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文化赢得了自身的独立与自主,成为当代社会政治、经济之外的第三种重要力量;其次,文化改变了其固有的角色,它演变成为一种商品,并逐渐发展为经济领域的一支有生力量,形成了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文化产业。正是由于大众文化的极度扩张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类才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时代,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批评存在的趋于平庸、品位不高乃至失语失范的滑坡现象,期待着批评本身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当代化视野的背景上对学批评进行本体追问,阐明批评的一般化存在,并揭示批评本体的主要内蕴关系,将有助于探讨学批评对于当今社会、当代化及公民个人的人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文学批评界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众声喧哗之中却有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文化研究热,而在文化研究热之中却又聚集于大众文化批评:"身体美学"、"美丽产业"、"日常生活美学化"等理论呈一时之盛,这就导致了发端于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一如其他理论进入中国后的情形相似,发生了变异.怎样反思这类现象?怎样建设我们自己的、能够真正面向问题的文学批评?是我们力图解决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不仅是指不同国家文化间的交际,而同一国家不同地域间也存在不同文化的交际。本文讨论的亚文化交际是指国内不同地域文化群体之间的交际。交际者因其文化差异在交际中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身份。文化身份是一个文化群体成员对其自身文化归属的认同感。本文个案分析原户籍山东的新上海人,从人际关系交往和个人情感归属两个方面,探讨亚文化交际中地域文化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传播方式的变革使大众文化变得日趋多元化,电视传媒、网络传媒、电信传媒、纸质传媒等共同构筑的大众传媒时代使大众消费主体的审美阈限获得了极度拓展和提升,同时也带来了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审美理念的革新,社会性别的转换除荣格所说的阿尼玛与阿尼姆斯情结之外,更包含深刻的传统文化与青年亚文化语境的原因以及对身份认同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随着各种西方艺理论思潮蜂拥进入中国,中国的学批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传统的学批评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先锋派批评正在反思和调整,而学院式批评将主导未来学批评风尚。  相似文献   

7.
柯卉 《科技信息》2010,(21):I0174-I0174
在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话语中,性别差异体现出不利于女性的一种社会权力关系及意识形态。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核心“社会性别”的角度观照大众传媒,分析和阐述了传媒中常见的男女性别话语差异。  相似文献   

8.
李兆瑞 《科技信息》2011,(4):138-138,137
文化身份是某一群体的身份或一个文化群体中的成员的群体身份,是某一群体的归属感。当来自不同文化群体,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走在一起要交流思想、情感和信息时,跨文化交际就产生了。跨文化交际中重要和关键的是要注意构成交际者独特身份的背景、经历和观念是具有极度的文化差异性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和懂得构成不同文化身份的组成以及不同文化群体的文化身份如何影响人们彼此接触、看待和交际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吴辉  李二平 《甘肃科技》2007,23(2):251-252,244
文章对大众传媒在足球运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大众传媒的改革与我国足球运动的改革进程几乎同步发展。大众传媒与足球运动的发展走向也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已成为传播足球运动最快捷、最直接的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大众传媒在体育领域的地位愈加突出,其与足球运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者互相扶持、密切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大众传媒应充分发挥观众多、覆盖广、影响大、社会效果明显的优势,积极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气象文化长期以来被生态批评家所忽视,当代气象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大众传媒的作用。气象播报形式的变迁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大众传媒中的气象文化还表现在好莱坞电影的灾难片类型和生态公益广告中,前者通过灾难叙事对资本主义数百年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对普通民众敲响了警钟,将生态危机意识推广开来。生态公益广告则以融入生活的方式,将生活中小的方面向环保的理念靠齐,一点一滴地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传媒手段不断地产生和不停地升级换代,加速了信息交流的速度.传媒批评是指利用现代传媒工具进行的一种大众化的文艺批评方式.我们应正确对待这种新生的文艺批评方式,协调好它与传统批评的关系,推进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批评与哲学意识的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文学批评的缺陷在于"哲学意识"的贫困,这种贫困主要表现在:一是哲学观念的贫困,二是哲学思辨的贫困.  相似文献   

13.
将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三者联系起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反馈和互生性,从而论证同一"文本"的可读性、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存在的必要性及如何正确对待和运用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原先被殖民的国家在获得军事和政治上的独立之后,殖民国家不得不换用一种更为隐蔽的殖民方式以达到采用原先"殖民主义"不再能顺畅达到目的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内部指向的生产关系的压迫性。从其理论产生的出发点考虑,它加深了我们对西方文化霸权和资本主义利欲本质的认识,从而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本质上,它是不适用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  相似文献   

15.
曹丕《典论·论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首篇文学批评专论 ,开启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的先河。笔者有感于目前对其论述不详 ,本文拟从文学批评意识、批评标准、批评方法、批评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寻绎 ,以期证明《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以及对当代文艺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李长之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一系列文学批评文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强烈的整算意识。这种整体意识表现在两个层面:就对文本的解读来说,他以作家的情感、精神因素作为桥梁和中介,既发掘作家创作的外部因素:又深入于作品的内部世界,探寻其中的联系,显现了别具一格的批评理路;就批评家的批评指归来说,他又遵循“文化——文艺——教化”的宏阔思路,希冀文学批评能够起到教化人心、振奋民气的作用。这种整体意识表明,李长之决不是一个仅仅就文论文的批评家,文学批评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更加宏阔广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