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但对它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致使许多概念与关系含糊不明,也形成不少误解甚至错误认识.笔者认为,“特色小镇”是一个关系中的概念,它与“建制镇”“小城镇“特色镇”“中心镇”“重点镇”等都有联系和区别.“特色小镇”一是指“非区非镇”的特色小镇,二是指基于“建制镇”上的特色小镇.其存在类型主要依托市区、建制镇、区镇联动、行政村四种.“特色小镇”建设不论在城镇化、基层治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未来“特色小镇”建设应避免类型化、封闭性和经济至上发展模式,从独特性、引导性和文化角度进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弘扬了“仁义礼智信”的精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弘扬了“仁义礼智信”的精髓,体现了中国特色.“仁”即“友善爱国”;“义”即“公平正义”;“礼”即“文明和谐”;“智”即“求真敬业”;“信”即“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3.
经考证,古动物名“虎鱼”、“泡鱼”指刺魨,“绷鱼”指无毒刺魨,“(錐)鯺”指大的河豚,“鰽”指曹白鱼或鲥鱼,“(鋸)”指真鲷,“黄雀鱼”指黄鲫.“白凫”指天鹅,“白颊鸟”应指白脸山雀.“白猿”指得了白化病的猿猴,“墨猴”、“石猴”、“栗子猿”指小型眼镜猴(国内灭绝),“乌猿”指黑长臂猿,“黑猿”指长臂猿、滇金丝猴等,“马猴”指短尾猴,“黄狐”指沙狐,“牯犀”、“毛犀”指苏门答腊犀(国内灭绝),“黄鼠”、“貔貍”指旱獭.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浑南新区前身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沈阳市中心城区南部,地处沈抚、沈本、沈辽鞍城市与沈阳连接带的交汇点,是沈阳经济区的地理中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浑南人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魔力”.通过“数字浑南”的建设,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融合的进程,助力“浑南速度”. “眼”要高 浑南新区以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居全国开发区领先位置为目标,“高”着眼点,提升信息化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改善浑南新区生产、生活环境. 信息产业跨越发展.实现产业层次由“低”转“高”、企业规模由“小”转“大”、产业布局由“散”转“聚”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增强产业发展的爆发力和后续力,形成信息化与工业化渗透融合、互动发展的“浑南新区特色”.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论证了高中数学教学从“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的教学相长策略:“以学设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即“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在这种新型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助学者”.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促进高中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为高中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关注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文论的概念,王国维的“古雅”以西方美学范畴为基础.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王国维区别了“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其“古雅”概念主要是指“第二形式”,是对美的对象的表现形式,是双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雅”和“优美”、“崇高”的互补性.对“古雅”的判断是经验的、后天的,个人和时代的不同也同样制约着对“古雅”的判定,而这种判定同时又需要一种“修养力”.  相似文献   

7.
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是检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怕“砸场子”、“丢面子”等思想的影响,一些地震部门在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中容易出现“演为看”和“练与用脱节”的现象,虽然看起来轰轰烈烈甚至赢得了人们的不少掌声,然而如果一旦灾害来临,这种“摆花架子”的把式就派不上用场了,更可怕的是会贻误救灾良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厦门市地震局紧紧抓住“演为用”、“练为战”,敢于“亮真较劲”,把“演练场”当成“战场”,把“编脚本”、“背台词”、“搞摆练”变成“无脚本”、“无预告”、“无预演”,从难从严提高地震部门组织地震应急救援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现行课程主旨在于“育体”、“练身”、“增技”,难以发挥“健心”、“育人”之功能,严重影响了体育的特殊作用.本文探讨了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科学设置,并提出相应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假设”,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各种经济自由权利,是市场经济能够成功运行的基本前提.从“经济人”与市场经济、“经济人”与“道德人”、“经济人”与“超经济人”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菇类是菌类中个体最大、最高等的真菌.我国各地把各种菇类分别称为“蘑”、“菇”、“菌”、“蕈”、“莪”、“(土从)”、“耳”等. 所有的食用菌都有它独特的香味、优美的质地、相当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在美国,蘑菇被称为“上帝的食品”;在日本,香菇被称为“植物性食品的顶峰”;我国则把菇类称为“山珍”.《吕氏春秋》就有着“味之美者,越路之菌”的记载. 现代的医学及营养化学告诉我们,菇菌所含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特别是对预防癌症、心血管病、糖尿  相似文献   

