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形象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本文就政府形象管理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分析了政府形象系统的构成、政府形象的优化过程及政府形象管理的背景等.  相似文献   

2.
智能技术参与艺术实践既有历史的根据,又有技术的智能化发展和艺术概念的泛化为其铺陈。智能技术得以赋能艺术有其本体论的根据、认识论的意志使然与知识论的可通达性以及审美境界—自由的高度契合。这种新形式使艺术面临着新的困境,但是艺术仍然保有自己的领地,并不会因此被消解或是取代。当下人工智能不再仅仅是表现艺术的方式,而是凭借“智能技术+艺术”的赋能模式给艺术注入活力并打开了人工智能艺术的新领地。这将是艺术实现自身的拯救方式,也有望成为人类未来更充分自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7):61-63
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分离曾给再生医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很快受到伦理的困扰而举步维艰;成体干细胞的异体应用虽可回避伦理问题,但又受到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风险的限制;ips细胞的技术突破又一次给干细胞研究注入了活力,但达到实际应用的安全与有效尚需时日。因此,找到临床可用的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拿破仑是位非常懂得利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包装宣传自己形象的君王,而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借此机会大献殷勤,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这一位英俊坚毅、多姿多彩的皇帝。  相似文献   

5.
杨杰 《科学大观园》2010,(14):42-43
意大利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壁画作品《创世纪》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远离过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议论。如今,这幅旷世巨作又爆出惊天秘密:两位美国医生声称画中竟然隐藏着人体解剖学的图像!  相似文献   

6.
杰出科学家的成功经验对于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236位科学家传记的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文理兼修是杰出科学家成长经历的共性特征;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人文艺术涉猎尤为突出;人文艺术熏陶强化和丰富了科学家科学活动所需的认知技能、思维方式、创造心境以及价值追求。据此,研究提出了鼓励科技后备人才多样化兴趣培养,增加科技人才所处环境人文艺术熏陶以及加强科技人才非学术范畴形象塑造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标志设计是设计艺术的范畴,它的艺术性包含形象美和意象美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主体形象,传递着企业的经营理念及文化内涵.标志设计的艺术性与市场效应是一个有机联系着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2,(17):23-23
众所周知,大部分女人都会受到每个月生理期的困扰。身体的不适,导致了其情绪上的波动,就乱发脾气了。所以,当女人无缘无故发脾气的时候,男人总会说她生理期又到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申报》中的科学家报道文章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申报》中展现的是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热爱科学事业和科学真理的科学家形象。《申报》中科学家形象的构建与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这样的科学家形象实际上是受到诸多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艺术源于生活。现如今,在现实世界中,有一种和电影中的“毒液”一样神奇的材料,正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如果你曾看过电影《毒液》,想必一定会对电影中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印象深刻:不断流动的“毒液”,就像四处喷涌的黑色触手,向着指定的方向一直延伸,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艺术源于生活。现如今,在现实世界中,有一种和电影中的“毒液”一样神奇的材料,正受到各国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它们既可以像液体一样自由流动,又能够被磁场控制进行定向移动,这就是磁性液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赫胥黎作为"达尔文的斗犬"的形象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它在中国的学界和公众中广泛流传,一直没有受到质疑。然而,该形象简化了赫胥黎与达尔文进化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成为一个历史神话。19世纪末,"达尔文的斗犬"的形象在英国科学史中被建构起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英国科学史研究的深入,它才逐步被解构。通过介绍德斯蒙德的历史解释模型和新近的科学文化史研究,可以对赫胥黎为何支持和宣传达尔文进化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1,(10):F0003-F0003
矫饰主义是指1520年至1600年间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绘画风格,源自意大利文“manirera”。大部分的矫饰主义画家都轻视自古典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所建立的艺术“规矩”。矫饰主义作品的特性坚持以人物为优先考量,色彩的运用不在于描绘形象而是用来加强感情效果。主要画家包括布隆兹诺、阿尔比诺等。  相似文献   

13.
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干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它们的叶子,它们会反击,而且用的是致命武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素食的动物又“发明”出与之对抗的武器,而那些植物又会进一步采取防御措施……于是,人们在动物和植物之间发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14.
昆曲     
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一带,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相传是元末明初昆山人顾坚始创,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相似文献   

15.
肖兵 《科学大观园》2012,(3):F0002-F0002,I0001
军用飞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直都是中规中矩,因为这些都是军用装备,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所以在人们心中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形象。但是,有一组照片却打破了人们心目中常规军用飞机的形象,这些军机造型怪异,有的如吸血蝙蝠,有的如变形金刚,还有的如外星飞船造访人间。  相似文献   

16.
张玉壁 《科学大观园》2009,(2):F0002-F0002
白野大先生的绘面作品注重表现、写意。他从艺术表现审美主体中感受到外物所产生的情意,自由形象并超越形象之外去表现,而直追主观意绪和对象内在生命意象的显现。这可以从战幽庄剧的“解衣般礴”、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神与物游”中得到印证。画家作画时心有主宰、胸储造化,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9,(1):66-67
匈奴帝国曾称霸欧洲 公元1世纪中叶,活跃于蒙古高原的匈奴被中国东汉王朝屡次击败,又受到蒙古高原新兴的鲜卑族的挤压,不得不向西迁移。此后300年的史书中很少提到匈奴人的去向。公元4世纪,这个神秘民族又现身欧洲,来到里海北岸的顿河草原游牧。公元375年,匈奴人开始大规模扩张,他们向西攻灭了阿兰人和东哥特人在多瑙河沿岸所建立的国家,向南攻克亚美尼亚,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0,(16):49-50
努尔哈赤既是二国之主,又是家族的家长,无论从哪个身份来看,他都对其兄弟子侄的婚姻有决定权。太宗初年从国家礼制上明确了这一制度,但仍不时有人违反这一规定。天聪二年,多铎欲娶阿布泰之女,“阿济格不奏请于上,又不与众贝勒议,擅令阿达海与多铎为媒,又同阿达海至阿布泰家视其女”,阿济格因此受到惩罚。  相似文献   

19.
王姝画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2):61-61,64
“中国元素”,即具有中国典型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同时并进的时代,中国元素既体现民族艺术的独特性,又符合现代人的时尚审美要求;既展现东方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又紧跟国际时尚潮流,具有研究分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争论的焦点问题,并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阶段性的历史考察,指出了在远古时代、近代和当代科学与艺术相互联系的不同特征。文章还对分析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