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孔吸附树脂A_(IA)的骨架主要是由丙烯酸酯和衣康酸双烯丙酯组成,它有好的吸附能力和淋洗性能。A_(IA)树脂按照Freundlich方程吸附VB_(12)。  相似文献   

2.
以二乙烯基苯及丙烯酸甲酯悬浮聚合得到弱极性吸附树脂JL-1;利用树脂上残余的双健及氯甲醚进行付-克反应,得到比表面积更大同时含有氯甲基的树脂JL-2.利用树脂上残留的氯甲基和乙二胺反应,制得乙二胺修饰的碱性吸附树脂JL-3,树脂JL-1、JL-2和JL-3树脂内部孔径分布均以中孔为主.以树脂XAD-4为参考对象,研究了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和脱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树脂JL-1(321.85 m2/g)、树脂JL-2(397.8 m2/g)和JL-3(313.58 m2/g)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均优于XAD-4(880.0 m2/g).树脂对苯酚的静态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树脂JL-1、JL-2和JL-3可以有效吸附水溶液中的苯酚.  相似文献   

3.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自制茶碱模板酚醛吸附树脂(TTPS)和非模板酚醛吸附树脂(NTPS)吸附茶碱状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TTPS和NTPS对茶碱的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说明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和优惠吸附;对吸附数据进行数学处理,求得了茶碱在TTPS和NTPS上的吸附焓变、自由能变和吸附熵变,并对吸附行为作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
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法研究了2-萘酚在α-甲基吡啶修饰的大孔聚苯乙烯树脂(Mpy)上的吸附行为,并与Amberlite XAD-4树脂的吸附行为进行比较,探讨了树脂结构和化合物性质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ich和Langmuir方程很好地拟合了2-萘酚在Mpy树脂上的吸附行为,2-萘酚在Mpy树脂上的吸附过程存在化学作用,为一级动力学吸附.  相似文献   

5.
以1,4-二氯甲基苯(XDC)为原料,通过付-克反应一步合成超高交联吸附树脂ZDX,利用树脂ZDX上残留的氯甲基和苯酚反应,得到苯酚修饰的吸附树脂ZDX-1,以吸附树脂XAD-4作为参考,考察了树脂ZDX-1对水溶液中没食子酸的吸附性能.树脂ZDX-1的结构表征表明,树脂内部以微孔为主,树脂ZDX-1对水溶液中没食子酸的吸附性能优于XAD-4,树脂内部的微孔结构及较大的比表面积是主要原因.吸附数据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进行拟合;静态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对没食子酸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动态小柱吸附结果中,树脂对没食子酸吸附量高达34. 02 mg/g,1%氢氧化钾溶液对树脂具有很好的再生效果.结果表明,树脂ZDX-1可以有效吸附水溶液中的没食子酸.  相似文献   

6.
CCCS与ECCS树脂对Au(Ⅲ)吸附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别以环硫氯丙烷和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合成交联壳聚糖树脂,测定其对Au(Ⅲ)的静态吸附性能.采用正交试验法全面考察了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CCCS)树脂和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ECCS)树脂吸附Au(Ⅲ)过程中,各主要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比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所能适应的pH值、温度、初始离子浓度等条件范围更广,且在同样吸附条件下,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比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有更优良的吸附性能.环硫氯丙烷交联壳聚糖树脂对Au(Ⅲ)的吸附量可达296.67μg/mg,吸附率可达98.1%.  相似文献   

7.
对6种不同类型大孔树脂吸附荔枝核黄酮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筛选出效果较好的HPD-300大孔树脂用于纯化荔枝核黄酮,考察了HPD-300大孔树脂的吸附纯化特性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HPD-300大孔吸附树脂是理想的吸附树脂,采用该树脂,产品中黄酮的纯度可提高到74;,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一种由超分子受体化合物磺化硫杂杯芳烃(TCAS)与树脂结合的产物-新型TCAS吸附树脂对重金属Cu2+的吸附去除性能,并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20℃,0.5gTCAS吸附树脂对10 mL浓度为5.0 mg.L-1的Cu2+溶液吸附120 min时,Cu2+的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pH值对TCAS吸附树脂吸附重金属的影响不大,吸附在TCAS吸附树脂上的Cu2+可洗脱回收,TCAS吸附树脂也可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新疆两色金鸡菊总皂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以静态吸附量和解吸率、动态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选择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和纯化条件.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新疆两色金鸡菊总皂苷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和较好的解吸能力.两色金鸡提取液经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处理,可获得质量分数为(40.53±0.81)%(n=3)的总皂苷部位.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地纯化新疆两色金鸡菊总皂苷.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共沉淀制备油酸包覆的纳米Fe_3O_4;在乙醇/甲苯溶剂中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微米级磁性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Fe_3O_4),然后用3-氨基-1,2,4-三氮唑对其进行化学修饰引入功能基团.经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检测,所制备的纳米Fe_3O_4和树脂具有超顺磁性;红外光谱(FTIR)证实了树脂的结构;通过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树脂具有微米级尺寸和核-壳结构.采用对几种常见金属粒子的24 h静态吸附来考察树脂的吸附选择性及吸附容量,发现树脂对Cu~(2 )有吸附选择性,最大吸附容量达3.24 mmol/g.  相似文献   

