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关于研究植物群落这门学科的名称使用极为混乱,本文比较研究了现代较为通用的“地植物学”、“植物社会学”、“植物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及“植物群落学”等名称,认为“植物群落学”是最适当而确切的名称。植物群落学研究的对象应包括栽培植物群落,企图把植物群落学研究局限于“野生”群落及否认栽培植物群落也是植物群落学研究对象的观点是错误的。植物群落学研究的内容、在现代可划分为群落结构、群落生态、群落演替、群落分类及群落分布等五个主要方面。所谓“群落生理学”“群落生物学”及“群落遗传学”等内容的划分是不合乎客观事实的。  相似文献   

2.
群落是植物景观的基本组成单元,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笔者以浙江长兴回龙山公园为例,提出了以群落为单元的植被规划思路,阐述了公园植被规划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在公园总体规划背景与植被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带性、生态适应性、演替等植物群落学原理,结合公园现有地形地貌及总体功能布局,将整个公园植被景观分为生态林、防护林、人工风景林、观光田园、湿地植被5个分区。每个植被分区都相应设计了多种群落单元组合,以体现其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通过规划,培育出了生态合理、景观优美的植物群落,公园的植被功能得以恢复,景观效果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太湖西区公路两侧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按植物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层,运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研究无锡马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公路两侧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各植物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4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具有相关一致性,草本层则差异较大;(2)公路边坡经人工植被修复后,植物物种多样性比未经修复的显著增加,起到防护边坡和改善景观的作用;(3)修复的湖滩地植物群落盖度大,但种类单一,故物种多样性较低;(4)原生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大;合理的人工修复可促进受损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增加;(5)通过物种多样性计算方法的比较,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状况。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七差地区芒果园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海南岛七差地区芒果园植被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芒果园植被丰富,共有植物102种、38科、95属,其中以双子叶植物占优势,有72属,单子叶植物次之,有22属;在102种植物中,草本植物有52种,为芒果林下的优势植物种群;植物群落特征为人工植物群落.本文还对芒果园植物的组成、性状、不同生态习性以及多度、盖度和频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保护和改良利用芒果园植被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草地植物群落的60种常见植物,做了种间关联分析,绘出了45个样地的6O种植物关联分析x~2矩阵,以及反映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和群聚的星象图,并且对植物种的关联分析在草地植被分析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人工植被又称栽培植被或农业植被.它和自然植被合称为植被,人工植被是人们为了获得所需要的植物产品而建立起来的人工植物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所提供的产品多寡,决定于经营管理水平,而后者又决定于科学技术水平。因此,研究人工植被的现状及其规律性,对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协调植物与环境关系,挖掘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区内人工植被的研究,创立更合理的人工植被,获取更丰富的植物产品,提高经济效益,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植被地图为数据源,在样带划分的基础上,采用种毗连法与种小区法对山西省植被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原、草丛、草甸、栽培植被7种主要的景观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了研究,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地显示:7种景观要素中以栽培植被格局规模最大,且连接趋势呈现为针叶林与灌丛、栽培植被与草原和草丛显著正相关连接,针叶林与栽培植被、草丛与阔叶林和草原显著负相关连接,而其他景观要素之间连接关系不显著.分析结果与山西植被的实际分布格局也较为吻合,同时也反映了种毗连法、种小区法可作为基于植被地图研究景观连接的两种有效方法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及其组成成分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调查统计北京市东灵山地区野生维管植物种类数目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和植物群落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灵山地区是北京市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山地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带结构,各带植物群落特征明显;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复杂,以温带成分为主;特有植物贫乏.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北岸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青了孔和QH85-14C孔的孢粉分析资料以及对青海湖北岸植物群落的系统取样调查,对该地区的植被进行了区系、生活型、演变趋势及环境因子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现有种子植物26科、75属、142种,其地理成分复杂,分布区交错,起源有老有新,特有种、属少,种类不多;(2)自然植被可分为7个植被型、24个群落;(3)与本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相适应,植物群落以地上芽植物和隐芽植物为主;(4)全新世以来,随着气候由暖→冷,湿→干、植被演变趋势为森林草原→森林→温性草原;(5)影响植被分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热量)、大气温度和大气湿度。  相似文献   

10.
前言     
1981年以来,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植物分类室曾多次对贵州荔波植物进行考察,发现荔波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特别是其南部喀斯特森林保存较为完好,国内十分罕见。研究这一地区的植物资源,在其开发、利用、保护和科学价值上,都是很有意义的。为此,生物研究所于1984年4月将“贵州荔波植物考察”正式立为课题,对荔波植物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科学考察。考察内容包括自然概况,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区系,植被及植物群落,珍稀植物等。  相似文献   

