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对日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种种思考上:一是"大敌在前亟应团结御侮","共谋抗日";二是面对复杂环境,力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外交;三是抗战基本国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争取外援,不是依赖外援";四是中国的抗战与日本人民的反战行为联合起来,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希望中日和平友好外交.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对日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如何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种种思考上:一是“大敌在前亟应团结御侮“,“共谋抗日“;二是面对复杂环境,力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外交;三是抗战基本国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争取外援,不是依赖外援“;四是中国的抗战与日本人民的反战行为联合起来,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希望中日和平友好外交。  相似文献   

3.
引言:欧洲与远东形势的激变编者从欧洲到远东,国际形势正经过一个很大的激变。这一变化必然地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情势,也必然地影响着中国的抗战情势。在最近期间,这问题占据了中国人民的最大注意。找们应该怎样适应着外交的变局,怎样更加强我们抗战的国策呢?蒋委员长说过:“我们当以不变应万变。”‘不弯’的是我们抗战国策,‘万变’的是国际外交情势;这足以说明我们抗战政策的坚定,绝不因国际情势的有利或不利而发生任何变化,但决是说我们只顾抗战,而不管国际情势的如何变化。把握住国际变局的动向,加强我们战时外交的运用,正也是我们坚持抗战国策中应有的步骤。在目前欧洲与远东国际情势发生激变的时候,我们约请国际间的研究者就各人特殊注意的方面,分别发表关于最近国际情势变动的观察,检讨我们在战时外交上应采取的途径,是由于这一原因。这是一个引言,我们当首先分析最近欧洲与远东情势的发展,究竟造成了如何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7日,是半个世纪前我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进行全面抗战五十周年。这是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它标志我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由局部抵抗到全面抗战的重大转折,是日本帝国主义走向灭亡的起点,掀开了国共两党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的新篇章,最后导至我国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个日子是值得纪念的。本文拟就“七七”抗战的重大历史意义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5.
抗战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在军事上密切配合,在政治上相互支持,在经济上相互支援,在外交方面协调行动,使全国范围的抗日战争形成了高潮,彻底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亡中国的企图,从而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并为以后全国的坚持抗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调研是外交工作的基础读过世界古代史的,可能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腓特烈大帝在总结他击败苏比士元帅的经验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苏比士元帅通常有100名厨师跟在他的后面,而我却经常有100名谍报人员活跃在我的前面。”此言所归结的是,调查研究乃胜利之本。他谈的是军事,但其真理无疑也完全适用于外交。“情报”是“我们一切想法和行动的基础”。这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的一句名言。调查研究对于外交,其基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外交工作,“情况明是第一条”,外交调研工作的优劣甚至关系外交决策的成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一书中写道,“一个总统能得到的情报的种类和质量可能成为他在发挥世界领导人的作用方面成败的决定因素”。如无有效的情报工作,我们就会象“被蒙住眼睛进入竞赛场”。  相似文献   

7.
吴禄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外事活动家。“延吉筹边”之际,他从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危急形势出发,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根据考察和研究的结果,向清政府提出了切实中肯的外交策略,同时,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进行了充分地揭露和严厉地批判,展现了其成熟的现代民族意识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热忱。  相似文献   

8.
试论暹罗近代外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侵略东亚的狂潮.暹罗位于英国和法国在中南半岛上扩张的缓冲地带.它对内进行现代化改革,对外采取灵活外交,充分利用欧美大国之间的矛盾,以领土换取生存.务实、灵活的外交为维护独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际舞台上的外交活动十分频繁,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情况也很复杂。现我就军事外交试作粗浅的介绍,以此为引玉之砖吧。一、军事外交的性质。军事外交是整个外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外交工作的整体分不开的。军事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外交也是为政治外交服务的。在国际活动中,军事外交和政治外交常常交织在一起进行。军事外交作为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工具,专门协调两国武装部队之间的关系和处理国际上的各类军事事务。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两类:友好合作;尖锐斗争。军方为作好这两类工作,需运用各种外交手段。由于军事外交工作机密性强,涉及范围较小,所以人们对其了解甚少。但一旦与论界传出什么消息,  相似文献   

