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材线虫病死木中真菌和细菌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来自江苏省和浙江省几个疫区的松材线虫(PWN)病病死木的木质部中分离出111个真菌菌株,经鉴定种类为木霉(Trichoderma spp.)、轮枝霉(Verticillium spp.)、青霉(Penicillium spp.)、镰孢霉(Fusarium spp.)、曲霉(Aspergillus spp.)、毛壳菌(Chaetomium spp.)、茎点菌(Phoma spp.)、短梗单孢霉(Dicoccum sp.)、头孢霉(Cephalosporium sp.)、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这些真菌约占分离真菌总数的60%;在43%的未鉴定菌中,除3个菌株为有孢菌外,其余均是无孢菌。可以分离出真菌的病死木占56.42%,从病死木中可分离出细菌的比例达86%,可同时分离到真菌和细菌的比例为43.6%。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陈桥东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7年1月、4月、7月和10月对陈桥东湖的4个样点进行采样调查.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67属118种.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47种,硅藻其次,共35种.浮游植物丰度变化为2.52~39.7×106 cells·L-1,平均丰度为8.54×106 cells·L-1,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硅藻为陈桥东湖冬季的主要优势种类,绿藻和蓝藻则在夏、秋季节占优势.利用修正的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M)来评价水质,结果显示陈桥东湖整体呈现富营养化状况,且夏季水质最差,冬季相对较好,主要与人为干扰有关.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藻、绿藻与营养盐及水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金藻则与水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溶解氧、水温、pH、总氮、透明度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陈桥东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病木中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江苏南京和浙江舟山地区松材线虫病木标本,并进行分离培养,得到10多种真菌,其中Ophiostoma ips,Ophiostoma lignicola,Sphaeropsis salicicola,Dothiorella gregaria和Haplosporella minor出现的最多;在Ophiostomaspp.和Cephalosporium zonatum的培养皿中出现大量的线虫。在天牛的蛹室和虫道中有大量的长喙壳真菌存在,并与线虫的关系密切。实验证明Sphaeropsis salicicola,Dothiorella gre-garia、Haplosporella minor能引起严重的松木变色。  相似文献   

4.
大戟科4种植物内生真菌分离与抑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大戟科4种药用植物大戟、泽漆、乌桕、重阳木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均含有内生菌,乌桕中获得13株内生菌,鉴定12株,分别属于丝核菌属、小菌核菌属、拟盘多毛孢属、小单头孢属、毛壳菌属、壳小圆孢属、棒盘孢属、交链孢属;京大戟中获得9株内生菌,鉴定8株,分别属于镰刀菌和交链孢属;泽漆中获得6株内生菌,鉴定4株,属于交链孢属;重阳木中获得15株内生菌,鉴定了4株,分别属于小穴壳属、壳小圆孢属、拟茎点霉属。茎中均有内生菌,种子和重阳木叶中均未分离到。总计43株内生菌中有11株有稳定的抑菌活性,占总菌株的25.58%,有12株有不稳定的抑菌活性,占27.91%。用绿豆发芽试验检验表明,仅有1株菌在绿豆幼苗上形成病斑,其余均生长良好,且21株表现出对绿豆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用吸水纸培养法和洗涤检验法自河北省水稻种子上检查到的种传真菌,共计23属,31种。其中,除Bipolaris oryzae等4种真菌外,其它种在河北省水稻种子上系首次报道。对一些重要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马衔山两种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萌动早期,选取甘肃马衔山地区两种典型的生境,进行了沙棘根际微生物的分离、测数,并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对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从两样地共得到细菌菌株47株,分属于12个属;放线菌菌株31株,分属于3个属;真菌菌株20株,分属于4个属.同一地区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林缘河滩沙棘灌丛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阳坡干旱草地;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从8种红树林植物中共分离出85株内生真菌,经鉴定发现其主要类群为无孢类群(Mycelia sterilia),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 spp.和盘长孢属Gloeosporium spp.,分别占菌株总数的50.6%、18.0%、14.6%。对这85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发现:其菌丝和发酵液提取物对试验细菌表现出较好的抗性:对大肠杆菌有抗性的菌株比例分别为22.4%、21.2%、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2.9%、14.1%,枯草芽胞杆菌为20.0%、36.5%;其发酵液提取物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等试验真菌均有较好的抗性,抗性菌株占菌株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5.9%,23.5%,28.2%,而菌丝提取物均未表现出抗性;有8株(占菌株总数的9.0%)可产生抑制小麦发芽和芽生长的代谢物,具有除草剂活性;通过本实验建立的全细胞定向筛选模型发现:有14个菌株的代谢产物对耐药性大肠杆菌具有拮抗活性,占菌株总数的16.5%。