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山东元代砖雕壁画墓上承宋金墓葬形制,但具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其墓葬形制为圆形、方形和长方形三种,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葬方向基本为坐北朝南,墓室结构也大同小异.山东元代砖雕壁画墓承袭宋金壁画墓传统的装饰手法,砖雕和壁画装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使墓室的装饰更显丰富和奢华.砖雕装饰内容主要有仿木构件、门楼、楼阁、砖雕桌椅、几案、衣架、门窗等;壁画内容则有妇人启门,家居生活、孝行图等,人物服饰体现了鲜明的蒙古族特征.山东元代雕砖壁画墓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历史现象及丧葬风俗,体现了当时多元一体化的社会文化面貌,具有浓厚的社会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2.
王丹玲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3):136-136,147
本文通过青城古建筑砖雕装饰构件的形态、工艺、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研究,阐述了青城古建筑砖雕装饰艺术的特色,对于甘肃地域艺术资源体系的构建、青城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均具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莉 《当代地方科技》2011,(16):127-127
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宫馆建成于1945年,集中了包括砖雕、木雕、彩画在内的等多种装饰形式。其建筑风格多元、装饰风格多样、题材内容广泛,无论从构思、设计、工艺,都标致着临夏回族砖雕黄金时期的最高水准,并且在文化上体现了以回、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文化元素并存的独特格局。  相似文献   

4.
王卓 《甘肃科技》2008,24(8):142-143
临夏的砖雕艺术作品种类繁多,形象逼真,制作方法、分布类型多样,工艺独特,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在调查研究常家庄园装饰手法的基础上,浅析了常家庄园的建筑装饰语言主要为:雕刻艺术和彩绘艺术.即雕刻包括了木雕、石雕、砖雕.木雕以楹联和建筑构件所表征,楹联数量盛多,吉祥寓意布满建筑构件,充分体现儒商风韵;石雕技艺除传统装饰应用外,传世佳作法帖碑和形态各异百狮园极为突出;照壁、影壁砖雕具有浓厚的晋商人文气息和乡土风情.彩绘艺术采用山西晋中一带特有的"汉纹锦"手法,展现折衷主义的风格.通过本研究将丰富古代建筑装饰词汇,也为现代建筑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源泉.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塔尔寺,有一座酥油花馆,陈列着僧人们巧手创作的多姿多彩的酥油花。它与堆绣、壁画和砖雕一起,被誉为塔尔寺四绝。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黄白色油脂。酥油花,就是用奶油制作的花。  相似文献   

7.
在工艺美术创作中,民居雕刻艺术与陶瓷装饰艺术有着重要的联系。民居建筑中的砖雕、木雕图案与陶瓷雕塑、绘画融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将民居建筑元素融入瓷艺创作之中,有利于拓宽瓷艺创作视野,为陶瓷园地增添奇葩。  相似文献   

