘴里叫着:"嘎,嘎,嘎." 大约在1 h的时间里,这12个人不再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硕士生了.他们成了大雁.  相似文献   

15.
如果假设存在南北两半球符号相反的弱“涡旋引力场”及排斥性汤川力与检测物体环境相关。就可能揭示非牛顿重力存在全球性分布规律。该设想可能逻辑一致地重新理解已证实的非牛顿重力效应,并提出“地下伽利略实验”以检验“第五种力”是否与材料性质有关,可能预言某些新实验结果并引导我们寻找一种与牛顿引力物质对称的新实体物质。  相似文献   

16.
奶奶在院子里的一块空地里,种下了几棵白菜和一株玫瑰。几阵细雨过后,玫瑰舒枝展叶,并且长出了一个小花苞。小花苞贪婪地吮吸着阳光雨露,终于在一天早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开放了。  相似文献   

17.
在喜庆共和国55周岁生日的欢歌笑语中,在不绝于耳的阵阵捷报声里,有一种声音格外令人振奋,那就是为一件件科技成果冠名的中国人的名字.55年光辉业绩的背后闪现着他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共和国的丰碑下面离不开他们这些基石的铺垫.尤其让莘莘学子备受鼓舞的是成材道路上终于有了自己民族的榜样,而且紧随着牛顿、居里等外国人的名字,他们也被写进了各国语言的教科书,成为神圣的科学殿堂里的一颗颗耀眼的东方明珠.高速公路里程的延伸,奥运金牌排名的递进等一项项辉煌都是以数字展现在我们面前,而他们的贡献似乎不那么直观彰显,却如同播惠天下的竹简汗青一般历练深远.新中国诞生以后,这声音越来越多地回荡在耳畔.  相似文献   

18.
2005年的最后一个傍晚,纽约警署32岁的女警范恩正驾车在纽约市中心一条繁华街区巡逻。突然,她感到心里一阵强烈的心悸。在此之前的数天里,她一直加班突审一桩抢劫案的嫌犯。因此,她以为是由于工作压力所致就没有太在意,继续沿街巡视。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振兴必然使科普读物的繁荣接踵而至.在东京任何一隅的小书店里,科普读物可以同色情杂志和连环画一争高下.在书店的书架上至少陈放着七种畅销的科普杂志,并排放着的还有一些计算机读物和两三种学术性较强的科学杂志.这种现象还是最近的事.目前每月总销售量达七十五万的六种畅销杂志中没有一种是在1981年前问世的. 科普读物的勃兴是以《牛顿》(Newton)杂志为先导.该杂志以美国全国地理杂志和地球杂志为蓝  相似文献   

20.
你也许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在音乐室里练习唱歌,会感到声音很大,效果也很好,但一上台演出就感到声音小极了,特别是在广场演出,那怕你喊破了嗓子,声音仍是很不理想。而在充满水蒸气的浴室里洗澡时唱歌,你又突然发现你有一付非常浑厚的好嗓子。这就是声源发出的声,在各种不同的房间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