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小叶杨枝把、黑光灯和性诱剂在田间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的诱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小叶杨枝把在田间对棉铃虫成虫有较强的诱集作用,但诱集效率没有黑光灯高,小叶杨枝把所诱雌雄蛾量基本相同.杨枝把之间的摆放距离对诱蛾有影响,在5~40m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大,单把杨枝把平均诱蛾量增加,但总体呈减小趋势.另外,还观察了棉铃虫成虫在夜间的活动规律,在新疆石河子垦区24:00~4:00时段内是棉铃虫成虫活动最频繁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以往我们使用糖醋诱蛾法,按每天诱蛾量作出消长曲线——基准曲线,据此预测第一代粘虫发生期。但在实际应用上有一定偏差,效果并不好。据外地报导,可能是由于蜜源干扰的缘故。为此,本站于一九七四年将糖醋诱蛾与小草把诱卵法同时应用,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证实小草把诱卵法比糖醋诱蛾法更接近实际。于是,一九七五年省去糖醋诱蛾,单用小草把诱卵来预测。现将有关材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教导,今年,在田间调查及药剂防治二化螟适期试验中,初步发现水稻小苗带土移栽有减轻二化螟害的作用。今年第一代二化螟蛾,灯下于4月14日初见,4月19日开始盛发,4月23目为盛发高峰期,终见期在5月17日。全代共诱到螟蛾176只。今年的盛发高峰期比去年提早8天,到4月底止就诱到螟蛾149只,占全代发蛾量的84.6%,去年到4月底止仅诱到25只,占全代发蛾量的14.9%。但  相似文献   

4.
金纹细蛾在河北冀东地区一年发生 5代 ,以蛹越冬 ,主要以幼虫潜食植物叶肉为害。各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 :越冬代 4月 15~ 18日 ;第一代 5月 2 3~ 2 8日 ;第二代 6月 2 2~ 7月 2日 ;第三代 7月 2 0日~ 8月5日 ;第四代 8月 16日~ 9月 4日。利用性诱剂防治金纹细蛾效果显著 ,5个诱扑器共诱雄虫 2 584 9头。利用树干注射器注射 4 0倍速灭杀丁防治效果达 53%。  相似文献   

5.
在光暗周期14L/10D、恒温28℃、相对湿度75%的人工气候箱中,研究了樟巢螟成虫的交配行为和雌蛾的产卵行为.结果显示:樟巢螟成虫在光周期不发生交配行为,进入暗周期后少数雌雄蛾开始发生交配行为.从暗周期5h开始雌雄蛾交配率明显上升,并且在暗周期6.5~7 h达到交配高峰期;不同日龄成虫的交配率不同,以2~3日龄的成虫交配率较高,高峰期交配率达到43%;樟巢螟雌雄蛾的交配行为依时间顺序可以分为预交配期和成功交配期2个过程.雌雄蛾间的交配主要发生在暗周期5~9h.雌蛾产卵全程都在暗周期内,交配后第1天有少许雌蛾开始产卵,第2天产卵雌蛾开始大量增加,第3天时达产卵高峰,而第4天产卵量急剧下降,其中在第2天和第3天达到产卵总数的84%;室内条件下卵块为2~3层的层堆,每卵块平均47.6粒.雌雄蛾的交配率及雌虫产卵量和虫龄有着显著的曲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石河子地区蛾类群落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认识石河子地区蛾类群落多样性特征和蛾类物种在不同季节发生动态,为该地区农林业生产中蛾类物种的鉴定和发生规律调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4年4-10月在石河子地区对蛾类定点灯光诱集,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丰富度(D)、优势度(d)分析,结果表明:(1)石河子地区诱集到的蛾类共计6科,1399头,76种;物种数量7月最高,个体数量8月最高。(2)4月三叶草夜蛾、杨梦尼夜蛾等以蛹越冬的物种开始出蛰,杨梦尼夜蛾为4月的优势种;5月三叶草夜蛾、黄地老虎、八字地老虎、迹歧夜蛾等多化性的昆虫陆续羽化,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6月白线青尺蛾、穗逸夜蛾、同纹夜蛾、甘薯天蛾、朽木夜蛾等陆续出现,但优势不甚明显;7月蛾类的种类到达最大值,种间竞争激烈;8月大部分物种已基本完成了一年的世代的生长,而黄地老虎、三叶草夜蛾、棉铃虫等发育历期较长的昆虫开始大量爆发;9-10月大部分物种陆续进入越冬虫态,仅白点美冬夜蛾、内夜蛾等少数以卵越冬的物种能见到成虫。本研究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蛾类物种年发生动态趋势明显,整体物种和个体数量以夏季最高,以多化性种类为主;春季和秋季种类和个体数量极少,且以一化性种类为主,春季以蛹越冬的种类为主,而秋季以卵越冬的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7.
