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在各个领域发明和创造了许多重大科研成果,被国际上权威机构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华—王方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与数学家王元,1959年开拓了用代数数论的方法研究多重积分近似计算的新领域,其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为“华—王方法”。侯氏理论我国西北大学教授侯伯宇与美国乔玲博士等人合写的一篇论文,推导出一条列非定域守恒流的结果,揭示了守恒流的根源,填补了国际上的空白,其  相似文献   

2.
我校物理系侯伯宇教授去年八月以中国教育部代表团成员赴美参加了“国际高能物理学术会议”。在去年广州粒子物理会议期间,他发现美国耶鲁大学理论物理专家Guiseg的论文“不存在非自偶解”的观点是错误的。回校后,他进一步在这方面作了工作,写出了《二维CP(N)理论的非自偶瞬子》论文。在论文中,他指出了Guiseg“不存在非自偶解”观点的漏洞所在,从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找到了“非自偶解”。他的这一工作,在这次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得到有关学者的支持和赞赏。美国耶鲁大学看到了侯伯宇教授的研究成果,认为可以在一些研究领域进行合作,因而去年四月该校理论物理学家谢家雄教授和Thomas、Appelguist教授相继来信,邀请侯伯宇教授作为访问学者去耶鲁大学进行短期合作,并愿提供资助。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公布了第四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我校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著名物理学家侯伯宇教授、王佩教授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等单位的著名科学家周光召、郭汉英、宋行长、吴可、侯伯元、王世坤合作完成的科研项目《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1980年7月,侯伯宇参加了在美国威斯康星州举行的“国际高能物理学术会议”。会后,应谢家雄和阿帕里奎斯特教授的邀请,到耶鲁大学,与几位同行开展短期合作研究。在粒子世界中,粒子运动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规律,这就是所谓对称性。对称性,人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如左右手的轴线对称,风扇叶轮的旋转轴心对称等。物  相似文献   

5.
将在手征(Chiral),模型中有关非定域守恒流的新观念应用于迴路(Loop)表示中去,得到非定域的包含参数 l 的 Noether 流.按 l 展开后获得了任意阶流的表达式.在光锥坐标下直接证明了在迴路(Loop)表示中仍然存在明显的 Kac—Moody 代数结构,并阐明了这种代数结构与 H 变换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侯伯宇教授生于1930年9月11日,男,汉族,北京市人,现为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务委员会和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协会数学物理理事会协联理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理论物理中心高级协联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  相似文献   

7.
今年纪念“七·一”建党活动期间,省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省委组织部授予我校现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侯伯宇教授和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何炼成教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专家”称号。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陕西省劳动模范暨先进集体代表大会上,我校化学系耿信笃教授当选为省劳动模范,现代物理研究所当选为省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8.
被国际同行学者称为“侯氏兄弟”的著名物理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围科技大学北京研究生院侯伯元教授和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侯伯宇教授合著的《物理学家用微分几何》一书,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任编委会主编的《现代物理学丛书》之一。全书有14章,42万字。1~4章主要介绍一般局域微分几何的基本内容,其中前3章分别介绍了流形上3种最重要的微分算子:外微分算子d,Lic导数L_x,协变微分算子  相似文献   

9.
5年来,全校共获得各类科研奖励20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107项,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的标志性科研奖励11项;发表各类研究论文8200余篇,其中被SCI内圈(光盘版)收录论文数从1997年的37篇上升至2001年的109篇,在全国高校的排名由1997年的第36位跃升至2001年的第26位,在省内高校中排名第二。其中,特别是以侯伯宇教授为带头人的理论物理研究所和以史启祯教授为带头人的物理无机化学研究群体,被SCI收录论文数分别占到全校的28%和13%。高鸿院士由于在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2002  相似文献   

10.
在由陕西省科协组织开展的“陕西科技精英”评选活动中,经“陕西科技精英评审委员会”评议审定,我校13位专家被评为“陕西科技精英”。他们分别是:岳劼恒、侯伯宇、刘书琴、江仁寿、冯师颜、吴养曾、王戊堂、耿信笃、赵重远、薛祥煦、王永焱、胡正海、姜信真。其中岳劼恒、侯伯宇已编入《陕西科技精英》第一集,其他11位科技工作者将编入《陕西科技精英》第二和第三集。  相似文献   

