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不同退化湿地土壤含水量纵向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若尔盖湿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的土壤水分含量,并分析其随土壤深度变化的纵向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典型苔草湿地中,土壤含水量主要受植被根系蓄水影响,在20 cm深度左右含水量达最大.在轻度和中度退化湿地中,土壤含水量受植被根系蓄水和地下水的共同影响,土壤深度在20 cm以内,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深度在20~65 cm之间,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深度在65 cm以下,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严重退化湿地中土壤含水量主要受地下水影响,随深度增加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2.
潜流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和良好的污染物处理效率,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湿地运行方式因能通过调节湿地内部溶解氧(DO)质量浓度与分布而影响其脱氮效率,在实际运行中受到重视.本文研究了潜流人工湿地连续和间歇运行方式下湿地床内DO质量浓度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其运行效果及湿地植物根系在两种运行方式下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连续运行条件下湿地床内植物根系泌氧较少,湿地床后端DO质量浓度基本保持在0.1mg/L以下;间歇运行方式更能有效促使植物根系向下延伸与周边扩展,提升了整个湿地床内的DO质量浓度,使两级湿地床内的DO质量浓度都保持在0.2mg/L以上;间歇运行方式下出水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率由连续运行下的45.6%,46.1%分别提高到57.8%,62.9%.  相似文献   

3.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表观水力停留时间HRT(hydraulic retention time)、水深和运行前间隔天数对模拟径流处理人工湿地内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运行控制参数对径流处理人工湿地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HRT、水深、运行前间隔天数,其中HRT为关键影响因素,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其他2个参数;有机物去除效果随HRT的增长而增加,但当HRT大于36h,HRT对CODCr去除效果的影响降低;HRT越短,运行前间隔天数对CODCr去除效率的影响越大;0.2m和0.4m水深的CODCr去除率差异并不明显,但0.6m水深时,CODCr去除率显著降低,水深增加导致氧传质能力的减弱和水力效率的下降是有机物去除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停止进水期间,人工湿地水相CODCr平均浓度随停进水天数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但UV254与CODCr的比值上升趋势明显,表明系统内根系分泌、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内源有机物占水相有机物组分增加。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湿地植物对微塑料暴露湿地脱氮性能的影响,构建了2组垂直流人工湿地(黄菖蒲湿地和无植物湿地),对比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 MPs)短期和长期暴露下2组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生态效应及脱氮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2组湿地均可实现PS MPs的有效去除,去除率均超过99.8%;PS MPs短期暴露下,黄菖蒲湿地体现出更高的脱氮性能;而PS MPs的长期暴露对黄菖蒲光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将产生不利影响,叶片光合色素质量分数下降了13.92%~26.15%;PS MPs短期及长期暴露下,黄菖蒲湿地中微生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整体丰度也高于无植物湿地.以上结果为同步去除污水中氮素和微塑料的人工湿地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潜流型人工湿地的脲酶活性分布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考察了潜流型人工湿地中脲酶活性的分布特性,分析了脲酶分布与湿地植物、微生物状态及污水处理效果间的关系,揭示了潜流湿地的脱氮机制.结果表明:潜流湿地中含氮污染物的去除以生物降解为主要途径,脲酶活性与TN去除率显著相关;各潜流湿地中,有植物湿地脲酶活性高于空白湿地,芦苇湿地高于美人蕉湿地,垂直流湿地与水平流湿地无明显差异;潜流湿地的脲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及活性紧密相关;湿地各层的脲酶活性均沿程下降,中、上层明显高于下层;植物根系分泌物直接影响脲酶活性,使其由根面至非根区递减.芦苇根际脲酶活性高于美人蕉,新生根根际明显高于老根;潜流湿地脲酶活性受温度变化影响,低温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使湿地脲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是一种复杂而有效的生态系统,它利用系统中基质、植物和微生物三者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协同作用下实现对受污水体的净化.开展人工湿地结构与运行参数的优化研究,对环境中污水的净化及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人工湿地中基质、植物、微生物、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负荷(HLR)、水位、温度、溶解氧(DO)及酸碱度(p H)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运用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陶粒"单一填料和"陶粒+沸石"组合填料的两种垂直流人工湿地试验装置为研究对象,评价两种试验装置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性能,并结合湿地植物对TN去除的贡献率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其脱氮机理,以期为该湿地系统服务于农村生活污水强化脱氮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陶粒+沸石"组合填料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NH_4~+-N及TN的平均去除率高于采用"陶粒"单一填料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的23%和25%,且其出水的NH_4~+-N及TN浓度均满足一级B标准(GB 18918-2002)的要求;两种垂直流人工湿地中植物吸收对污水中TN去除的贡献率均低于0.5%,因此填料吸附和微生物净化是该湿地系统脱氮的主要途径;采用"陶粒+沸石"组合填料的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更高的多样性;组合填料式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及填料中具备丰富的硝化和反硝化功能菌群,从而为该湿地系统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强化脱氮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微生物是营养物质和有机质转化、矿化的主要执行者,它们的种群组成以及数量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净化容量和效果。本文针对人工湿地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在不同季节不同基质层面上的数量变化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得到人工湿地中有效处理深度范围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床的关键之处,具有发达的根系、氮磷吸收效果高的水生植物会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本文通过野外人工模拟的方法来试验不同植物净化效率,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在相同工艺下运用不同植物时的人工湿地净化效率对比提供科研数据。  相似文献   