林区水面灯诱昆虫及虫体可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1986年起,在宁溧丘陵林区水面设置诱虫灯网,进行了马尾松毛虫、竹螟、栎舟蛾及杨树舟蛾等多种森林害虫的诱集杀灭和虫体饲鱼研究。松毛虫成虫趋光飞行可达1100 m,扑灯落水雌蛾含有效卵82.3粒/雌蛾,羽化期每灯每夜诱虫5.10kg。对趋光落水昆虫体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也做了测定。  相似文献   

8.
对苹褐带卷蛾Adoxophyes orana成虫触角和喙感器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特征进行超微观察,为研究该虫的嗅觉感器功能、寄主选择机制及利用性诱剂监测和防治苹褐带卷蛾提供形态学依据。应用扫描电镜对苹褐带卷蛾成虫触角和喙感器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苹褐带卷蛾成虫触角上存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锥形感器、耳形感器(Ⅰ型和Ⅱ型)、鳞形感器、芽形感器及B?hm氏鬃毛等8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存在的数量最多,锥形感器仅在触角鞭节各亚节腹面远端有分布,鳞形感器和芽形感器分别存在于雌虫触角和雄虫触角中,其它类型感器均可在雌雄虫触角的腹背两侧观察到。此外,通过对苹褐带卷蛾成虫喙的形态结构观察显示,其共存在3种感器,即毛形感器、Ⅱ型耳形感器和Ⅱ型腔锥形感器,其中以毛形感器分布数量居多,仅存在少量Ⅱ型耳形感器和Ⅱ型腔锥形感器。苹褐带卷蛾触角感器种类丰富,多数具有嗅觉功能,其具体执行后嗅觉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应用黑光灯、性诱剂,杨枝把等诱捕手段监测148团场棉铃虫的发生情况,经过两年监测表明,该团棉铃虫一年发生三代,第一代棉铃虫幼 虫主要为害麦田,第二代和第三代幼虫主要为害棉花。尤其是第三代为害棉花比较重,蔬菜田发生为害比较均匀。黑光灯监测表明,越冬代始见期逐年提前,数量逐年增加,成虫雌雄比例差异显著。雌虫多于雄虫。  相似文献   

10.
