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再论《三国演义》作者不是罗贯中--答杜贵晨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存于国家图书馆的黄正甫刊本《三国演义》的正中,有大量证据证明,该书是一个早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刊本,其成书时间在明中叶,其最初写定是南方人。最近,杜贵晨先生撰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杜所作的分析论证或言之无据,或证据不能成立。本针对杜作答,以更充分的证据说明《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中叶,其作不可能是罗贯中。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但它在历史常识和地理方位上存在着严重的混乱错讹现象,考察、指正这些错讹对提高今天历史文学创作的艺术水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来讲《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基本不提或极少提到《世说新语》,本文则说明二者关系十分密切,具体表现在:《世说新语》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三国演义》不仅在运用这些资料时颇有特点,而且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墨洋 《少儿科技》2014,(12):39-3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有人背诵《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总能勾起我的"馋虫",让我想要再读一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描写了许多人物,有多谋、多疑的曹操,有仁义、善良的刘备,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气量狭小的周瑜……  相似文献   

5.
近5年来,《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时间厦版本问题的研究是基于20世纪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大陆共出版有关论文(著)30多篇(部),为这一“热点”问题研究提供了最新的材料或观点。虽然还存在诸说并存的情况,但相对集中的趋势毕竟意味着对学术结论的进一步接近。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三国演义》作者、成书年代及版本问题的探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各种分歧的认识、观点、说法等。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不减以往,仅我国大陆出版发表的各种有关论著就达40多篇(部),其中不乏新的见解与资料。对近10年来的有关研究予以述要,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分歧在新世纪《三国演义》研究中的延续与演变。  相似文献   

7.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三国演义》一方面赋予刘备集团以最美好的性质,同时又将其置于失败的境地,进而使人们在同情和怜悯之中萌生了对善良正义和真理的渴望,品尝到悲剧的韵味所在。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的阵前答话有些很精彩,从聊聊数语中即可窥见其为人或未来命运之走向,有的阵前答话则是精心设计的圈套,让敌方不知不觉入彀。分析《三国演义》的阵前答话,可以从一个小小的侧面领略这部传世经典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9.
苏晓辉 《科技信息》2010,(23):178-178,146
但凡阅读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人们都很会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在叙事层面、人物描写、历史事件真伪等方面差异很大。文学情感之间的比较主要体现在作者的历史背景的不同,文章格式的差异等方面;人物的差异主要是刘备、曹操等人在历史上和小说中人物个性的不同;历史事件的差异简单列举徐庶归曹,死诸葛吓跑活仲达两个方面,其余还存在很多。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以梦写心,以梦写人,梦即故事,故事即梦,文中二十八个梦互相关联、彼此照应,形成了一个具有多重层级的梦系统。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分析小说中梦系统的层次结构,揭示梦系统中各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以三大战役为分界点,把整个故事划为四个板块,而这四个板块的连接则是由小说中的“小人物”来完成的,我们在这里称之为“过渡”人物。这些人物不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整部小说浑然一体,显示出一种严整而流畅的艺术结构之美,也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地理空间叙事是其空间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构建在文本中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谋臣的方略,一是争战中地理形势的分析。这两种方式都是在叙事过程中实现的。它对《三国演义》叙事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叙事与地理空间之间是“随物赋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白日梦包含小说中人物之梦、作者创作之梦以及评改者之梦三种类型,其产生与作者和评改者密切相关。白日梦的描写不仅大大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重要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演的主要是义。其内涵虽十分丰富,但可用心理批评的理论把它分成无意识层次、前意识层次、意识层次。张飞、关羽、刘备三人分别代表了不同层次的义,敷衍着不同层次的艺术特色,映射着桃园结义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义"是《三国演义》的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与情节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情节发展的依据,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并在"义"的对比和前后照应中推进情节的发展,显示情节发展的结果。"义"与情节在小说结构上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