8.
张雍  樊敏 《甘肃科技》2012,28(15):110-111
通过对银川平原地区马月坡故居的文化背景、空间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民居严格遵守古典建筑礼制,具有浓郁的地域民族特色,采用了当地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装饰手法(砖雕、木雕、彩绘),它是一种文化遗产,具有建筑专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具有徽派建筑风格与特色的黟县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黟县古建筑有三绝:民居庭院、宗族祠堂、石塔石坊.黟县古建筑最驰名的有三雕:砖雕、木雕、石雕.黟县古建筑最具文化特色的有两雅:楹联、题额.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的雕刻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建筑雕刻装饰重视牢固与美学的协调统一,无论是木雕、石雕还是砖雕艺术雕刻处理都分寸得当,形象、色彩自然得体,建筑装饰雕刻上的一刀一锤,不仅呈现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古典美,而且再现了华夏子孙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1.
河南作为中国戏曲发祥地,留存有大量的戏曲遗迹和文物。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秦汉时期的歌舞俑、说唱俑、舞乐百戏画像,隋代乐伎俑,宋元时期散乐人物雕砖、伎乐童俑砖雕等戏曲文物证明了河南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更说明河南在宋元戏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木雕、石雕和砖雕是晋商大院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建筑装饰手法。三雕装饰既是建筑构件,又起美观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而且是言情表意的载体。晋商大院三雕装饰艺术主要来源于以下动机:人类爱美本能,民族思想的发展和宗教信仰,晋商家族期盼富贵人生的商俗民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安徽毫州(县)大关帝庙是该省著名文物建筑,它不仅是一处古代的庙宇,而且附有戏台、看楼,是一所带有公共建筑性的建筑。其砖雕木刻,都很精细,是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艺术品,现为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进行了测绘勘查、并作出了时代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木雕、石雕和砖雕是晋商大院建筑装饰中常见的建筑装饰手法。"三雕"装饰既是建筑构件,又起美观的作用,不仅丰富了建筑的造型,而且是言情表意的载体。晋商大院"三雕"装饰艺术主要来源于以下动机:人类爱美本能,民族思想的发展和宗教信仰,晋商家族期盼富贵人生的商俗民风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莹莹 《科技信息》2010,(8):265-265
一、康百万庄园的三雕艺术简介康百万庄园,是中国三大庄园之一,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房屋大都为砖木结构,窑洞全部为青砖装砌,饰以各类木雕、砖雕、石雕图案,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十八、十九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庄园的三雕艺术是中原民居雕刻艺苑的奇葩。  相似文献   

16.
洛阳山陕会馆是清代山西、陕西来洛商人所建的聚会场所.山陕会馆的建筑雄伟,五彩纷呈.是一座瑰丽精巧,布局严谨,木、石、砖雕、彩绘艺术誉冠中州的古代建筑.它的文化特征极具洛阳、山西、陕西三地特色,是一座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古建筑群.应加速修葺保护,使之桩颜焕炳,永葆其辉煌壮美.  相似文献   

17.
徽州古民居以其青瓦、粉壁、马头墙为表犁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文章通过对徽州古民居生态模式、构造模式的分析,阐述徽州占民居室内装饰的装饰特性及地域代表性,在与时俱进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些有代表性的题材和内容以含蓄的艺术语言,反映出徽州人对儒家传统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市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砖雕、木雕和石雕等雕刻艺术是下梅村古民居建筑装饰的主要表现形式。雄厚的经济实力、浓郁的礼乐风尚和造房工匠们精湛的刻绘技艺孕育出下梅村古民居建筑雕刻以祥禽瑞兽类、植物类、器物类和人物类吉祥图案为主的多样化的图案装饰题材,它们表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下梅村古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成为闽北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古建筑异地保护是实现古建筑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衢州市龙游县古建筑资源丰富,通过使用传统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的主体结构测量,水准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测量,距离和角度测量时采用等外级标准;使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的壁画、纹理和层面施工技术等方面的测绘,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方法对龙游古建筑砖雕、石雕、木雕等工艺品测绘,实现龙游古民居的异地保护.通过对龙游古建筑的水准测量、控制测量和建筑物内部的碎部测量,获得大量真实数据,通过数据误差分析,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还原古建筑的施工图,为古建筑的异地保护提供工程参照.  相似文献   

20.
徽雕包括砖雕、石雕、木雕,也被称为徽州三雕。徽雕的形成是整个徽州地区多种条件因缘和合的历史过程:徽雕的形成有赖于徽商的经济实力,还有赖于徽州地区精湛的雕刻技艺的支撑。徽雕附属于徽州建筑,既是建筑与装饰组成部分,也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徽文化,因此可以视为极具代表性的徽文化符号。徽雕艺术既有三雕自身的艺术特色,也有与建筑融为一体的整体艺术表现力。徽州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徽雕既可以单独发展,也可以结合徽派建筑的现代复兴而得到整体传承。然而,传承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依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