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宣称"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诗歌闯入国境"。他为什么要"非诗"?"非诗"的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精神指向?文章旨在对《理想国》中所列举出的诗人的罪状以及对诗谴责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出柏拉图"非诗"的真正用意:为了对公民进行理性教育与启蒙,以及对理想城邦的重塑与建构。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七卷专门讲到了洞穴理论。笔者认为洞穴理论谈到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认清世界的真相,找到生命的"光"。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洞穴理论的蕴涵、束缚我们生活在"洞穴"中的枷锁和如何走出洞穴,找到生命中的"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让人们在当今社会能更好地理解洞穴之喻,更好地把握"善"这一核心,走出洞穴,找到生命中的"光"。  相似文献   

3.
柏拉图和孔子的理论各自对中西方产生过重大影响,是后世诸多思想的滥觞。择其诗教文艺观进行对比,第一部分探讨居于不同地域的二人为何会形成较为相似的强调文艺教化的观点,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个人角度等三个方面论述;第二部分从柏拉图和孔子看待文艺的角度与方法、态度等方面比较其诗教文艺观的异同,并简略陈述形成如此差异的原因;第三部分略论柏拉图和孔子诗教文艺观的后世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尽管在柏拉图之前的思想家们对正义做了很多探讨,但柏拉图认为,他们的理解是片面的,他们对正义没有做出准确的界定。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对几种较为流行的正义观进行了批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正义观。柏拉图指出,正义应是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内在统一,国家整体正义与公民个体正义的相互依存与共生即是对正义理念的体现,国家整体与公民个体各自的正义与否都势必影响对方的正义与否。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探究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城灵假说"的"城邦与个人同构"模型,巧妙地论证了国家教育观。柏拉图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教育的"大众化"使个人的灵魂发生转向,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各安其位,培养"幸福人;"而国家应该承担培养"好公民"的责任,并令其履行"化大众"的职责,使每个人在城邦中各司其职,从而达成国家的和谐。柏拉图关于个人、教育、国家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构建我国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巨著《理想国》中阐发了自己关于建立一个安定团结,和谐美满社会的哲学理念,其中"正义"这一核心思想贯穿始终。柏拉图探讨了城邦的正义和公民个人灵魂的正义这两方面内容,得出观点:当两者都实现了正义与和谐,一个完美理想的国家便得以建立了。虽然《理想国》倡导的"和谐"有其阶级局限性,它的精髓对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第五卷中系统阐释了他的妇女儿童观,基本奠定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柏拉图反对一夫一妻制,提倡婚姻最优结合和优生优育.柏拉图主张儿童要有专门人员抚养,过集体生活。这些思想反映了他妇女儿童观的时代进步性,也包含了他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在其所著的《理想国》一书中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教育、宗教、道 德等思想和理念,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他在第八卷关于《理想国》的四种制度的对话中,反映出的主张绝对 民主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但其中一些积极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在其所著的《理想国》一书中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教育、宗教、道德等思想和理念,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他在第八卷关于《理想国》的四种制度的对话中,反映出的主张绝对民主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但其中一些积极的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分工,在柏拉图的国家学说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说;“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这已经点明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可是过去理论界却忽视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看来这是不幸的。当我们仔细考察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对“理想国”及其与此相关的范畴,诸如“正义”、“智慧”、“勇敢”、“节制”,等等有更加明晰的了解。一、“理想国”从分工中得以规定要探索分工在“理想国”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考察《国家篇》中“理想国”和“正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小玲  李博文 《科技信息》2009,(9):92-92,69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正义宣言。柏拉图在书中驳斥了正义就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和不正义比正义有益四种“正义观”,其中还系统的阐述了他追求的正义观是一种社会秩序观,其中包括城邦等级秩序和个人内心秩序的平衡。这样才能建立起哲学家当王,国家公民各守其职、各尽其责的理想国。此外,正义国家还需要教育制度和公共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理想国》第一卷始终围绕着"究竟正义是什么"的问题展开了辩论。无论是对于克法洛斯"欠债还债就是正义",玻勒马霍斯"正义就是益友损敌",还是色拉叙马霍斯"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苏格拉底都可以提出他自己的说辞。整体看来,通过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的辩论,苏格拉底的立场在柏拉图的笔墨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在《文艺对话集》中以诗体形式阐述了他的“理想国”内涵,言说了理念、摹仿、情感、灵感、迷狂等理论概念。他是站在政治立场上表达此类话语的。由于对话中柏拉图的观点是通过他者的口吻述说的,隐喻、反讽、戏谑表达方式的采用,在“灵感诗人”和“摹仿诗人”地位上的贵族化倾向,使他的美学观点显现出鲜明的悖论色调。  相似文献   

14.
秦彩霞 《科技信息》2012,(35):178-178,249
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从批判经验的具体正义入手,引出了国家的正义概念。他提出正义就是国家中每一阶层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互不逾越。本文同时从和谐社会、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国等角度论述了柏拉图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都十分重视对柏拉图文艺思想的研究,但对其美学思想方面的研究却较少,为了探究其美学思想,作者选取柏拉图名篇《理想国》作为切入点,深层次探究《理想国》的构想、精髓以及映射出的美学思想,引起同行学者加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理想国》一书对民主政体及民主政体之下的人持以尖锐的批评,书中用较大篇幅分析了民主制的成因并论述了在其治下的城邦和人民堕落的必然性。本文即意在分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力图呈现的民主政制的内在矛盾,以此来论证柏拉图意义上的民主国家理论和现实上的不可能性,并以上述分析为切入点,分析《理想国》一书在此处的基本格调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贯穿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概念是正义,孔子在《伦语》中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仁。二者在概念层面上既蕴含着个人意义也蕴含着国家意义。正义与仁在观念上和制度构想上既有相似又有差异,本文试图对《理想国》中的正义和《伦语》中的仁进行梳理、比较,从而帮助理解中西方法律文化的相似与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批评家们渐失正义之心的当下,重申柏拉图的意义不言自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对"模仿"的专注探讨,以一种悖论式的"反智"立场,深度解构了写作中的"非正义"姿态。由此,我们有必要回应柏拉图的正义诉求,在批评界呼唤某种"批评正义"的建构。这里的正义,指代的是批评写作中理应持有的理性态度与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19.
正义作为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影响着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分析柏拉图的正义观入手,论述《理想国》的社会正义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公正,建设和谐政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塑造了一个充满正义、智慧、勇敢、和谐的理想城邦,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统一的政体。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建设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21世纪第15个年头,回望不断刷新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无不绽放着理想国的光辉。"智慧"的本质是什么?陆家嘴智慧社区建设模式率先给出了一个现实模型,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对理想智慧社区建设的另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