11.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考喜箩戛的感婪和苌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本文介绍了城市园林植物的功能,阐述了植物造景的运用手法和生态园林产生的效益,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研究不同LUCC景观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的特征及动态变化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与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90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的生态学指数,探讨了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的统计学特征、多样性特征、异构性特征、复杂性特征.在LUCC理论方法指导下,对神农架地区植被景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神农架地区植被景观特征的变化过程和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神农架地区LUCC植被景观总体上稳定性非常强;林地类植被景观、草地类植被景观处于稳定向好状态;耕地类植被景观处于缩减紧凑状态,是退耕还林的结果;湿地类植被景观变化表明神农架地区湿地保护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
沿海砂生植被是由一些砂生植物和耐水和抗干旱的植物组成,主要特点是种类组成简单、群落类型较少,植物的生活型为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主要群落可划分10个群落。构成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的植物群落的关键种的分布格局,反应了群落的时空分布格局与群落对砂生栖息地的适应,并在一定程度揭示了生物群落在时间尺度上的演替过程。砂生植物群落是构成沿海特殊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沙和海岸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该类植被和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植物和植被多样性现状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物种多样性、特有种、植物区系、具有重要保护意义的物种以及其他特色的保护对象,指出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植物物种丰富多样,是重要古老木本蕨类桫椤的重要种源库。同时物种和生境的多样性,使得植物群落类型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多样性。根据群落发生的不同以及“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的划分标准,将该保护区自然植被划分为 5个植被型,人工植被划分为 6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完善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植物景观的配置,选取校园内4个典型功能区域的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对各区域内的植物景观进行拍照并记录,分析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发现植物配置方式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如下合理化建议:增加植物种类、引入不同叶色的植物、加大垂直绿化藤本植物的引进、有针对性地种植可吸收有害物质的树种等.从而为校...  相似文献   

16.
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至全球尺度上,水热条件是决定植物种、生活型或植被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而在景观及更小的尺度上,区域环境因子则主导着植被的分布格局。数量分类和排序是研究群落生态关系的重要数量方法,它为客观、准确地揭示植被、植物群落及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提供了合理、有效的途径。笔者从群落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格局的角度出发,综述了我国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的相关研究,阐述了采用数量分类和排序方法研究山地植被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我国山地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植被,意即植物的复被,为一地建植物群落的总体,是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山东植被属中国植被的组成部分,也是山东重要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景观多样性的分析方法,探讨了4种景观类型:植物群落组成、种数、层次、色彩在武汉道路绿化带上的应用以及对道路绿化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生活型组成上分析,武汉市各道路绿化带植物景观多样性差异不大,整体组成单一,类型较少;从种数上,景观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不同地段道路绿化带植物种数差别较大;从层次上看,多样性指数偏高,说明不同路段绿化带层次上差异较大;而色彩的景观优势度最大,说明道路绿化带中某一类色彩占优势.  相似文献   

19.
对陕北黄土高原典型地段中的神木、府谷县和韩城市进行景观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模型试验研究.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以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结合地面考察资料,对典型地段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探索性综合评价.由于景观本身具有高度的秩序,它包括了地表有机的植被群落与无机的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以及与无机作用派生的土壤等要素,组成了一个具有区域性的自然综合体.通过图像解译对生态功能定量综合分析,分析和研究了景观内部功能与结构、标志与评价模型,确定了各单元环境质量,并按分值排列其等级序列.为典型地段分区治理和开发利用与环境监测提供依据.为黄土高原大范围定量、快速评价、监测和人工调控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20.
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覆盖分析表明疏勒河流域以覆盖度5%~25%的荒漠景观为主,覆盖度0~5%的戈壁和25%~50%的荒漠绿洲过渡带为辅.在中下游走廊平原区布设203个植物样方对研究区荒漠及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分布进行研究,共发现样方内植物97种,隶属于24科69属,其中菊科、豆科、藜科和禾本科最多,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7.53%、16.49%、15.46%、13.40%;出现频率达10%以上的物种有5个,分别为芦苇(39.41%)、黑果枸杞(33.99%)、骆驼刺(32.51%)、多枝柽柳(20.69%)和白刺(12.32%),重要值依次为38.62%、26.06%、37.42%、34.66%、28.43%;经PC-ORD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200处可将研究区内的植被类型划分为8种,且植被类型随生境地貌不同而不同.综合运用5种多样性指数对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表明: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极其简单,物种丰富度和均匀性较差,生态优势度较高,优势种的优势地位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