以上结果表明:红树林内生真菌蕴含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在新型药物先导物和除草剂的开发方面都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橡胶,胡椒,咖啡根际真菌及细菌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西双版纳橡胶、胡椒、咖啡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从橡胶土样得真菌11属48株,其中青霉属(Peniciitilliunm)29株,占绝对优势;细菌14属61株,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35株,占绝对优势。从胡椒土样得真菌10属25株,其中青霉属6株,为优势菌之一;细菌9属61株,芽孢杆菌42株,居绝对优势。从咖啡上样得真菌5属23株,仍以青霉属居绝对优势,占17株;细菌12属64株,芽孢杆菌有35株,为优势菌。在初步探讨了三种经济作物根际真菌及细菌区系的组成、数量及优势种群的基础上,还分析了这些微生物在根际土壤中的作用及部分真菌病害问题。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西双版纳橡胶、胡椒的根、茎、叶、果各部分微生物区系状况。根部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从橡胶上分离到细菌10属,真菌6属;从胡椒上分离到细菌16属,真菌13属,部分真菌菌株对引起橡胶褐根病及咖啡炭疽病的病原真菌有明显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济南市历城区使用不同时间的新风空气净化系统滤膜样本的细菌多样性进行检测,分析室内新风系统潜在的微生物二次污染风险。采集使用6至12个月的新风系统中超细玻璃纤维空气滤膜积累的微生物为样本,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优势属有副球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甲基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随着滤膜使用时间的增加,优势菌门之间的相对丰度比例变化不明显,但总丰度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该地区室内空气微生物丰富且群落结构长期变化不大;使用12个月的样本中特别富含莱茵海默氏菌属、乳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且条件致病菌奥斯陆莫拉氏菌的相对丰度较高,表明该地区的室内新风系统使用12个月时存在微生物二次污染风险。研究结果对居民防控室内空气二次污染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济南市历城区使用不同时间的新风空气净化系统滤膜样本的细菌多样性进行检测,分析室内新风系统潜在的微生物二次污染风险。采集使用6至12个月的新风系统中超细玻璃纤维空气滤膜积累的微生物为样本,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为优势菌门,优势属有副球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甲基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随着滤膜使用时间的增加,优势菌门之间的相对丰度比例变化不明显,但总丰度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该地区室内空气微生物丰富且群落结构长期变化不大;使用12个月的样本中特别富含莱茵海默氏菌属、乳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且条件致病菌奥斯陆莫拉氏菌的相对丰度较高,表明该地区的室内新风系统使用12个月时存在微生物二次污染风险。研究结果对居民防控室内空气二次污染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桉树林分枯落物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不同地点、不同时期采集桉树枯落物样品,对其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分离共获得195株微生物菌株,其中细菌129株分属于10属,主要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利斯特菌属(Listeria)等;放线菌23株分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真菌44株分属于12个属,主要为镰刀菌属(Fusarium)、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丝核菌属(Rhizoctonia)等。分析表明:桉树枯落物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丰富,表现为细菌数量最高,真菌次之,放线菌最少;不同时期三大菌数量变化不明显;另外,混交林中的三大菌数量比纯桉林中的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我国入侵植物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内生真菌群落结构与分布规律,通过采样、组织分离、培养与鉴定,对大狼把草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狼把草内生真菌种类丰富,有真菌19种.其中,产孢真菌有11属17种,全为半知菌,未产孢真菌2种,优势内生真菌为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sp.)、拟茎点霉1(Phomopsissp.1)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sp.).大狼把草内生真菌分布普遍,组织总定殖率为51.0%,其中,叶部定殖率大于茎部,幼茎定殖率小于老茎,从叶基至叶尖其组织内生真菌的定殖率逐渐递减.宿主植物生境与组织类型对内生真菌的组成与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豫南茶园芽及叶栖真菌种群的演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豫南茶园芽及叶栖真菌种群的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芽叶栖真菌有26属40种,多数为半知菌,部分为子囊菌,少数为接合菌。其中,细交链孢霉(Alternaria tenuis)、茶园赤星病菌(Cercospora the-ae)、旋丝毛壳菌(Chaetomium bostrychodes)、黑腐菌(Guignardia camelliae)、茶炭疽病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茶褐斑大茎点霉(Macrophoma abensis)、茶枝腐病菌(M.theaecola)、茶轮斑病菌(Pestalotiopsistheae)、多色拟盘多毛孢菌(P.versicolor)、木霉(Trichoderma spp.)10种真菌为优势种。