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正交配置对法对多孔催化剂颗粒内反应物浓度分布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可以获得催化剂效率因子的值,提出了计算催化剂颗粒死区半径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直接确定催化剂颗粒死区的半径和效率因子。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逆变器死区时间及开关的导通压降等非线性特性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无传感器控制系统检测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将扰动电压观测器与线性补偿策略相结合的新型死区补偿方法,对逆变器死区效应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抵消.搭建基于脉振高频电压注入算法的PMSM无传感器控制系统模型,分别加入新型死区补偿方法与普通线性死区补偿方法,并进行Simulink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新型死区补偿后,系统电流钳位现象得到缓解,转速估计误差减小20%左右,转子位置估计更为准确,证实了新型死区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电弧炉电极调节系统性能直接影响炼钢的生产效益,实现高效低能的重要手段是保证电弧长度的稳定.传统控制方法将电极调节系统看成三阶线性系统,但实际系统中存在死区非线性,且死区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利用死区逆模型补偿控制器输出的方法不可行.针对电极调节系统存在死区这一问题,提出利用ELM对死区建模的方法,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外对于交流调速逆变系统的研究非常活跃,但有关软开关以及DSP(Digital Singnal Processor)技术在三相逆变器中的应用研究却相对有些滞后.死区效应作为三相逆变器的主要特性,为了提高逆变器本身工作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输出电流波形的质量,以辅助二极管变换极逆变器ADRPI(Auxiliary Diode Resonant Pole Inverter)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拓扑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介绍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其死区形成原理、死区时间大小、影响死区时间的主要因素以及死区效应对逆变器的影响等内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仿真以及基于DSP所开展的交流调速相关实验,证明了通过采用ADRPI软开三相逆变器并合理设置其死区时间可以有效减小死区效应对逆变器输出电流质量的影响,为ADRPI软开三相逆变器的进一步实际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将单螺杆挤出机简化为三维方腔,利用粒子轨迹跟踪技术和有限元法研究了螺杆转速和物料弹性对挤出机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同时,利用“完整模型”拟合了实验数据,分别定量表征了流道中活塞流、全混流和死区所占的体积分数。结果表明,聚合物在螺槽中的运动以活塞流为主,并存在全混流和死区,全混流与死区之间存在混合;物料的流变性质和操作条...  相似文献   

6.
采用本文第(Ⅰ)报提出的计算多孔催化剂有效因子的方法,针对三种不同形状的催化剂颗粒,对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和双曲动力学方程进行了大量的计算,采用改进的一点配置法所得得计算结果与正交配置解符合。改进的一点配置法的优点是使用简便,计算快速。采用改进的一点配置法还可以计算催化剂颗粒“死区”半径。并且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器人中存在非线性不确性项LuGre动态摩擦和非对称死区的问题,提出采用模糊RBF神经网络及模糊逻辑分别对动态摩擦及死区进行补偿,且实时、自适应训练非线性动态摩擦项及非对称死区项的参数,实现对实际机器人系统准确再现的滑模变鲁棒控制算法,并论证了该算法的Lyapunov稳定性。通过在2自由度机器人上的仿真,证明该算法提高了机器人轨迹跟踪精度、控制力矩及摩擦力矩两者的稳定性。同时发现了该机器人控制力矩的脉冲式补偿误差、摩擦模型中存在类菱形吸引子、缺乏死区补偿将导致控制系统极限环振荡等非线性动力学现象,以及死区逆模型中ε的估计对系统的精度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级联型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提出了一种用于级联型高压变频系统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该策略重点针对磁通观测模型、转速辨识方法及PWM死区补偿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了磁通观测中的电压模型,采用基于转子磁通角度的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转速辨识方法,对PWM进行了死区补偿,进而提高了系统低速性能和控制精度.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仿真模型.设计构建了大功率实验平台,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转速辨识精度和调速性能,加入死区补偿可以减小低速区的转速波动,提高了低速区的转速辨识精度,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类具有未知死区和未知控制增益符号的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系统,根据滑模控制原理,并利用Nussbaum函数的性质,提出两种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通过引入示性函数,提出一种简化死区模型,取消了死区模型的倾斜度相等的条件. 通过引入逼近误差的自适应补偿项来消除建模误差和参数估计误差的影响. 理论分析证明闭环系统是半全局一致终结有界.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LLC谐振变换器已经在开关电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现有的关于变换器软开关实现条件及死区时间设计的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为此,本文以LLC谐振变换器软开关工作特性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死区时间内变换器的精确等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换器的软开关边界理论.该理论根据死区时间内电荷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平衡关系,以及死区时间与谐振电流回零时间的大小关系,将变换器工作区域分为一个软开关工作区域和三个非软开关工作区域,并归纳得到了软开关边界曲线.分析了变换器在最差工况下也能实现软开关的最小死区,并推导得到了最小死区的数学表达式.最后,结合一款300W的样机进行了实例验证,理论设计与实验结果的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浸渍法制备的条形负载型高Ni含量的Ni/Al2O3催化剂及其与压片法制备催化剂在甲苯气相加氢中的催化活性的对比,并研究了氢压、反应温度、氢油比和空速对甲苯转化率的影响。在微反评装置上进行了1200h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条形高Ni/Al2O3催化剂对甲苯加氢反应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一个能同时测定体相反应速率和催化剂片中心浓度的单片扩散反应器,研究了Pd/HM型轻质烷烃异构化催化剂上的正已烷异构化反应。根据Thiele-Zeldovich模型,从动力学实验中算得的有效扩散系数,和同一催化剂片上物理过程测得的有效扩散系数基本相等。  相似文献   

13.
