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经络的物质属性、生理功能及相关的联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来,经络研究取得较明显的进展,14条经脉线的客观性,似已不再置疑;经络的三维定位问题,许多讨论已倾向于认为是在人体的间隙维系统之中;祝总骧等的实验观察,与间隙维定位之说甚相一致。经络的物质属性及整体调节功能已势在必索。本文旨在从非线性科学自组织理论入手,对经络的物质属性及生理功能做出探讨性阐述。一、《分形论》与《相似学》是席卷很多学科的学术思潮被公认的,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史蒂芬·霍金教授曾说:如果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而且不用方程式来解释制约宇宙定律方面的基本观念,他会同…  相似文献   

2.
人体体表是否存在经脉及其相应的结构和功能,是经络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问题.为生理学表征的经络现象应有其物质的实在基础.若能阐明它的物理性实质,则可揭示经络现象背后起支配作用的科学规律.该文介绍利用最新的生物医学光学测量方法以及红外热成像层析系统,来研究人体的经络现象,并构建了经络光学的研究体系,还实验探索了人体经脉腧穴红外辐射特征和光波沿经脉线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3.
经络—重要的生命科学命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经络的定义与概念,试衅从现代科学观点评价经络。提出评价的依据,进而对人体表经络循行线作科学评价;论述经络在生命科学中的地位;指出经络与控工生物学与医学观点的分离,以及生命科学中间一性的表现。依此预言,以经络作为探索生命科学的启示,在并置膜结构贯通的生物含水缝隙通道系统的空间中,调控生命物质运行的规律是可知的。  相似文献   

4.
人体科学的经络理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内外开放度的日益加大,中医与中医药体系的诊治功效正日益受到国内和国际医学界的认 知和关注,针灸疗法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也开始获得承认。有关方面也把中医学和经络学的探讨郑重 地列入了国家级的研究序列。但人们对中医及作为中医学重要理论基础的经络学说的认识,至今仍众说 纷纭,歧见甚大。我刊近几年来曾陆续发表过若干篇从不同角度探索、讨论经络学、中医学的文章,引起 不少读者的兴趣和关注,本期又在此集中地发表了以此篇为始的涉及这一领域的六篇不同角度、不同观 点的文章。这些不同观点显然反映了不同学派的各自之言一。如何在比较中,在实证中逐步扬弃、汇萃、融 合这些认知,可能尚需时日,需得有个较长的过程。但我们相信,通过这种不同认知的交锋和探讨,终会 有利于逐渐深入问题的本质和要核,因此,我们欢迎各方专家学者继续来文来稿,参与讨论。 有意思的是,本期这六篇文章中,刘新中等三位作者《人体科学的经络理论》一文中,用分形几何学 方法对“细胞、组织、器官间隙”问题所作的论证,竞是在完全独立、完全不同的背景、视角、方法下,却不 谋而合地与本刊 19964第 10期发表的张声闳《关于经络本质和机制的探讨》一文中提出的“经络以人体 间隙维内体液方式存  相似文献   

5.
经络系统的假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络理论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理论,对治病健身起着指导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类的伟大贡献。这一重要理论,相传已有2000多年,但至今仍是生命科学之谜;然而广大科学工作者经数十年努力,已为揭开经络之谜奠定了基础。取得的成果归纳如下:(1)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生命现象;(2)用皮肤电、声学法等生理物理方法,明确肯定了经络的位置与古籍所标一致;(3)经络非神经,也非淋巴和血管系统,是一个独立系统,但它与上述系统有密切联系;(4)经络线上存在着电、热、声、光的生物物理特异性;(5)实验方法已证明经络与脏…  相似文献   

6.
人体经络复杂网络路由问题的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经络—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jingluo-immune-nerve-endocrinenetwork)学说,采用复杂网络定义、模型、算法和理论,对穴位在经络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交互条件、路由途径、高导电性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建立了经络的复杂网络路由模型,证实了该网络的存在·信息物质沿经络路线传播,经络循行也有确定的方向和速度,确立了经络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及调控生命信息物质为经络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两位作者曾在本刊1996年10月刊上首先发表了“经络就是人体间隙维系统”的论点。从近几年不同方面的研究和不同作者的论文来看 ,不少成果和结论是与两位作者的论断相呼应的。此文中 ,他们在参照了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后又进一步提出创建《人体间隙生理学》的动议。正如他们在文中所言 ,“都谈人体事 ,哪能不相通”。本刊刊出此文 ,是希望中西医界研究人体和经络的各方专家学者能就作者的上述倡议是否有助于中西医生理、病理基础的沟通 ,予以关注 ,并欢迎来稿讨论。  相似文献   

8.
低阻经络研究Ⅳ. 对经络生理学功能的推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阻经络研究Ⅲ》“经络是疏松结缔组织里间液较丰富的带区”推断的基础上,根据已确立的生理学事实,进一步推测:经络是经络信息载体物质扩散的低阻通道;经络信息载体物质是组胺;以及经络生物信息放大器是肥大细胞。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关于经络功能的“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机能一体化”假说。最后说明,疏松结缔组织网络如何具有中国医学所注意到的经络系统的各种机能,包括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功能,在病理条件下的效应,针灸引起的感觉和反应沿经络的传递,以及用针灸体表经络来治疗有关内脏的疾患,等等。  相似文献   

