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渗析法处理味精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渗析-BAR厌氧生物反应器对味精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用电渗法能有效去除经预处理后的味精废水的氯离子,通过能耗和脱除率的综合比较,选定电渗析的隔离流速为3.4cm/s,当脱盐率大于70%(即ρ(Cl^-1)〈6g/L,每处理1t废水耗电约1.83kW.h,脱氯后的废水,用BAR厌氧生物反应器在中温(35℃)条件下处理,当反应器的CODcr容积负荷小于14kg/(m^3.d)时,CODcr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文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电渗析法净化酸性氨基酸(AA)废水,净化后的水质COD约为20mg/L,处理每吨废水的电耗约为1kW·h/m~3;电渗析法可把废水净化和AA浓缩相结合,在操作电压30V,终点电流0.23A,隔室内流速4cm/s,温度21.2℃的条件下,浓缩水和净化水的浓度比达500,浓缩水中AA的浓度为0.1mol。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室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将乳酸钠转化为乳酸,比较JM-1,DF-120两种离子交换膜的转酸效果,考察乳酸钠的初始浓度对乳酸回收率及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乳酸钠的初始浓度对回收率及能耗均有较明显的影响;JM-1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相对较好,乳酸回收率较高.在操作电流为4 A,乳酸钠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条件下,乳酸的回收率达到95%,能耗为0.78 W.h.g-1.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普通电渗析脱盐实验的基础上,探索了双极膜电渗析法综合处理1,3-丙二醇(PDO)发酵液中有机酸盐的可行性,研究了双极膜电渗析过程中部分操作参数,例如电流密度,溶液流速和酸碱室初始浓度对过程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PDO损失的原因。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有机酸盐可用双极膜电渗析有效脱除,同时回收到90%以上的酸和碱,电流效率在50%~70%范围内,分离回收每摩尔盐的平均能耗约135W h左右。 相似文献
5.
用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分离混合氨基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开发新的混合氨基酸分离技术,提出用双极性膜电渗析分离混合氨基酸的方法.在对混合氨基酸溶液中离子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了使用该法的可行性,并通过三室双极性膜电渗析法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的结果.对于等电点相差很大的谷氨酸和精氨酸以及等电点相差比较大的谷氨酸和甘氨酸以及精氨酸和甘氨酸两元混合物,可以实现很彻底的分离,得到纯度96%以上的产品,电流密度可以达到5~10 mA·cm-2. 对于等电点相差很小的丝氨酸和脯氨酸,则分离难度较大,电流密度在1 mA·cm-2以下.该法不需使用缓冲溶液,可提高分离过程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双极性膜电渗析法用于糖酸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双极性膜电渗析用于生物质水解液糖酸分离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考察了操作电压、电流强度、操作时间、处理溶液组分以及平均电流效率等因素对糖酸分离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水解液中的糖酸可以得到分离,盐酸(w=0.01)和醋酸(w=0.01)可以完全回收,还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提高电流效率和操作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刮削法、化学试剂法、热力分解法、电化学法等对电化学处理苯酚废水时阳极生成的聚苯酚膜层与不锈钢基体的分离进行了探索研究。电化学测试、差热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刮削法、化学试剂法和热力分解法存在膜去除不彻底或聚合物不能回收等缺点,只有电化学法能彻底移除阳极聚苯酚膜。控制体系pH为2、采用0.1mol/L硫酸钠水溶液为电解质、阳极电流密度维持在10mA/cm2以上及电解时间3~10min,即可将苯酚聚合物与不锈钢基体剥离,阳极不锈钢电极可直接回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开发了电渗析处理含1~2.5%乙酸的糠醛废水的新方法。通过中试可以回收20%左右的乙酸,再经过革取、精馏工艺得工业一级乙酸,废水安全排放及回用。技术指标优于小试,重现性良好。为“电渗析-萃取-精馏”工艺的工业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苯并12-冠-4(B12-C-4)苯并15-冠-5(B15-C-5)苯并18-冠-6(B18-C-6)和二苯并18-冠-6(DB8-C-6)为载体,磷酸三丁酯(TBP)或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增塑剂,聚氯乙烯(PVC)为基质,制备了冠醚-TBP(DBP)-PVC固态膜(CTP膜)实验考察了各种膜对碱金属盐混合溶液中M^+电渗析膜输送的特性,实验表明,随冠醚环腔半径增加和溶液中M^+浓度 相似文献
10.