杨小舟蛾的发生规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林间调查、灯诱成虫和室内饲养等方法,研究了杨小舟蛾的发生、发展与气候及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杨小舟蛾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及越冬代成虫的日羽化量;此类害虫喜爱干燥的生长环境,降雨量偏多不利于害虫的生长、发育,但有利于颗粒体病毒病的发生,因此暖冬和干旱高温的气候极易导致此虫猖獗成灾;赤眼蜂、颗粒体病毒和黑棒啮小蜂等是此虫的重要天敌,对害虫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正确测报粘虫虫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防治,我们对粘虫蛾子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初步整理如下: 一、蛾子的来源 1972年冬未发现粘虫以各种虫态在舟山越冬,而早春却诱到大量的粘虫蛾子,所以初步认为舟山群岛的粘虫蛾子,系由外地远距离迁入。分析迁入地有这两个条件: 1.本地有大量蜜源植物招引、供给蛾子产卵前所需的食料,使卵巢发育成熟完成产卵任务。据本站观察,今年蛾子高峰期为4月22日,与油菜花始盛期吻合。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中华微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中华微蛾在河北省昌黎县一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春季3月下旬开始钻出虫瘿,在虫瘿外部结茧化蛹,成虫于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卵单产于新梢中部,幼虫7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钻入新梢内为害,形成大量虫瘿,严重影响新梢发育和树冠成型,影响杏树的产量和品质。试验采用3种不同药剂进行树干注射防治,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蛴槽是一种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的地下害虫,而且防治十分困难,近几年在我省很多地区为害严重,尤其对甜菜、大豆生产危害更大,往往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在其防治上一直没有理想药剂适于控制其危害。针对我省甜菜娘槽发生的严重性,目前尚无较理想的防治方法,我们做了利用白僵菌防治蟒增的室内实验。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虫源: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chiadiampbaliabatrs)二龄幼虫。此供试虫是在豆地及甜菜地采集的成虫,经室内饲育产卵,孵出的二龄幼虫。饲养方法:采集到的成虫,分雌雄两类,然后按1:1的比例放人事先清洗干净…  相似文献   

14.
不同监测工具对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的监测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县2011年应用水盆型、粘胶型性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3种方法监测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的效果对比试验表明,粘胶型性诱捕器和虫情测报灯监测越冬代二化螟成虫效果好,优于水盆型性诱捕器,粘胶型性诱捕器诱蛾始见期、终见期、蛾峰期、高峰日等与灯测接近或基本一致,效果稳定,其安装和操作管理简便易行,是适宜基层监测点推广应用的新型监测工具,可对不同地理生态区和区域性的二化螟监测和防控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董双林  杜家纬 《武夷科学》2002,18(1):316-316
同大多夜蛾科昆虫一样 ,甜菜夜蛾雄蛾腹部第 8节的末端具有味刷构造 ,当雄蛾被引诱到雌蛾或雌性诱芯附近时 ,呈现典型的振翅、打开味刷、腹末端上弯、追逐雌蛾等预交尾序列行为。为弄清甜菜夜蛾雄蛾打开味刷的生理功能 ,探讨利用雄蛾性信息素防治害虫的新途径 ,我们利用电生理及风洞等行为生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初步结果如下。(1) GC分析表明 ,甜菜夜蛾雄蛾味刷的正已烷浸提液中含有 3种组分 (I:II:III) ,3者间的比例为 18:2 5 :5 2 %。(2 )求偶观察表明 ,雄蛾味刷浸提液使雌蛾求偶的百分率降低。在整个暗期的雌蛾求偶阶段 ,处理组雌蛾的求偶百分率均小于对照组 ,在暗期后期的差异更大。求偶率下降使平均求偶时间随之明显缩短 ,对照组雌蛾的平均求偶时间为 4 .5 8h,处理组为 3.4 9h,缩短 2 3.80 %。 (3)风洞测定表明 ,雄蛾味刷浸提液对同种雄蛾向雌性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没有明显的影响。在雌蛾性信息素中加入 2 0个味刷当量的浸提液 ,对雄蛾向性信息素诱芯的定向飞行、飞行半程以上、接近诱芯及在诱芯上的降落率等指标 ,均无明显影响。 (4)雄蛾味刷浸提液不能引起雄蛾触角明显的 EAG反应 ,表明甜菜夜蛾雄蛾触角上不存在味刷化合物的感受器 ,这与结果(3)也是一致的。上述结果提示 ,在甜菜夜蛾雄蛾接近一只  相似文献   

16.