9.
经络腧穴的本质是什么?读过关于祝总骧教授的报告文学之后,我研究了很多的资料,然而却一直对此深感困惑。8月中旬,第9号台风“杰拉华”在我国江浙一带登陆。当时我正在进行如何消除台风的理论研究。恰在此时,读到了2000年第7期《科技导报》上的两篇论文,《人体科学的经络理论》和《论经络与细胞物理环境》。沉思之中,忽然感到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经络腧穴系统是组织液的开放式循环系统,经脉结构形态类似于台风眼。由此,这就衍生出了我所谓之的“经络腧穴的组织液旋理论”。  相似文献   

10.
经脉、络脉简称为经络。经 ,原意为“纵丝”,即直行主线之意 ;络 ,则为网之意。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以营养周身、协调阴阳、防御病邪、反映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因为十二经脉“内属于府藏 ,外络支节”,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故经络系统中 ,以十二经脉为主 ,又称十二正经。十二经脉具有手足部位、阴阳属性、所属脏腑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十二经脉中的辨证观点1 .1 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法认为 :世界是一个相互对立的统一体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物质世界本身所具有辩…  相似文献   

11.
生物电子“运动平衡理论探讨——经络导平仪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谢景安等创研经络导平仪成果及其实践的基础上,从理学角度阐述了经络导平的概念,给出了其公式、经络导平机理,“生物电子”、“生物电子”运动宏观特性,提出了作者的认识,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2.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路,包括经脉与络脉两大部分。经是主干,犹如途径;络是分支,犹如网络。它们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把内部的脏腑和外部各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具有接受刺激的功能。这些特定的刺激点,在历史文献中有“砭灸处”“气穴”“骨空”“孔穴”“输穴”以及穴位等不同名称。从这些名称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腧穴的理解,不是把它看成孤立于体表的,而是把它看成与内部组织、器官有一定联系的,互相输通的一些特定部位。经络的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平衡的功能,临床上主要是通过腧穴的反映来体现的。刺激一定的腧穴,就可以发挥相应经络的作用,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激发机体内的抗病能力,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经络与腧穴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微循环是西医判断人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它和癌的转移、复发与恶化成正相关的关系。经络状态是传统中医辩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中医经络现代研究肯定了体表穴位与脏腑功能的相关联系,当人体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的伏安特性(V-A)也随之而产生明显的变化。郭林新气功的呼吸导引、势子导引和意念导引强调的正是在气功态下对人体经络有意识的锻炼疏通,所谓“经络通,百病消”。采用显微摄相机、MCIMPS系列微循环图象处理及多参数测量系统,连续三年对坚持练郭林新气功的数十名患者进行微循环参数和血液粘度的跟踪检测。自1995年起又增加了用JXT-2经络穴位图示诊断仪同时检测上述患者的经络V-A特性曲线。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望对郭林新气功疗效检测提供可靠的定量判据,从而为人体生命科学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经络研究分为文献研究与实验研究,主要是实验研究。经络是古老的中医概念,而实验研究是利用现代科技研究经络,其主题与手段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经络研究具有交叉学科性质,其复杂性和难度不可低估,干什么,怎样干,需要认真论证。一、经络名不正则言不顺,经络研究还必须从经络本身起源说起。经络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西医学没有对应的东西。中医认为人体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为:肺──手太阴经;心──手少阴经;心包──手厥阴经;大肠──手阳明经;小肠──手太阳经;三焦──手少阳经;脾──足太阴经;肾──足少阴经…  相似文献   

15.
组织液定向流动的动力学机理与人体经络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在人体小腿穴位深处骨间膜等毛细血管相对缺少的结缔组织中的组织液流动.解剖发现人小腿穴位处骨间膜上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的分布呈与经络方向一致的平行排列.据此建立了组织液流动两维渗流模型,采用多孔介质来模拟平行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所构成的组织间隙,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数值计算,得到了血压、组织压、毛细血管间距、毛细血管壁渗透系数以及多孔率等参数对流场的影响,其结果都与生理现象相吻合.计算结果显示了平行胶原纤维的存在使得组织液流动更加均匀,为组织间隙中的物质交换和细胞生存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组织液的流动会对其中的肥大细胞会产生较大的壁面剪切应力,血压和组织间隙压等参数会对切应力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总结50年实验,证明人体经络通路现象具有生物学客观真实性,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总结中华传统医药学宝贵经验;概括经络科学对人体生命调节现象的理论性概念,对与生命共存的人体经络循行给出数学表述。  相似文献   

17.
经络在中医学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被认为是人、生物体的生理功能、病理过程和药物归经的主宰。《黄帝内经》中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等记载。经络的分布是以十二正经为主体,网络全身,无处不在,无所不通。经络的基本作用是联络、调节和营养。但经络的现代医学生物学基础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对该问题的研究不仅对于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和指导临床用药很重要,而且为现代医学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经络理论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临床辨证论治中的规律.方法:检索1950-2020年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等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文献,提取文献纳入的中药、取穴处方等数据,对高频药物归经、高频穴位、经络进行频次分析、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并对所涉及的经络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经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几千年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针炙、气功、按摩各科的临床实践,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的一项重大贡献。中医学认为经络系统是人体行气血,平阴阳,法自然,处百病,调虚实,决死生的整体机能调节、控制和反应系统。就其形态内涵而言,经络是“经脉”、“络脉”,以及“经筋”、“皮部”的总称,是以十二正经为主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网络全身的气血运行通道。  相似文献   

20.
微循环是西医判断人体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癌症患者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它和癌的转移,复发与恶化成正相关的关系。经络状态是传统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中医经络现代研究肯定了体表穴位与脏腑功能的相关联系,当人体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时,相应的经络穴位的伏安特性(V-A)也随之而产生明显的变化,郭林新气功能的呼引,势子导引和意念导引调强的正是在气动态下对人体经洛有意识的锻炼疏通,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