10.
1934年末,蒋介石开始了抗战前的政策调整,在他的政略中开始突出“攘外”的内容,并在对日外交态度上逐渐突出维护领土与主权的外交原则,由以前的外交重于军事转向外交与军事并用。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开创了新的格局和路线。迈入2015年,中国外交有几个重点方向值得期待,要做好几件大事,而这需要中国外交的自我超越。第一件大事是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对外关系而言,中国从大战略的眼光、用政治艺术的手段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有两个层次上的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和日本的话语权之争。现阶段的中日关系,表象上是领土争议问题,背后是国家形象、国际角色之争。因此抗战胜利70周年纪  相似文献   

12.
1934年末,蒋介石开始了抗战前的政策调整,在他的政略中开始突出“攘外”的内容,并在对日外交态度上逐渐突出维护领土与主权的外交原则,由以前的外交重于军事转向外交与军事并用。  相似文献   

13.
一年的抗战解决了许多问题在抗战的炮火声中,已经过了整整的一年!这个中国民族解放史上最伟大的一年,真是值得我们深深地回想的。有多少万倭奴的浊血,在这一年来溅污了我们的国土;更有多少万我们民族儿女的热血,为了抵抗这些倭奴的侵略而奔流!有多少关系着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一年来的抗战之中,不期而然地被解决了;但又有多少关系着我们抗战胜利前途的急迫问题,在今日提出于我们之前!这光荣的抗战第一年,它展开了东亚的伟大的史页,它推动了我们苏醒中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4.
剖析了日本近代的对华军事外交特点:目标一旦定,执着不言弃;外交为烟幕,醉翁有他意;苦心练内力,"天佑"不失机;疲弱我国力,破坏我统一;身处不利地,火中敢取栗;寻衅要下手,无中能生有;侵略成一体,称谓藏玄密;攀附结强援,一败而涂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是根据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规定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并结合着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在五年的外交斗争中,我们已获得辉煌的胜利.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之下解放出来,建立了人民共和国,立即就向全世界各国表示愿意和任何外国政府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下建立外交关系.这就充分地表现了人民中国的和平的诚意.在对人民中国的关系的问题上,世界上有四类国家,对新中国采取四种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王稼祥是党和国家外交活动的奠基者、开拓者和领导者。在长期的、广泛的外交实践的基础上,他发表了大量的谈话和文章,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平对外战略思想,主要包括坚持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支持世界和平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和侵略政策、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有效地制止战争等方面。这些理论对我国当今外交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纪念七月     
已经是七月了!七月是值得我们纪念的。这是一个「反侵略之月」,正像五月是一个「革命之月」。在一九三七年的七月七,爆发了芦沟桥事变,日帝国主义发逞了空前的疯狂,开始对我们大规模的侵略,但这事变却促动了我们的抗战,卷起了东亚一个反侵略的斗争。在一九三六年的七月十八,爆发了西班牙的战争;表面上是弗朗哥的叛变实际上却是意德向西班牙的进攻。这是国际法西斯向西班牙大规模侵略的开端,但这却也促动了西班牙人民的坚决反抗,激起了全世界一片反法西斯反侵略的怒潮。  相似文献   

18.
抗日救亡思潮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一种主要思潮,是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群众性的思想潮流。抗日救亡思潮在广西传播的基本主张包括:1.主张政治民主、思想言论自由、实行宪政。2.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主张焦土抗战。3.主张动员民众,实行全民抗战。4.主张发展教育、加强文艺创作和宣传要以抗日救亡为主题,服务于军事。  相似文献   

19.
编辑室     
芦沟桥事变已经一周年了,换句话说,从去年七月爆发的我们对日全面抗战,已经满一年了。这一年来的军事外交的演进,敌我情势的发展,是值得我们作一个比较详细的检讨,作为今后抗战继续进展中的参考的。这期本刊恰是八卷的第一期,我们因此增加了一些篇幅,把关于一年来抗战情势的几篇文字,汇成一个特辑,作为八卷开始贡献于读者的小小礼物。  相似文献   

20.
一外交重于军事虽然是在烽火连天鼙鼓动的今日,外交工作依然要比军事工作重要的多。军事不但不是决定战局的唯一因素,而且有时它本身不能不依存于外交活动。这在过去一年的欧战中,是有无数的例子的。谁都得承认,英法在战争初期的失败,绝不是军事的失败,而是外交的失败。英法苏谈判的拖延而至于破裂,这一件事注定了日后德国在东欧战场迅速获得胜利,乃至注定了法国的惨败与投降。本年四月间德国迅速占领丹麦挪威,实际上是由苏芬战争幕后的列强外交所招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