掌握松皮小卷蛾(Laspeyresia grunertiana(Rtzb))在西宁市的生活史及习性,为防治提供参考,于2015—2016年对松皮小卷蛾进行了定点定期观察和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在西宁市为害云杉、油松等苗木,西宁地区1a发生1代,以5~6龄幼虫在韧皮部浅层越冬。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陆续在虫粪堆中化蛹,5月下旬进入成虫羽化盛期,6月初羽化结束,7月上旬幼虫陆续孵化,7月下旬幼虫开始取食并向外排出虫粪堆,10月下旬幼虫停止取食进入越冬态。药剂防治试验表明1.2%烟碱·苦参碱乳油1 000X、3%高渗苯氧威乳油1 000X喷干防治松皮小卷蛾幼虫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造桥虫又叫棉夜蛾。近年来,它的发生出现了新动向,为害与年俱增。这只常年不大引起人们注意的无名小虫已成为我地棉麻生产的一大障碍。1977年是特大发生的一年,发生量之大,危害之严重,是非常惊人的。7月下旬有的棉花、红麻地一亩有虫几十万到几百万条,一株棉花、红麻上高达几十到上百条;个别田块的红麻变成光杆,下面虫粪有厚厚一层,造成损失较大;我所20瓦黑光灯下8月13日一夜就诱获小造桥虫成虫2,172只,相当于轻发生年份全年总蛾量的几倍或几十倍。为了摸清小造桥虫在我地的发生规律,给予测予报提供资料,及时准确地指导防治,1977年我们对其进行初步研究,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可应用于林间生物防治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Kuwana)最佳的植物材料,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分别对12种寄主植物和6种非寄主植物的趋性反应,并采用蜜露显色法测定了4种驱避作用较强的非寄主植物的乙醇提取液对草履蚧蜜露排泄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对寄主植物柿树、枣树、杨树的气味均表现出显著的正趋性,其中柿树对若虫和雌成虫的引诱率分别为68.9%和74.7%,诱集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而对非寄主植物花椒、臭椿、薄荷、连翘的挥发物及上述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液表现出显著的负趋性,这些植物的挥发物和提取液对草履蚧具有显著的驱避作用,而榆叶梅植株挥发物仅对雌成虫具有显著驱避作用;拒食作用测定发现,经臭椿和花椒乙醇提取液处理的枝条,草履蚧若虫的蜜露排泄量分别减少了70.6%和70.1%,雌成虫的减少了80.5%和72.4%,减少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由此得出,柿树气味对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均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花椒和臭椿对草履蚧若虫和雌成虫具有极显著的驱避作用。因此,可以考虑在柿园间作花椒或臭椿模式对草履蚧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了解郴州市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与季节消长。方法采用诱蚊灯诱蚊法对居民区、公园、医院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主要调查到5种蚊虫,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和中华按蚊,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43.79%。从生态观察点共捕获2263只蚊虫,雌雄比例为2.73:1。平均密度为3.49只/(灯·h),不同环境蚊密度为公园〉医院〉居民区。密度呈单峰曲线,7月下旬密度最高,达到7.67只/(灯·h)。结论初步掌握了郴州市蚊虫的种类与季节消长,为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测报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辉  林文才 《武夷科学》2002,18(1):284-285
荔枝蒂蛀虫 ( Conopomorpha sinensis) ,过去常称爻纹细蛾 ,以幼虫在荔枝、龙眼冬梢或荔枝早熟品种的花穗上越冬 ,幼虫于整个果期均可蛀食为害 ,引起落果 ,果实发育后期被害 ,会产生虫粪果 ,降低品质。该虫还能为害花穗、新梢、嫩叶叶脉。蒂蛀虫在漳州一年发生 1 0代 ,世代重叠 ,荔枝果实期、秋梢期是其为害高峰期 ,以果实成熟期受害最重 ,秋梢次之。5月中下旬至 6月中旬是闽南地区主害代 3~ 4代成虫盛发期 ,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上要通过预测预报 ,掌握在蛹羽化率达到 30~ 4 0 %时开始喷药防治。因此 ,选准成虫羽化高峰期及时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