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基于1954--2004年全国743站降水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500hPa风场资料,分析了夏季江淮流域暴雨的气候分布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流域的暴雨降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局地暴雨频繁,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90年代是高值期.通过相关和合成分析发现,暴雨与洪涝的关系密切,涝年暴雨降水可占到总降水的50%左右;1990年代,暴雨降水对洪涝的贡献明显增大.本文还分析了夏季暴雨年代际变化的500hPa环流背景,发现1990年代暴雨明显偏多的因素是:1,蒙古上空存在异常的反气旋环流,有利于中高纬地区的冷空气南下,长江以北地区盛行异常的东北风;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增强了低纬海洋上空水汽的向北输送.富含水汽的异常西南气流和北方地区异常的东北气流在江淮流域上空交汇,存在明显的风切变,导致较强的上升运动,易于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2.
运用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方法,分析了江淮流域5个代表站1903-2000年梅雨期雨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相关关系及年代际差异.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期雨量在近百年来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分析梅雨期雨量与太平洋海温的年代际相关特征发现,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与前期及同期太平洋海温关系密切,前一年冬季及梅雨期东北太平洋海温与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负相关,在热带东太平洋的Nino1 2区两者正相关显著,同年春季西太平洋部分海域海温与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正相关.从年际相关分析发现,前一年冬季太平洋海温与梅雨期雨量正相关,同年春季以及梅雨期两者相关不明显.通过分析年代际差异发现,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与前期及同期热带太平洋关键区海温的21a滑动相关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差异,这种差异与海温的21a滑动平均的年代际冷暖背景关系密切,热带太平洋海温关键区前一年冬季冷海温背景下,梅雨期雨量同海温正相关显著,同年春季暖海温背景下,两者之间负相关显著,而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同中国近海海温之间(从冬季到梅雨期)维持显著的正相关,与该区海温冷暖背景的关系则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梅雨期间江淮流域出现的一次典型的热带季风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暴雨过程与中纬度环流的经向发展和一次南海台风登陆越南的过程有关,中纬度高原槽前暖气流的东进,其暖平流效应吸引台风外围的低空急流北上、加强。热带季风的深入大陆,其湿过程效应促使100hPa层上强辐散中心及其相应的上升运动中心迅速形成,从而导致大暴雨产生。  相似文献   

4.
对1951-1999年中国夏季江淮流域降水异常与海温异常关系的分析表明,前期及同期各季节三大洋海表温度异常(SSTA)与长江流域降水异常的关系是非常显著的,而对淮河流域降水异常总体上的影响较小,前期冬季SSTA的影响显著区主要有:热带印度洋、黑潮、热带中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关键区海温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特征为:当前期冬季赤道印度洋、黑潮、赤道大西洋和热带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升高(降低),当年夏季印度西南季风和东亚热带辐合带减弱(加强),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北),副热带辐合带加强(减弱),长江流域易发生洪涝(干旱),相关显著性分析表明,前冬赤道印度洋和黑潮区的海温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对1956—1983年的季、年降水场的自然正交函数展开分析,揭示出流域的12种基本降水型,并根据逐年降水类型的变化,探讨了它与旱涝灾害的关系。得出:2型和1型是旱涝灾害的主要降水型;连续同型降水是形成重灾的一个主要原因,它具有多发性。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文献中提取明代(1368-1644年)江淮流域人口大量死亡事件,构建10a尺度的事件频次、县次和广度序列,复原了人口大量死亡事件的时空及致灾因子特征,并分析事件与气候的耦合关系.结果 表明:①明代江淮流域人口大量死亡事件共847次,自然灾害是影响人口大量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且以旱灾、疫灾、水灾和潮灾为主;②人口大量...  相似文献   

8.
9.
史桂芬  张云霞  李莹 《河南科学》2020,38(10):1633-1640
利用商丘市8个气象站1960—2018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对商丘市暴雨进行统计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8年商丘市共出现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1187站次,其中暴雨日、大暴雨日、特大暴雨日各占83.7%、16.3%和0.4%.平均年暴雨日数20世纪80年代较少,90年代多,2000—2009年最多,2010—2018年最少,暴雨日数有7~9 a的变化周期.暴雨出现在春、夏、秋季,夏季暴雨日、大暴雨日分别占年总数的75.2%、84.9%,春秋季相差不大.暴雨日出现在3—11月,大暴雨日出现在5—10月,均在7月最多.年平均暴雨日为0.3~0.5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暴雨开始日期提前3.614 d/10 a,结束日期推迟0.283 d/10 a,暴雨发生时间有延长趋势.单站暴雨日、区域性暴雨日分别占总暴雨日数的51.4%,48.6%;90.9%暴雨过程不超过1 d.平均年暴雨强度以2.416 mm/10 a的速率增大,一日最大降水量为363.6 mm.  相似文献   

