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任何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是亘古不变的,"赋、比、兴"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的涵义存在历史差异,而"赋、比、兴"的演变到20世纪80年代前后仍是文论家的热门话题。本文试将当时各家之论作集中比较,以明晰"赋、比、兴"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张燕 《当代地方科技》2010,(21):156-157
本文通过西周时期周公的"制礼作乐"的礼乐制度的产生、发展到春秋末期的"礼崩乐坏"现象,结合与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为线索来挖掘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本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驱使西周礼乐制由盛到衰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绘画发展到南宋,梁楷异军突起,开创了人物画前所未有的风貌。他的创作理念从那里来?独特的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必有他的艺术历程。从亲密始,疏远终这是规律。梁楷能突破"形似"的羁绊,敢于"遗貌取神"大力追求人物内心世界的充分表现。特别是在苏轼倡导的文人画理论的影响下,以"墨戏"这种特殊的创作心态对梁楷及当时一批文人画家的创作意念——崇尚自由解脱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里有个"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关羽、张飞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可是诸葛亮正在午睡,三人只好耐心等待。诸葛亮是有意在考验来访者吗?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很懂养生,确实在午睡。当时他是"卧龙",当然要"草堂春睡足。  相似文献   

5.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市民文学代表,首次大量描写了中国的商人形象,尤其是苏州商人和徽州商人的形象。然而,明清时还有一支更为引人注目的商帮,那便是晋商,"三言二拍"中虽然很少提到晋商,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晋商却是十分兴盛。"三言二拍"中的苏州、徽州商人和明清时的晋商产生于相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是由他们各自所处地域及经商传统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杨东生  程云霞 《科技信息》2009,(31):127-127,124
从1917年到1949年,阎锡山的军事工业建设思想在他在山西进行军事工业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结合当时山西的具体情况和阎锡山的个人经历,阎锡山的军事工业建设思想有以下特点:第一,自力更生的特点。第二,以"实效"为标准的务实精神。第三,寓军于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上海以一个"飞地"的状态存在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也存在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施蛰存笔下的上海不同于别人,甚至不同于同为海派的其他作家,他的上海叙述有一种都市与乡土的二元性叙述,空间在他笔下一分为二,一个是显性的残酷肮脏的都市空间和另一个是隐形的诗意美好的乡土空间。  相似文献   

8.
结合对背景史料的分析,考察汉末名士蔡邕与曹操二人之间的交游活动。蔡邕比曹操年长22岁,而曹丕曾声称"家父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为后来的著名历史事件"文姬归汉"的动因做出了部分注解。二人或因共同的好友乔玄而相知,由对诗文、音乐等的相同爱好到性情相投,同时,从蔡邕善于知人、乐于奖掖后进的性格来看,他对当时尚无名气的曹操应有一定的知遇之恩。  相似文献   