11.
林威 《科技信息》2012,(23):245-245
Hamlet,the first of the great tragedies,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Shakespeare’s most popular play on the stage,for it has the qualities of a "blood-and-thunder" thriller and a philosophical exploration of life and death.The play opens with Hamlet,Prince of Denmark,appearing in a mood of world-weariness occasioned by his father’s recent death and by his mother’s hasty remarriage with Claudius,his father’s brother.Shakespeare is good at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s,controlling the languages,and he is a master to arrange the scene of drama,as well.He knows how to make use of an earlier scene in the later scene.I will explain it from the the death of Polonius and the scenes of Ophelia.  相似文献   

12.
胡瑜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4):116-120
在清代戏曲家中,汤贻汾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的武臣身份,其次在于他所作杂剧《逍遥巾》以“自我登场”而秉承的“写心”传统,以及剧作中别树一帜的慷慨磊落之气格。正是他所继承的忠孝家风、博雅家学造就了他人格气质乃至文风的慷慨磊落.而他之所以倾心于戏曲创作与家乐欣赏则与曲家间的广泛交游密切相关。汤贻汾的戏曲观在于将戏曲活动视作抒写心性、陶冶性情的途径之一,是为“游戏能工便是仙”。  相似文献   

13.
窦致平的戏剧植根于时代生活的土壤,题材丰富,视野开阔,记录下了历史行进的轨迹和足音,而且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一种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在戏曲程式上,他强调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戏剧性和抒情性的结合,作品具有史剧和诗剧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世纪60年代,黄佐临深切感受到中国话剧完全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行艺术创作并不完善,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写意的传统,因此他提出"写意的戏剧观",主张在中国传统的写意戏曲的基础上创造话剧,同时吸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使话剧既能继承民族优秀遗产,又能吸取世界各国戏剧精粹,使之能成为相当完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剖析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话剧影响近代越剧改革的表现、进程与动因。话剧对近代越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话剧人介入越剧、确立编导制、编演时装戏和营造真实舞台4个方面;越剧的“话剧化”是近代话剧本位意识促成的,在改革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话剧化”直接推动了越剧现代戏曲性的建立,越剧正是在对“话剧化”的主动践行和和反思中确立了剧种的戏曲本体。  相似文献   

16.
鲁迅生前,用他如椽巨笔与敌人战、与庸众战、与论敌战、与自己战;鲁迅死后,他的文字与思想,被一些人披附上形形色色的封建主义外衣,成为阶级斗争的武器。今天,面对鲁迅,我们不仅要力图走近他的文学世界,更应走近他作为启蒙战士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意识流手法是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常见的一种先锋表现技巧,该手法通过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幻等方式致力于表现人物内心丰富复杂的意识流程。川端康成通过早期的简单模仿,中期的大胆尝试,到后期终于创造性地使用了这一手法,为这一手法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东方意识流手法,该手法颇具日本民族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艺术中的“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爱德华·布洛提出的,他认为距离介于主体自身和主体感受之间,它是主体产生某种感受的源泉或媒介。借助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分析中西戏剧的表演,发现前者表现为“距离太远”,后者则是“距离太近”。这鲜明地反映在中国虚拟程式化地表演和西方戏剧“第四堵墙”的理论上。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在早期史剧形式的探索中,主张向西方借鉴,进行"崭新的移植"。但在实际创作中,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他的史剧形式"移植"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就诗学传承而言,除了近现代西洋戏剧形式的继承,他的早期史剧实际上还继承了四川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形式等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在中西方文艺形式的继承中,郭沫若早期戏剧形式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话剧形式的探索与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西凉伎》乃中唐之全能剧,目前见诸史籍,有关《西凉伎》的记载,要数元稹、白居易、李端诗中对《西凉伎》的描绘,从三位诗人诗中的记载来看,《西凉伎》在唐代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最初的音乐即《西凉乐》,结合《狮舞》、《胡腾舞》,乃《西凉伎》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元稹诗所述。后有人就所演《西凉伎》,删去《狮舞》,专就《胡腾》舞发展,而注入路断思乡之情,同一题材,进一步改编,由歌舞而发展为歌舞剧,乃《西凉伎》发展的第二阶段,即李端诗所述。及有心人复用旧伎,增加情节,还入《狮舞》,而益就狮子生情,专以讽刺封疆,此题材再度改编,由《胡腾》歌舞剧而进入全能剧,乃《西凉伎》发展的第三阶段,即白居易诗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