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类汉字的表意手段.认为这三类汉字各有三种表意手段。象形有直接勾勒事物全部轮廓、勾勒事物最具区别于其他事物之特征的部位的轮廓和勾勒轮廓并提示环境三种表意手段。指事有相同符号累叠、利用两个符号之间的空间关系表示概念和在所勾勒的事物形体上加注指示性符号等三种表意手段。会意有象事、象意、合义三种表意手段。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由于汉字的字形与意义的直接关联,以及汉字在书体演变中呈现出的丰富形式,使得汉字字形能够超越符号,从而转化为艺术形式.书法的形式不是经过了美化的视觉符号,而是充满着自由性和创造性的视觉图像,其中不仅仅具有汉字原本的抽象含义,而且饱含了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和思想.字形是书法艺术不可忽略的基础,而书法在形式上又不拘泥于文字符号的形式,是对符号的超越,从而由实用性的视觉符号成为艺术性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3.
方块白文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字俗字有很密切的关系。一些过去被认为是白文自造字的书写符号实际上是由汉字俗字借用而来的。此外,有一部分白文自造字则是在字形上与汉字俗字偶合。汉字俗字对白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白文直接借用汉字俗字;二是白文造字法受到汉字俗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原则是指语言的形式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一种象似性,这种象似性直接映照所表现的意义、概念、和经验结构。该原则包括顺序象似性原则,距离象似性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标记象似性原则等。本文以顺序象似性原则为基础,列举该原则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语言层面、语用层面和篇章层面中的体现,以揭示顺序象似原则在语言符号中的普遍与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5.
论语言符号的三重性——任意性、理据性与象似性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的符号性是语言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语言的符号性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本文拟就语言的符号性问题进行一些探索。我们认为语言符号具有三重性-任意性、理据性和象似性。语言符号是任意性、理据性与象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语言不仅是占支配地位的交流手段,也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具有可被感知和携带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反射出入的感知和观念。认知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语言符号的认识,增进了对语言符号本质,语言符号理论的反思。本文从认知角度回顾了语言符号的发展史;展示了语言符号的认识背景、性质、特点及其发展概况;体现了语言符号研究成果。本文在看到前入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目睹当今语言学研究的新发展的基础上,对语言符号的新认识一象似性及其特点、类型、及语用体现进行诠释;并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进行了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7.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是语言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否存在,以及它与象似性的矛盾关系如何界定,本文从语言事实和语言理论两个方面论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二者都是可以论证的,同时存在,互相补充,而并非非此即彼的。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王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王弼探讨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将其看做是意和象的统一。“立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自然涉及艺术思维。“立象”的过程是比兴思维的过程,无论是选择物象还是心理创造都离不开比兴思维。在比兴思维的调和下,意象才能真正地发挥审美作用。“兴象”从基元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意象,但它不是普通的意象,而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具有刚健壮大情思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就是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9.
刘薇 《科技信息》2010,(29):141-141
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造型基础课程在思维教学上,一方面要紧跟时代设计思雏潮流,另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思维方式的继承和保留,从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中汲取思维养份传导给学生。“观物取象”是汉字造字思维的代表典范,因此设计造型基础教学可以立足传统“象”思维。对“象外之象”的延展是现代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从汉字造字“象”思维中所要汲取民族性思维方式的一种形式。设计造型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这种造字“象”思维所体现出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字方式、构型原则和意象性思维表现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设计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象外之象”的“象”思维设计能力。把一个普通的物象的最简单的外形和设计者最内心的情感、思维相结合。创造出无限的设计造型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一象多意"是个别意象内部独特的一种偏义现象.所谓"一象多意" ,是指同一种"景意象"或"事意象",能用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意思想.本文以"流水意象"与"入梦意象"进行例析,除了印证"一象"能够蕴含"多意"的文学现象外,更归纳出"流水意象"与"入梦意象"典型且多元的"一象多意"意象系统.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符号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符号的对象,两者是交互作用的,体现文化的内外价值。文化符号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能代表一个地域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独特文化。本文设计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问卷,运用列联表分析模型和因子分析模型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可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文化符号认可度具有高度的趋同性,与性别、学历等因素无关;影响中国文化符号认可度的两个因子分别为中国文化符号的内容和中国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及形成条件,两者相比较,后者更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由于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需要,在机电部资助下,我们在大专院校普遍使用的IBMPC系列微机上研制了一套广州话文语转换系统,此系统实现了在CCDOS支持下,键字实时发出准确的广州话读音及英、日、俄文字母以及若干符号的相应读音.同时实现了自由控制字的发音和字形的显示.并应用此系统开发了若干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是众说不一。我们认为,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它的产生是受八卦的从对自然直观的具体观察出发,转化为抽象的符号模式的影响,在原始图画记事的基础上,人们共同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国古代主流文学叙事中的母亲形象,并分析其历史建构的文化内涵,认为经过历代主流文学的塑造,“母亲”与受难、牺牲、无私、爱等意义形成了一定的转化规则,母亲形象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母亲意义承载沉重的家庭伦理信息,这种信息随着叙事的传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对母亲的道德评价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汉语符号系统中所映射出来的是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成语是汉语符号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在它的形成与演变中,汉民族具象性的思维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语中包含大量的“象”,生动而具体,它们所具有的性状和特征就是这些成语所要表达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旅游节庆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举办地带来显著的经济、社会、文化效益.近年来我国旅游节庆发展如火如荼,各地纷纷打造自己独具特色的区域标志性旅游节庆.但学术界对于区域标志性旅游节庆的理解以及如何科学地遴选区域标志性旅游节庆却少有研究和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多个旅游节庆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为选择区域标志性旅游节庆提供定量依据,并以湖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成为世界解读能够诠释中国的一种方式,它能代表中国、影响世界.本论文主要针对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符号做识别和分类等智能化处理,目标是探讨一种关于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符号智能识别的解决方案.我们先从简单的分类任务入手,利用浅层学习中多特征融合的方法来解决分类问题,再通过使用深度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来处理这一问题.最后,我们提出了基于深度层级特征和SVM 结合的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符号识别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特定的博物馆中对文化展品进行识别,并做成基于线上线下的识别APP.  相似文献   

18.
索绪尔符号论中,“能指”仅仅局限于“音响形象”,但是,汉字这种语言符号,其“能指”不仅仅局限于“音响形象”,更是一种象征性语言符号,受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意象思维特征,使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和鉴赏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审美意象的隐喻性和延伸性,并且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9.
阐述春节习俗改变的现状和内在因素,认为春节作为中国传统礼俗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情感意义。同时对年味的散淡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中国乡土文明是否已经无法适应这个聚变的社会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继承和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不仅是一个"诗国",而且也是一个"丝国"。诗与丝,前者作为精神文化的代表,后者作为物质文化的代表,两者很早就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丝与诗的紧密结合,成为我国古代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唐诗》中,出现大量与丝绸相关的"丝绸诗","丝绸诗"中有大量关于女性形象描写的诗句。"丝绸诗"中女性形象的丰富多彩,体现了女性在唐代丝绸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