9.
苏轼"崇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颇有趣味、令人深思的文学现象。究其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深受北宋学术思想文化思潮和当时人们注重理性、精神、道德重构,以及社会上"学陶"风气等外在因素影响之外,尚有其内在的直接的心理动因:一是苏轼在人生困境中,经过人生反思,为寻求一种精神依托而自觉"师范"陶渊明;二是苏轼对陶渊明疏朗淡远诗学境界的倾心推崇;三是苏轼艺术审美理想与陶渊明审美旨趣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0.
东汉后期爆发的"党锢之祸"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宦官迫害文人的政治事件,在延续近二十年的"党锢之祸"中,清流士大夫几乎被一网打尽。"党锢之祸"的爆发是当时各种集团政治利益的冲突、文化冲突和士风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面对看起来"突然降临"的地震,世界上各科技强国如何应对?世界各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地震预报研究,当时有日本、美国、苏联、中国等均投入研究,研究过程充满了坎坷。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合作化题材小说中的情爱叙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当时主流政治话语的强力规训下,情爱叙事失去了其本来的面目。"儿女情"被革命、阶级话语深深地压抑和遮蔽了,而呈现出来的乃是两种最为典型的"志同道不合"式与"志同道合"式的情爱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汉代画像石中除了描写农耕、战争、宴饮等场面外,最多的要属墓葬前面用来祭祀的辟邪兽了。从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东汉石辟邪来看,其兽形象并不统一,制作也较为粗糙。在这些石兽中,除了宗资墓前有"辟邪"字样的石兽外,很可能有一部分石兽如穷奇等在当时被称为"辟邪"。,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发现这种"观看"的主体并非是一个外在的观者,而是想象中墓葬内部的死者灵魂。这就是汉代大量存在于汉代墓葬中的画像石会有大量辟邪兽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吕氏"活法"说渊源自苏轼、黄庭坚的诗论,其内涵和表现更加丰富和有针对性。吕本中的"活法"论在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影响深远。从黄庭坚的"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到江西后学拘泥于此而不知变通,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尤其是杨万里和陆游的自出机杼,宋诗重新获得生命和活力,中间如果没有吕本中的提倡"活法",其过程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郭沫若及创造社一班人应合着时代的需要,顺应着时代的大潮,带着满身的青春的气息,强烈地表现了"我的我要爆了"的个性精神,发出了真正的"自我觉醒之绝叫"。在《女神》中,郭沫若以火热的激情,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雄浑的格调,在新诗坛塑造了一个敢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要不断的毁灭,不断的创造",足以把日月星辰和"全宇宙来吞了"的"大我"形象。向整个世界发出电闪雷鸣般的呼喊。如果说,鲁迅是以一个思想家的风范,在当时的中国站在时代思想的峰巅上,以理性的力量向国民发出启蒙的呐喊;那么,郭沫若及创造社一班人,则是站到了时代情感的峰巅上,以充满情绪的力量而向世界发出的放号和冲击。如果说,郭沫若等人在当时对于社会的理想与光明的未来还是较为模糊而不能作出什么很具体的描摹的话。那么,他们在个性解放这一五四精神的大方向上则从实践上达到了十分具体明确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郭沫若及创造社一班人应合着时代的需要,顺应着时代的大潮,带着满身的青春的气息,强烈地表现了"我的我要爆了"的个性精神,发出了真正的"自我觉醒之绝叫"。在《女神》中,郭沫若以火热的激情,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雄浑的格调,在新诗坛塑造了一个敢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要不断的毁灭,不断的创造",足以把日月星辰和"全宇宙来吞了"的"大我"形象。向整个世界发出电闪雷鸣般的呼喊。如果说,鲁迅是以一个思想家的风范,在当时的中国站在时代思想的峰巅上,以理性的力量向国民发出启蒙的呐喊;那么,郭沫若及创造社一班人,则是站到了时代情感的峰巅上,以充满情绪的力量而向世界发出的放号和冲击。如果说,郭沫若等人在当时对于社会的理想与光明的未来还是较为模糊而不能作出什么很具体的描摹的话。那么,他们在个性解放这一五四精神的大方向上则从实践上达到了十分具体明确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先秦时期重要著作,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程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经》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全书中"以"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试图描绘《诗经》中"以"字的语法面貌,为研究虚词"以"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不能简单地概而论之为重商或抑商,对于古代商业政策的研究,应将其置于其所产生的时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需要明确的是:我国古代的商业依其性质有官营商业和私营商业两部分,"抑商"究竟是抑制官营商业还是抑制私营商业这才是讨论的焦点。西汉王朝对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商业政策。因此,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绝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惟此才能对"重农抑商"政策有一个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蜀山剑侠传》年轻正派女侠的身体叙述具有"美化"、"神化"的特征。这种叙述策略体现了作者女性崇拜的无意识与自我想象的本质。而这种叙述模式的深层根源则是读者、作者与当时社会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20.
最初的香水     
张佳玮 《世界博览》2014,(20):86-86
香水界有个小神话,说法国香水所以雄霸欧洲,是因为巴黎格外脏和臭。事情倒是真的:1270年,巴黎有过条法令,可见当时的风貌:"任何人不可在阳台上泼洒马桶,违者罚款。"你可以想像这法令颁布前,巴黎那窄街暗巷,是如何的雨雪缤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