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词类问题是汉语语法研究的老大难问题,其中争论最多的是划分词类的标准问题.本文归总、评述了汉语语法研究史上较有影响的几种划分标准,并提出自己教学中的一点认识,试图说明问题的复杂性,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兼语在现代汉语语法系统中一直处于不是句子成分却具有句子成分职能的矛盾地位。其理论原因有:汉语语法学起步晚且一直以西方语法学为理论基础,汉语的开放性和方言的复杂性;实践原因有:缺乏区分句子成分的客观标准,兼语定名不科学。建议开展汉语语法学史研究,检讨语法学研究的观点及方法,建立有民族特点的语法学,确立区分句子成分的标准,科学地给兼语定名、定性、定位。  相似文献   

3.
形容饲,又称“静字”、“描写动词”,是传统的汉语名、动、形三大实词之一,在汉语的词类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语法学界对它一直有研究,但所论述的范围大小不一。早期的语法著作所指的形容词的范围比较大,除一般的形容词外,往往还包括数词和一些代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反思,认为汉语语法研究从一起步就陷入了对西洋语法的盲目模仿,之后虽有“中国文法革新”等反对模仿的语法讨论,但至今汉语语法研究仍未能跳出西洋语法的定势框架。汉语语法学家只有深入研究汉语语法的特点,正视汉语语法研究的偏差,方能摆脱困境,求得汉语语法研究的“再生”之路。  相似文献   

5.
1 汉语语法学的研究,从《马氏文通》算起已经八十年了。汉语的词类问题,作为语法学的基础部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长期以来,“依句辨品”占踞着统治地位。“依句辨品”等于“离句无品”,等于“词无定类”。一九五四年,高名凯先生根据这个必然的逻辑,进一步直截了当地提出“汉语无词类”  相似文献   

6.
汉语语法学中的“本位”指以什么为基点来描写语法现象。自《马氏文通》以来,汉语语法学经历了从词本位到句本位再到词组本位的更迭嬗变,最近又有人提出篇本位语法。本文试图对这几种语法学体系作一简要的介绍与评析,以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汉语语法的演进轨迹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配价”这一概念借自化学。朱德熙先生率先将“价”的概念引入汉语语法学,开拓了汉语动词研究的新领域。接着,不少学者也开始研究动词“价”的问题,动词配价研究已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在动词配价的性质、确定配价的标准及辩价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8.
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革新和拓展问题为中心,涉及相关的三个问题:语法体系和汉语特点,专家语法和教学语法,黎锦熙、史存直、廖序东三位语法学家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简称《提要》),对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再说“词汇·语法范畴”,而说“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兼顾语汇意义”,这显然提高了教学语法系统的科学性。 在划分词类这个问题上,首先遇到的是汉语有没有词类这个问题,50年代经过讨论,虽未完全统一看  相似文献   

10.
从50年代起,现代汉语语法学界对一些重大的语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得出了合理的结论,这反映了我国语法学研究的长足进展,相应地,学校语法教学也相应地科学化。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切身体会到,语法教学却没有根据语法系统而系统化。在语法教学中,应有头有尾,有始有终,于是,关于语法教学的起点问题就提出来了。 在中学语法教学过程中,有关构词法的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忽视了这一点,就会影响整个中学语法教学的质量。但是,部分教师却等闲视之,讲构词法时一带而过,而将分析词性归纳词类作为中学语法教学的起点,将分析句子成分,分析句型作为重点,结果师生花了很大力气,效果却不理想。  相似文献   

11.
梁徽 《科技信息》2014,(4):238-239,242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规律和变通原则。然而,语法学界不少有识之士对词类活用提出了质疑,认为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中许多词类活用的提法不妥。本文试从古代汉语的语实际出发,以"词的兼类、名词用作状语、使动,意动以及其它特殊动宾关系、破读词、古今字"为例,以动态的目光,从历史的角度对各种被误认为是词类活用的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以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1953~1955年间的词类问题的讨论,由前苏联语言学家康拉德发表的《论汉语》一文而引起,高名凯著文反驳,从而形成两大派别。一派认为应该以词的形态划分词类,另一派坚持以词的形态、词的句法功能、词与词的结合关系等多层标准来划分。最后一致认为汉语的实词是有词类分别,明确了词类是词的语法类别,不能单凭意义来划分汉语的词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下称《文通》)系统划分了汉语词类,研究了汉语句法规律,在我国传统语言学(小学)的基础上开创了语法研究的新天地,使汉语语法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许多分析和结论至今仍为我们所继承。《文通》仍然是一部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典籍。本文想就《文通》在句法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以便向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14.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是表达一种修辞的效果.该文从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形式及产生的修辞效果两个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并且分别对几种活用情况所形成的修辞效果和存在于词类活用之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汉语有没有语法范畴?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要不要讲范畴?什么是词法范畴,什么是句法范畴?句法范畴和句法结构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这些问题一直未能引汉语语法学界的重视和讨论,它们几乎成了汉语语言学中被人遗忘的角落。这里面固然有着某种历史上的客观原因,但不少语言学圈子里的人们囿于现成的语言理论,不敢越传统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语法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达意为主,缺少形态变化,因而分析就不能从结构形式入手,而须从句子的表达功能立论。汉语复句研究以关联词语为基础,甚至以关联词语的研究取代复句的研究,严重背离了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表现了复句研究的偏颇。我们呼唤着:汉语语法学应重新构建富有汉民族人文气息,体现汉语语法自身特点的复句理论的大厦。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词类划分,是语法研究中至关重要而难于解决的一个课题。与现代语汉语相比,古汉语的词类划分尤其显得困难。问题的症结集中在实词的分类上,其中又以形容词与动词的分类为最。这两类词都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子成分功能在区分这两种词类的时候是无效的。那么,只能利用词类的组  相似文献   

18.
《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学的奠基作,它第一次全面地描写了古代汉语语法,在汉语语法学史上立有开创之功,但是书中也有体例不清、论述不当、引例混乱乃至模仿印欧语法的缺点。后来的研究者对此每多贬词。本文对《马氏文通》研究中一个似已定论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希望与同志们进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的象声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象声词,我国语法学界还没有一致的说法,在其词类处理问题上,至今也还存在着分歧。有的把象声词与叹词合在一起,立为象声词类(即,把叹词归入象声词);有的把象声词归入叹词;有的把象声词归入形容词;有的将象声词同其他词类分开,使它独立为一类。可见问题是复杂的。这种分歧状况,确实给语法学习和语法教学带来了一些不便,因此,有探讨一下象声词的必要。我们认为,把象声词同其它词类分开,处理为独立的一类比较符合语言实际。  相似文献   

20.
正第8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10月24~26日在杭州举行。本届研讨会由浙江大学汉语研究所、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办,协办单位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13所大学。本次会议旨在总结以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问题,有效促进汉语语法研究力量的新融合,促进现代汉语语法的描写和解释,培养语法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