茶园芽叶栖真菌种群演替与季平均温度及降雨量密切相关,春秋季节真菌种类丰富,夏冬季节种类较少。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样、组织分离、培养和鉴定,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内生真菌的种类组成、分布规律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内生真菌种类丰富,从茎、叶中共分离得到16种内生真菌.产孢真菌有12属15种,非产孢真菌1种.产孢真菌全部为半知菌.曲霉1(Aspergillus sp.1)、曲霉2(Aspergillus sp.2)、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大茎点霉(Macrophoma sp.)、弯孢霉菌(Curvularia sp.)在供试的各种组织均有分布,且分离率较高,是空心莲子草的优势内生真菌.内生真菌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总定殖率为81.5%,老茎组织定殖率最高,达90.9%.生境及组织类型对空心莲子草内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定殖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水稻内生真菌类群分析及其颉抗病原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常规方法对广东省番禺和五山两地种植的水稻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地水稻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为镰刀菌Fusarium spp..同一地区从感病品种和生长不良水稻植株中分离出内生真菌种类相对丰富.水稻根和茎叶中分离出内生真菌的种类有差异,叶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根部,一些内生真菌的分布呈现出器官特异性.通过平板颉抗试验,发现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中有41.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水稻病原菌活性,其中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比例最大.一些内生真菌的抗病原菌活性与产生铁载体有关.  相似文献   

17.
草果病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草果真菌以及细菌病害作了初步调查分析。于不同季节从病株的枝、叶、花、果上取样分离、培养和鉴定,发现在草果植株上的真菌有19个属,均为半知菌类,但以茎点霉属的茎点霉菌和镰刀菌属的镰刀菌造成危害较明显。回接表明,镰刀菌属的冬3-8号是病原菌。发现感染草果的细菌有假单胞菌属和欧文氏菌属。主要导致花腐,但其危害面不及真菌类。  相似文献   

18.
采集含铀凋落物腐解前后土壤样本,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腐解前后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解析含铀凋落物腐解前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发掘潜在含铀生物质降解菌种提供理论基础。通过高通量测序,分别获得158 781条细菌和242 198条真菌的有效序列,菌群Alpha分析显示,腐解后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真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减少。通过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发现腐解前后门水平上始终存在的优势菌群,细菌中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真菌中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unclassified_Fungi和被孢囊门(Mortierellomycota)。结果表明,含铀凋落物腐解后,凋落物内的铀被释放到土壤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腐解后土壤中可识别的优势菌群功能主要集中在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和铀的浸出。热酸菌属(Acidothermus)和软盘菌属(Mollisia)可能是降解凋落物和浸出铀较好的微生物组合。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黄芪渣虫草发酵粉的抑菌活性和安全性,以及为其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黄芪渣虫草发酵粉粗提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发酵粉中重金属及其污染微生物进行了测定.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黄芪渣虫草发酵粉对常见的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大小依次为沙门氏菌(G-)〉金黄色葡萄球菌(G-)〉枯草芽孢杆菌(G-)〉大肠杆菌(G-),而对真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曲霉和青霉,对根霉和毛霉无明显抑制作用.重金属定量检测,铅的含量为0.7954mg/kg,汞的含量为0.0190mg/kg,砷的含量为0.6364mg/kg.在微生物分析中,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培养测得茵落总数为140g^-1,大肠菌群数少于30个/100g,霉菌数为0g^-1,沙门氏菌未检出.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伴生真菌群落组成及其对杨树的致病性,利用稀释平板涂布法进行伴生真菌的分离、培养,从青杨脊虎天牛(X. rusticus L.)各虫态、寄主及其蛀屑等9种材料中共分离出72个菌株,分属于19个菌属。青杨脊虎天牛蛀入寄主杨树后,可以引起寄主的树皮以及木质部坑道内真菌群落发生明显变化。与健康杨树相比,青杨脊虎天牛虫体及其蛀道内真菌组成、优势菌种类型都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证明,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Mart.)Sacc.)是青杨脊虎天牛幼虫、蛹及其蛀害树皮表面存在的优势菌种,该优势菌培养液对杨树水培枝条具有致病性,且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致病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