11.
对于钝头体的三维高超音速和超音速非定常绕流,给出了Euler方程在团结于钝头体 的非惯性坐标系中的守恒形式,通过对求解域的有限体积离散,矢通量分裂方法以及Warming 和Beam的二阶迎风格式用数值方法计算了Euler方程的时间精确解。给出了利用本文的非定 常流动数值计算结果及1992年任玉新的学位论文“气动稳定性导数的理论与数值方法”计算出 的俯仰阻尼导数的值,它与实验结果较好地符合。表明文中的非定常流动数值计算方法是可靠 的,对准确确定飞行器的动导数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印国际科学合作的地区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1977-2004年收录的中国的国际合著论文82796篇和印度的困际科学合著论文42762篇,比较了中、印两国国际科学合作的地区结构,展示两国国际科学合作的不同特征,通过比较证明了语言和地理是影响两国国际科学合作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耀中博士最近荣获中国科协首届青年科技奖,成为我国首届青年科技奖94名获奖人中最年轻者之一。张耀中,生于1962年12月,1985年9月在四川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考入我校,在侯伯宇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1988年5月毕业后,经同行专家推荐,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批,于6月份进入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博土后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学习刻苦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5月27~30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环境多相流"暑期学习班及国际研讨会(2015 Summer School a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Multiphase Flows)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召开。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郭照立教授和美国Delaware大学Lian-Ping Wang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本次会议是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继2013和2014年后的第3届多相流系列会议。来自美国、日  相似文献   

15.
<正>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子流形几何与曲率流国际会议于2016年5月6~10日在浙江大学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刘克峰教授和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许洪伟教授共同负责主持,组织委员会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伟平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徐浩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胡正宇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数计学院王长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唐梓洲教授,清华大学数学系李海中教授,复旦大学数学学院丁青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6月9~14日,多相流前沿基础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郭照立教授和美国Delaware大学Lian-Ping Wang教授担任本次国际会议主席。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工程院院士S.E.Elghobashi教授、佛罗里达大学S.Balachandar教授、Notre Dame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  相似文献   

17.
西北大学地处周、秦、汉、唐的故都西安,是西北地区创建最早的一所高等学府。现在是一所文、理、工、管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全国重点院校之一。我校设有石油化学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14个系36个专业,教授张岂之、侯伯宇、王戍堂、赵重远、薛祥煦、彭树智等,在一些学科领域内,已经成为有影响的学者、专家。我校一贯注重科学研究,每年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百余项。1979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和陕西省科研奖励200余项。点集拓扑学、超双曲型方程、粒子理论、古生物地层学、中国黄土、前寒武纪地质、中国地理学史、唐代文学、中国思想史、秦汉史等领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18.
红壤资源表征、经营和利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8月24—27日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召开。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2篇,包括特邀论文5篇、口头报告15篇和墙报12篇。40名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爱尔兰、巴西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子元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MACAULAY土地利用研究所荣誉研究员M.J.Wilson博士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寿天德于1982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视觉研究实验室,确定以研究视觉信息处理的中枢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1997年寿天德调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到复旦大学工作,建立该校脑科学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视觉研究实验室由周逸峰负责.视觉研究实验室成立以来共承担各类研究课题30余项,总经费800多万元,发表国内外核心刊物论文100余篇,其中国际核心刊物论文60余篇,被国际同行引用400次以上.2007年在 "Neurobiology of Aging"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被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选为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视觉研究实验室成员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一些个人奖项.2002年起与美国犹他大学Leventhal教授合作进行有关哺乳动物视觉系统衰老机制的研究,获NIH子课题及国家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资助,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2001年以来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吕忠林教授合作进行有关弱视认知损害机制的研究,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视觉研究实验室主要成员开设了五门以上课程,曾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批优秀课程奖.共指导学士论文50余篇,硕士论文20篇,博士论文21篇.  相似文献   

20.
2006年6月24~25日,由浙江大学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浙江大学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与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非政府部门的发展与地方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学术负责人为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郑永年教授和浙江大学法学院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陈剩勇教授和郎友兴教授。来自海内外的50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其中外宾人数为12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中方人数为35人。收到中文论文数为28篇,外文论文数为14篇,编订成《非政府部门与中国地方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