10.
人工湿地植物在物候期变化下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人工湿地在冬春季节去污能力下降的问题,对人工湿地的布水方式进行了优化,探究了8种不同物候期水生植物在不同季节去除营养盐和COD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布水方案能促进8种植物的根系生长,有利于改善系统的去污能力。不同植物组成的人工湿地在不同季节的去污能力不同,同时在人工湿地中种植夏秋组和冬春组湿地植物,或许是解决人工湿地在冬春季节污染物去除率偏低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国超  刘圣勇  李幸芳  李刚 《河南科学》2011,29(6):742-745
对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认为湿地植物自然枯萎造成的二次污染、大污染负荷冲击及处理效果随运行时间的退化是制约人工湿地在生活污水处理上应用的主要因素;人工湿地运行环境的人工调控、生活污水的厌氧处理与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结合及经济效益体现是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分析江苏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对污水中铝离子以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铝离子会增强微生物的活性,但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当铝离子质量浓度为7.5mg/L时,对微生物的活性没有影响;当铝离子的质量浓度达到10mg/L时,对微生物活性会产生抑制作用;以微絮凝-砂滤工艺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工艺时,投加的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不宜超过12.5mg/L,当质量浓度达到15mg/L时,铝离子会对好氧池的微生物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工湿地能够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磷。本文论述了人工湿地除磷的机理,对人工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和基质去除污水中磷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温度、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等因素对人工湿地净化磷的影响。探讨了无基质人工湿地代替传统人工湿地去除水体中污染物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波形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波形潜流人工湿地(wavy sub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简称W-SFCW)在相同条件下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对比试验.W-SFCW床优化了传统潜流人工湿地的水流流态,使污水在W-SFCW床内进行波式流动,充分发挥了湿地系统降解污染物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W-SFCW在污染物去除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潜流人工湿地.在相同试验条件下,W-SFCW对污水中COD,NH4^ 和TP的去除率分别比SFCW提高12.6%,22.0%和8.4%。  相似文献   

15.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在环境中具有“持久”、难生物降解、生物累积等特性,如何有效控制污水中的药品及个人护理品成为水处理领域所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药品及个人护理品的去除研究中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在总结了人工湿地与污水厂二级处理的对比效果、深度处理(二级处理后带UV处理)的对比效果研究后,得出人工湿地对污水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的处理效果与污水厂的处理效果相似或比其更好。对人工湿地的去除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光照、植物、基质和微生物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工湿地的去除效能。最后,对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药品及个人护理品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人工湿地设计涉及的动力学和水力学,并以人工湿地除污染原理为依据,分析了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对比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列举实例,分析了人工湿地的优化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设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人工湿地设计涉及的动力学和水力学,并以人工湿地除污染原理为依据,分析了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对比了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和人工湿地技术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列举实例,分析了人工湿地的优化工艺组合.  相似文献   

18.
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所产MBF絮凝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筛选到的MBF产生菌构建出了比单一菌群所产MBF絮凝活性更高的复合菌群—复合2,研究了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碳源、氮源和接种量等因素对复合2所产MBF絮凝活性的影响。应用实验表明,复合2所产MBF对靛蓝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去除CODC r和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在帽峰山森林公园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生态水处理技术.通过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工程流程,工艺设计方法,并得出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是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