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业人口问题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 所以 ,要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从人口问题入手 ,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加大教育投资力度 ,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人才强国”观念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向“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居民”的转型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时间变异和相互作用等属性;生态文明建设与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破解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安全、环境支撑、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6大体系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路径,而“三农”问题的破解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平谷区“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大我与小我、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政府与市场等矛盾问题,梳理了“三农”向“三生”转型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发展生态产业和培育生态居民3条路径加快“三农”向“三生”的转型,以期为平谷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一、认清“三农”问题形成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把“三农”问题列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朱基总理最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称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上任后,面对记者坦诚提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总之,不论是上一届政府还是本届政府,领导人的工作思路和重点,都把中国的“农民、农村、农业”即“三农”问题,视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确实,抓住“三农”问题就是抓住了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综合竞争…  相似文献   

4.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但目前农村教育状况难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农村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农科教结合工作等途径,从而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劳务经济"与"三农"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核心。"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发展"劳务经济",有关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最终促进农民收入更快增长,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6.
李广平 《安徽科技》2011,(12):42-42
创立芜湖“三农”科技短信群发平台,是芜湖市科技局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科技工作重心下移、为科技工作者搭建服务“三农”的平台、创新农村科技推广体制的一项尝试。“三农”短信群发工作由芜湖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具体承办,自2007年10月运行以来已经4年。这项工作把科技下乡和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优化农业生产技术、帮助农村用户预防究竟和抗灾自救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三农”关键节点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深受广大农村用户尤其是农民朋友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人口问题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人口问题入手,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人才强国”观念,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三农”问题显得十分突出,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能就“农”论“农”,必须采取“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只有把“三农”问题放到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中来考虑,解决“三农”问题才有希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始终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是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200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彰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这是我国连续7年发布的以解决“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2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并提出了诸多措施,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这为解决山西“三农”问题提供巨大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和关注“三农”问题,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中,相继启动了旨在推进北京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21行动计划”。市科委提出了旨在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引擎行动”,实现市区和郊区县协同发展的“涌泉行动”,推动首都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奥运行动”。北京市科委积极创新针对“三农”的科技观,以“三大行动”为先导,引领“221行动计划”,站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潮头,审视定位北京新农业,吸收新的动力,深度挖…  相似文献   

11.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如何从根本上破解“三农”这一难题,已成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三农”问题的现状、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这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三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什么会有“三农”(农村、农民、农业)问题?“三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怎么解决“三农”问题?“三农”是不是个无解方程?这些问题不仅理论界在苦苦思索 ,而且政府和基层干部也在不断探索。笔者在此谈点自己的看法和思路。一、为什么会有“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可以用一个“弱”字来回答 ,即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一个地位正在愈加相对弱化的区域。1 农民是弱势群体 ,常常成为被伤害的对象农民之所以常常成为被伤害的对象 ,就是因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民成为弱势群体又源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民主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事关重大、事关全局,在当前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发展农村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制度,实行“三教”(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统筹,“两教”(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结合,是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将“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技推广工作是“三农”工作中的桥梁与纽带.是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实现者.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的工作。笔者做为多年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现就乌兰察布市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提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天水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资源制约、产业制约、项目与投资制约、农民自身素质制约.要实现农民增收,主要应抓好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并为农民增收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廖宝珠 《海峡科学》2009,(5):82-83,97
“三农”工作一直是近年国家关注的重点。服务好“三农”是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永恒主题,该文就“三农”经济中的金融服务现状和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实践作若干阐述。  相似文献   

17.
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这一核心问题,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安西县总人口10.6万人,农村人口占80%。“三农”问题始终关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目前全县棉花、草业、畜牧、林果、特产五大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成为安西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经济总量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70%,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五大支柱产业发展链条较短,农民收入增长还不够快。如何用科技破解“三农”问题,拉伸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安西科技工作将以“七化”的科技视野面对“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出来。从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力、普遍提高农民素质、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3方面论述了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党我国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乡镇政府是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组织者和引导者,搞好乡镇综合改革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加快乡镇政府综合改革,理顺党政关系、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引导发展经济、正确执行“三农”政策和加强乡镇政府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于吉良 《创新科技》2003,(12):58-59
<正> “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三农”问题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在会上也讲到:“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和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提出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