10.
南盘江流域暴雨过程的水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盘江流域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通过流场形势分析出南盘江流域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南海、孟加拉湾和流域当地.对一些暴雨个例进行的水汽通量散度的计算分析表明,南盘江流域的暴雨区一般都落在最大水汽通量辐合中心附近.对于一些扰动系统不太强的一般大雨、暴雨过程,不仅水汽通量辐合持续时间不长,而且强度不大;而对于大暴雨过程,则不但水汽通量辐合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强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季温盐分布特征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EFDC模式建立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三维温盐模型,计算中加入径流、风、潮流和太阳辐射,与2005年7月观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表明:该文建立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温盐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该海域夏季温盐分布特征变化.由计算结果分析得到,长江口外夏季等温线呈南北走向,近岸高、口外低,长江口夏季水温分布沿着淡水舌方向由口门外逐渐减小;夏季长江冲淡水特征显著,表层低盐水可越过123° E,在长江口外形成向东淡水舌;长江口外冲淡水作用强烈区域的温盐跃层强度最大,其温跃层强度可达0.3 ℃/m,盐跃层强度可达2/m;长江口外温盐跃层位置重合或接近.  相似文献   

12.
13.
以长江中游夏季1998年特大洪涝和2000年异常干旱为实例,对500hPa月平均高度场,极涡,阻塞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面积指数等因子,进行同期大气环流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8年和2000年夏季东亚地区从北到南大气环流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长江流域枯水事件近几年趋于增多.2011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发生干旱,4、5和6月大通径流量分别比多年月平均值分别下降了33.4%、50.6%和50.3%.观测资料表明,4月崇西水文站大部分时间盐度大于0.45(饮用水标准),北支倒灌盐水从崇西水文站到南门大约需要2 d,到宝钢水库需要3~5 d,宝钢水库出现2 d和4 d不宜取水时间,青草沙水库出现5 d和4 d不宜取水时间.5月中下旬北支永隆沙仍被高盐水占据,崇西水文站盐度超标达到7 d,青草沙水库不宜取水d数达到8 d.6月4-7日大潮后中潮期5个观测潮周期内东风西沙水库约有一半时间盐度大于0.45,陈行水库和青草沙水库取水口盐水均低于0.45,但随时间逐渐升高,盐份主要来源于北支倒灌.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一般发生在12月和来年的1-3月,4-6月随着径流量的增大盐水入侵消失.气候变化产生的枯水事件加剧了长江河口盐水入侵、严重影响了非盐水入侵期水源地取水安全.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东北区1751~2000年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区近250年来旱涝灾害演变的特征.根据气象因素和旱涝灾害的关系,引入了转移概率、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厄尔尼诺方法,导出了未来旱涝灾害预报的方法和公式,对该区2001~2010年旱涝灾害趋势作了预测.结果显示,20世纪东北区旱涝灾害较以前都有所加重,尤其是干旱灾害.2001~2010年东北区会出现2次以上的干旱和1~2次的洪涝灾害,且2007年左右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期.该项研究为东北区实际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口安置不仅关系到及时运用,更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行蓄洪区人口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讨论了行蓄洪区人口外迁安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出了外迁安置的实施方式和类型;针对人口外迁安置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提高人口安置规划编制层次,动态确定安置区等人口外迁安置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江淮流域光热充足、物产丰富、经济较发达。但这里经常遭受洪水的侵袭。1998年 ,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事实上 ,这次特大洪水已在预测之中 ,因为在它发生之前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洪水前兆。笔者根据长期的研究 ,对这次特大洪水曾提出自己的看法 ,1995年9月 ,浙江省教委批准了笔者申请的项目 :“1998年前后巨洪预警研究”。其后经过大量的综合分析工作 ,发表了多篇论文[1 ,2] ,并随后得到证实。为此 ,拟对江淮流域洪水的发生规律及其变化趋势作进一步探讨。江淮流域的特大洪水20世纪 ,长江流…  相似文献   

19.
 江淮流域光热充足、物产丰富、经济较发达。但这里经常遭受洪水的侵袭。1998年, 长江流域发生了本世纪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事实上, 这次特大洪水已在预测之中, 因为在它发生之前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洪水前兆。笔者根据长期的研究, 对这次特大洪水曾提出自己的看法, 1995年9月, 浙江省教委批准了笔者申请的项目: ”1998年前后巨洪预警研究“.其后经过大量的综合分析工作, 发表了多篇论文[1, 2], 并随后得到证实。为此, 拟对江淮流域洪水的发生规律及其变化趋势作进一步探讨。江淮流域的特大洪水20世纪, 长江流域排在前3位的特大洪水分别发生在1931、1954和1998年。  相似文献   

20.
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理念下,对海绵城市某公司不同取样点的雨水水质进行检测。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详细情况,给出雨水采集方法、实验方法和水质指标检测方法。选择研究区域4个不同下垫面的屋面和路面作为雨水取样点,分析了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时间的变化规律、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强度的变化规律和不同下垫面影响下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雨洪控制中衡量雨水径流水质指标含量相对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水质逐渐好转并最终趋于稳定;短时暴雨和强度消耗时长降雨相比,径流污染负荷明显更高;舍弃前10 min的初期径流雨水后,水质明显更好,说明海绵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很高,可作为第二水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