放电等离子体用催化剂结构设计中的电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计算了电场中单组分和双层组分球形催化剂上电场的分布,结果表明:对单组分催化剂,为提高催化剂中场强,应减小其介电常数;对双层组分催化剂,为提高外层中场强,应提高内层载体介电常数,同时减小外层介电常数。对上述两种情况,为兼顾球表面场强,介电常数存在合理值。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反应器床层中催化剂的受力状态和现行强度测试方法的科学性,指出侧压法测强度更真实地代表了催化剂的破坏应力状态。对各种圆柱状工业催化剂的侧压强度数据进行了关联,表明Weibull分布可很好地拟合强度数据,并提出采用Weibull模量作为催化剂强度的质量控制指标和选用依据。相关分析表明:同种工业高温变换催化剂的长度分布也符合Weibull分布。对各种工业高温变换催化剂的长度和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结论,现阶段影响国产催化剂强度可靠性提高的控制因素是国产打片机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性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一维非稳态导热原理建立了球团在熔渣中熔化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编程计算,分析了不同条件对球团渣壳熔化时间的影响.计算结果与球团在熔渣中的熔融实验结果相近.球团渣壳在1450,1500,1550℃渣浴中渣壳熔化时间为56,36,25s,渣壳最大厚度分别为0211,0149和0109cm;随着渣浴温度升高、球团初始温度升高,球团熔化速度变快;熔渣碱度在08~12之间时,球团熔化时间基本无变化,但当碱度继续降低,熔化时间将大幅增长;随着球团金属化率的升高、球团直径的增大,渣壳最大厚度变大,但前者对渣壳熔化时间影响不大,后者使得渣壳熔化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16.
用改进的一点配置法求解多孔催化剂颗粒扩散-反应边值问题,从而获得催化剂颗粒有效因子的解。改进的一点配置法将整个一维区间划分为几个子区间,然后在每个子区间内用一点配置法求解非线性扩散-反应边值问题。与一级不可逆反应精确解比较,用本文方法计算结果的精度十分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A one-dimensional unsteady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direct reduction in a composite pellet made of metallurgical dust. The model considered heat transfer, mass transfer, and chemical reactions including iron oxide reductions, zinc oxide reduction and carbon gasification, and it was numerically solved by the tridiagonal matrix algorithm (TDMA). In order to verify the model, an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in which the profiles of temperature and zinc removal rate were measured during the reduction process. Results calculated by the mathematical model were in fairly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Finally, the effects of furnace temperature, pellet size, and carbon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by model calcul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pellet temperature curv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according to heating rate. Also, the zinc removal ra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urnace temperature and the decrease of pellet size, and carbon content in the pellet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zinc removal rate.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烟气、窑壁和球团之间的传导、对流和辐射传热,煤粉的燃烧以及回转窑中球团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应用轴向传热模型描述窑内烟气温度分布,应用横截面二维传热模型+轴向传热模型描述球团温度分布,建立回转窑三维温度场模型,开发三维温度场仿真系统,动态显示窑内烟气和球团的温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烟气温度命中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环境温度对发动机药柱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黏弹性模型,在环境恒温及周变载荷作用下,对某发动机管状药柱热应力进行了仿真,得到了药柱内应力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恒温加载时,发现在距药柱对称轴0.103 7 m处附近应力取得了最大值,导致药柱应力剧烈变化,说明该处附近为固体发动机的热应力危险部位;在温度周变载荷作用下,在离壳体表面0.015 15 m附近出现应力最大值,同时发现药柱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错位,而这种错位继续发展就会出现宏观裂纹,最终导致发动机药柱脱粘而失效,从而影响弹道性能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单颗粒扩散池,建立了一套可准确测定多种规格圆柱状商品催化剂曲节因子的单颗粒色谱装置,并测得了能反映死孔影响的WB-2催化剂的曲节因子。分别用积分变换法和奇异摄动法,导出了数学模型在拉氏域内的解和时间域内的近似解析解,并用导得的解进行模型参数估值。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矩分析法来估计模型参数。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模拟了模型参数和变量对下腔室流出曲线的影响,给单颗粒色谱法实验条件的选择和过程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