11.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对钠基蒙脱土进行有机改性,制得有机蒙脱土,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将有机蒙脱土与衣康酸(I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共聚制备了有机蒙脱土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该树脂的吸液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当有机蒙脱土质量占聚合单体总质量3%时,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性、耐盐性和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在pH7~10范围吸水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采用黏度计测定不同初始温度下环氧树脂的黏度,通过拟合法建立环氧树脂的工程黏度模型。将黏度模型引入树脂传递模塑( resin transfer molding, RTM)成型树脂流动模拟中,结合PAM-RTM软件模拟不同初始温度下树脂的填充过程,讨论树脂黏度变化对RTM成型过程树脂流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树脂初始温度的上升,填充时间先降后升,在初始温度为40℃时填充时间最短。树脂黏度变化对大型结构件RTM成型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抗静电环氧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标题化合物,首先是抗静电单体(Ⅰ)二羟乙基二苄基氯化铵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低聚物(Ⅱ)二(2-环氧丙基氧乙基)二苄基氯化铵,然后经化学反应将化合物(Ⅱ)引入环氧树脂中,得到抗静电环氧树脂(Ⅲ).由正交设计考察了合成抗静电树脂的最佳条件是A2B3C2.经过两年多跟踪测试其抗静电性能表明,抗静电环氧树脂与一般的环氧树脂比较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酸酯系阴极电泳涂料用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GMA)与丙烯酸丁酯 (BA)、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聚合制备丙烯酸酯系阴极电泳涂料用主体树脂。并对所合成的主体树脂进行胺化。利用红外及核磁共振碳谱分析了胺化反应机理 ,证明是开氧环反应。对该树脂的涂膜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苯酚双环戊二烯环氧树脂的合成与固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苯酚和双环戊二烯为原料,通过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了双环戊二烯酚树脂(DPR)。用环氧氯丙烷对该树脂进行环氧化,还制得了含有双环戊二烯结构的环氧树脂(DER)。系统地考察了合成反应的条件,所得环氧树脂的最大环氧值为0.31~0.35,有机氯含量小于0.02mol/100g。用红外光谱考察了以甲基六氢苯酐(MeHHPA)为固化剂时该树脂在180 ℃时的固化速度,固化3.5 h时, 环氧开环的转化率大于92%。DSC的分析表明DER与双酚A环氧树脂E51混合(质量比为1:1),固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比E51固化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5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合成预聚体,筛选光敏引发剂、单体稀释剂,合成了一种高活性UV(紫外线)固化树脂。其固化时间达到10s左右。以安息香二甲醚为光敏剂的UV固化树脂,60℃贮存期达3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缩合多环芳烃树脂固化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萘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出缩合多环芳烃树脂,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DSC和TG研究了其固化机理及固化产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将结晶性树脂加入到不饱和聚酯树脂体系中,观察其在体系中的相转变行为及体系本身的固化行为。通过光学流变显微镜、DSC、树脂固化仪及扫描电镜研究了结晶树脂在不饱和树脂体系中的相转变规律,体系的固化速率、固化度、凝胶时间及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品的分散性,结果表明:结晶性树脂在不饱和树脂体系中分两步进行相转变;结晶性树脂降低了体系的固化速率,但对体系最终的固化度影响不大;同时,结晶性树脂还降低了体系黏度并延长了凝胶时间,使得不饱和聚酯树脂产品具有更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9.
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及其聚氨酯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丙烯酸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环氧丙烯酸酯,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种类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设计正交实验探讨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阻聚剂用量对改性工艺条件的影响。采用自制的聚氨酯预聚体对环氧丙烯酸酯进行改性研究,考察聚氨酯预聚体的添加及环氧树脂种类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环氧丙烯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以N,N-二甲基苯胺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10℃,w(催化剂)=2%,w(阻聚剂)=0.1%;FT-IR表征说明得到目标产物。同时,聚氨酯进行改性明显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聚氨酯预聚体(n(—NCO):n(—OH)=2:1)添加量为25%时,材料的抗压强度提高59.33%,抗拉剪切强度增加3.7倍,材料断面的SEM图表明改性后材料出现韧性材料特征。另外,由双酚F型环氧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明显优于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制备的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