11.
电渗析处理含聚合物污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用电渗析对油田含聚合物污水进行脱盐处理 .研究了电压和流量对离子去除率的影响 :电压升高 ,去除率增大 ;流量增大 ,去除率减小 .研究了电压和流量对能耗的影响 :流量对能耗的影响很小 ,电压越高 ,能耗越大 .用降矿化度后的淡水配制的 1 0 0 0 mg/L聚合物溶液的黏度比用清水配制的高 1 1 .9m Pa· s,抗剪切性能也优于清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 ,因此完全可以代替清水进行聚合物驱油 .该技术能减少含聚污水外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实现含聚污水的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2.
复合式MBR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CMBR)对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出水进行处理研究,系统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各运行了一段时间,以此寻求最短HRT.实验结果表明,当HRT为10 h和5 h时,进水COD质量浓度在915.9-1 937.5 mg/L之间波动,复合式MBR的出水COD分别为62.5-141.7 mg/L和76.2-149.7 mg/L,COD去除率分别为88.7%-96%和85.7%-94.3%,均可以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要求(150 mg/L).当HRT为3 h时,出水COD质量浓度为176.2-291.7 mg/L,不能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要求.复合式MBR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最佳HRT应控制在5 h.污泥质量浓度(MLSS)与COD去除的关系表明,为了得到更好的COD去除率,复合式MBR的最佳MLSS应控制在7 000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3.
几种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过程、技术现状以及特点,并对几种反应器结构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指出了废水厌氧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Ca2+,Mg2+,Fe3+,SO2-4,SiO2-3及I-等杂质离子对F-8020型离子膜制碱过程的影响,探讨了离子膜污染产生机理;用盐酸对F-8020型工业污染膜进行了再生,采用EDAX,SEM及电解性能测试等手段对新旧膜及再生膜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氯碱工业废弃的F-8020型污染膜经再生后膜表面上的Al,Si,Fe,Ti及I等元素形成的污染物能有效去除,电解性能明显改善,再生后离子膜用于盐水电解过程的电流效率达到93%以上,槽压在3.20V以下,能够满足离子膜法制碱工艺的要求和其他用途.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PVDF离子膜的水处理性能和抗污染能力,聚偏氟乙烯与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共混制备了SiO2/PVDF离子交换膜.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以及原子力显微镜对膜表面、断面及孔结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机纳米颗粒的加入使膜表面粗糙度增加,膜的致密性也增加了;大部分纳米颗粒能够以纳米尺寸均匀分布在膜中. 相似文献
16.
The current density is rather low in solid bipolar membranes, because the water transfer rate is relatively slow across solid bipolar membranes made of solid ion-exchange material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use of polymer solutions, such as phosphatic poly(vinyl alcohol) solution, poly(acrylic acid) solution and poly(vinyl alcohol) solutions with dispersed cation/anion-exchange resin particles to prepare bipolar membranes. The 0. 1 mol/L NaOH and the 0.05 mol/L H2SO4 were us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ipolar membranes. For a fixed liquid layer thickness, both the current density and the selectivity increas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increase of a polyelectrolyte solution. The maximum current density measured in the experiment was 1497A/m^2 with a selectivity of 96.8%. 相似文献
17.
涉核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展,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膜分离技术在放射性废水处理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膜蒸馏及液膜等膜过程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机制,综述了国内外膜法处理放射性废水的应用及研究现状,探讨了膜分离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